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孤绝之美

精品 孤绝之美 ——读《孤独国》有感


作者:晒胡 布衣,24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8发表时间:2017-02-02 09:32:27
摘要:孤独国不是现实之外的国度,而是尘世之中的净土。

孤绝之美 1959年,39岁的周梦蝶开始在台湾明星咖啡屋楼下摆旧书摊,同年,他自费出版了处女作诗集《孤独国》,销量不佳。这受到当时严峻的历史环境和诗人名气的影响。直到1999年,《孤独国》即使入选“台湾文学经典”,也依旧鲜有人问津。寻其原因,除了《孤独国》在大陆未授权出版外,更与《孤独国》本身的孤绝之美息息相关。
   被认为有植物性格的周公,怀抱极深的寂寞感。在《孤独国》的写作伊始,他从生活出发,而多以想象之人物结于纸上。这一时期的周公,拒绝生命的浓黑,刻意隔绝外界风景,瑟缩于边陲角落,冷肃地看身里身外。因此,《孤独国》中的首首诗歌,都将“孤”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里的“孤”,并不让人感到孤傲而不可接近,梦蝶的诗中,总会在真实的孤独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条路好短,而又好长啊;我以不止一次地,走了不知多少千千万万年了。”从18岁写成第一首新诗开始,到出版第一本诗集,周公默默无闻地走在诗歌创作的路上,以遗世独立的孤高情怀,悲天悯人的宗教意识,行走在人海茫茫的婆娑世界中。他教人以安静的品性,淡然的心态,执着的精神。是的,周公对商业行为憎恶至极,认为写诗应摈除一切外因,唯有将自身经历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才能写出纯粹的诗歌。他总是戴一顶深色的帽子,穿一袭长衣,拿一把雨伞,在嘈杂的市内苦心经营着自己的旧书摊,所求不多,一日三十台币就觉得欣慰满足,而在诗文获奖的第二天,周公就将十万元奖金全部捐献了出去。周公为了安静地写诗,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个孤独国——“这里没有嬲骚的市声,只有时间嚼着时间反刍的微响;这里没有眼镜蛇、猫头鹰和人面兽,只有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但这一天终究消逝,他的世界闯进了一个又一个人,甚至孤独国也不再是孤独国了。打量着周遭,周公以隐者的姿态发问:“上帝呀,无名的精灵呀,那么容许我永远不红不好么?”说完,周公便头也不回地投身到纸墨之中去了。
   周公的《孤独国》中虽有隐逸的情怀,但他终生都只是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与陶潜、谢灵运这样的传统隐士不同。最出名的隐逸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能体现诗人的清高旷达,但难免让人感觉其中包含着消极避世的情绪,而周公的“以出世之心选择入世”怕是最好的状态了。他在《九月》中曾道:“有时也向迟归的云问桃花源的消息,而昏鸦聒噪着,投入暝暝的深林里了。”看来,想象之物终究存于想象之中,周公还是选择了将想象的美好封存于理念之内,而将肉身投向现实世界。这样的状态也体现了周公“中庸之道”的思想,偏激总是让人陷入矛盾的境地而无法自拔,这也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凡事持衡才能圆满。因而,周公通过艺术拯救的途径,以诗之不朽,创造了生命的圆满。
   2011年,由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化成再来人》上映。片中,周梦蝶一袭长衫,在镜头面前慢慢地说道:“你看,红色太艳丽,白色也漂亮,所以我选择紫色。因为紫是黯淡之色,我这个人不喜欢出风头。”周公不喜抛头露面,更别说与世俗周旋了,却在胭脂涨腻、莺歌燕舞的台北都会,蜗居了大半辈子。这除了周公淡然的心态,还得益于他谦逊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在当今社会,无能之人好炫功耀绩已属常态,而有能之人谦虚慎行实属不易。周公在一年的端午节上,作为学生去拜访老师余光中,师生两人共同去划船。余光中志存高远,笑道:“我一定要坚持到六十才走。”周公望着波澜微起的湖面,写下“我选择在纷乱的世界中,低低地,低低低低低低地贴水逆风而飞。”于平静之处,给人以暗涌一般的力量。
   余光中称周梦蝶在现实世界中是最不自由的,而在想象世界中,则是“孤独国”“逍遥游”。梦蝶是一位极度主观且唯心的诗人,他也悲叹过现实生活是“一切无可奈何中最无可奈何的”。我曾一度认为,周公会陷入唯心的泥沼而隔除现实,然而,周公以豁达的心胸,想象自足天地,挖掘“此在”的意义,正如他在《孤独国》中吟咏的“过去伫足不来,未来不来;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每个人在认清自己的角色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活在当下。而每个人在“当下”生活都会留有遗憾,这是不可避免的,因而龙应台说,周公写诗像彩石补天,补心中的遗憾。这也就是想象之物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尝试,以想象之景裨补现实之缺,最终得到生命的完满。
   《孤独国》的孤绝之美,还体现在它的处世哲学中。在《致史安妮》中,梦蝶说:“我喜欢慢。我要张着眼睛,看它一分一寸一点一滴地逼近我,将我淹没……”这样慢节奏的生活,已然不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但从整个人类的视角来看,这样的思想却包含着智慧。由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才有了如今崇尚“快”的生活,而这样的快节奏,又不可避免地在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产生许多的不和谐。梦蝶以反潮流的纯情,慢慢表述着“我喜欢慢”,以自身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和谐社会中的个体姿态。而他深知,就目前来看,和谐的大同社会,就像乌托邦一样虚无缥缈,但他依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想象之中使之成为现实——“一边举酒,一边亲额,一边出其不意以袖箭,以三色堇,滴向对方的眼皮”,并且,梦蝶以文殊菩萨般的大爱,用瘦弱的手指铿锵地祈祷着:“让我把自己分分寸寸地割断,分赠给人间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
   如果说《孤独国》的写作,是在梦蝶孤独的过程中完成的,我会觉得有些不妥,应该说是独处的时候。因为梦蝶并未将自己隔除于现实之外,其诗亦然。他在乌烟瘴气的现实环境中,编织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用孤绝的美感给人心灵的慰藉、灵魂的寄托。这种孤绝然而又可伸手触摸的感受,甚至会让我们将自身抽离,把自己放在茫茫大陆之上的某一个地方,更清晰地感到自己与万物同在,更深刻地体会到《孤独国》中“无我”的精神,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本身。终其全诗,都在践行梦蝶在《孤独国》扉页上引用的奈都夫人的一句话——“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若是概括这本诗集带给我的感受,这句话再适合不过了。

