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古韵今弹】说西游之取经团队(散文)

精品 【古韵今弹】说西游之取经团队(散文) ——师徒五众


作者:老生常谈 童生,64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3发表时间:2017-02-02 16:47:52

《西游记》里的师徒五众,暗合五行相济之意。孙悟空我们已经说过,下面我们说说另外的几个。
   一.猪八戒是第一男配角
   如果说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男一号的话,猪八戒的戏份无疑比师父唐僧还重,是第一男配角。
   传说吴承恩的家乡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又懒又馋,又爱偷偷摸摸的。吴承恩认为朱八这种人只有经过磨练才能变成好人,世人应以朱八为戒,勿学朱八,这才结合野猪精的故事,取名猪八戒。
   这当然只是个故事,鲁迅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发展演变而来, 例如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故事,其实系金铃的猪精更像《聊斋志异》里的角色,我倒是觉得唐传奇集《玄怪录》里《郭元振》故事中那个冒充神仙又好色贪吃的猪妖,其实更像八戒(这个故事也有通天河“灵感大王”故事的影子)。还有人认为猪八戒源于在藏传佛教中的“欢喜天”,“欢喜天”的形象有一种是象、猪二神的合抱,在元代,由于藏传佛教的影响,猪具有了佛性,也正是因为猪在藏传佛教当中是欢喜佛的化身,猪八戒才成了一个喜爱美女的佛门弟子。
   八戒原是天庭中统领十万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由于蟠桃会上喝酒醉后调戏月宫的嫦娥,被打了两千锤后被贬下凡,又因投错胎变成猪模样,他会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使一柄九齿钉耙。占据福陵山云栈洞,后又入赘高老庄,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被孙悟空收服(当然这之前就有观音的点化),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助手,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八戒本来是佛教中的戒律——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唐僧给他起名八戒,自然希望他能戒除这八种行为,但从《西游记》的书中看,八戒似乎什么都没有戒除。
   在八戒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也有贪婪自私的本性,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和贪吃懒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在小说当中,由于他的懒惰、贪吃和好色,常常使唐僧师徒陷于困境当中。
   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猪八戒不仅贪吃贪睡,还好进谗言,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所以是个被人们喜爱的喜剧人物,他使《西游记》充满喜剧色彩。
   猪八戒也有优点,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而且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猪八戒不习惯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也难怪,孙悟空、白龙马和沙和尚跟随唐僧取经之前都混的挺惨,沙和尚的际遇很像阿尔卑斯山上的普罗米修斯,受的是无休无止的痛苦;小白龙几乎就要丧命;猴子的终身监禁也挺难熬,伙食又实在太差……八戒却似乎很逍遥,而且有家有业,生活水平不低。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他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卖行李、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人的生活愿望。
   猪八戒他与孙悟空的形象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孙悟空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所以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个英雄主义的角色。但猪八戒则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贪财、贪色、自私自利,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我以为猪八戒是阿Q之前一个体现民族劣根性的艺术形象,细想想,他身上的毛病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吗?只是八戒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已。
   顺便说说猪八戒的实力,很多人读《西游记》的时