共 24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这一诗歌意象形似于鄂西北的待尸歌。因为,一个生命的消失,原本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丧事,鄂西北的山民们却以更加悲切的待尸歌,化解孝家心中的悲痛,这是不是“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文章对台湾周梦蝶的处女诗集《孤独国》进行了艺术的赏析,赞赏周公“以出世之心选择入世”的心胸,超越了陶潜、谢灵运的消极隐逸情怀。文章视角独到,赏析精到,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02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02 11:07:09
  非常精到的诗评,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晒胡        2017-02-02 11:20:41
  感谢老师的精彩评论!作为湖北人我都未曾听说过鄂西北的待尸歌,真是开阔了眼界!祝您新年愉快!
2 楼        文友:阳媚        2017-02-02 19:56:52
  欣赏友友的文笔,贺喜精品,期待更多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晒胡        2017-02-02 22:30:35
  感谢鼓励,会继续努力!祝新年愉快!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03 11:18:56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晒胡        2017-02-03 13:45:14
  感谢老师鼓励,祝新年愉快!
4 楼        文友:老土        2017-02-10 07:17:18
  生活的种种琐碎,需要人去认真面对,事业发展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人的心态,元宵佳节至,跟你道一万声如意,不如给你诚挚的鼓励,祝愿你节日快乐,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晒胡        2017-02-10 13:39:41
  谢谢文友,祝新年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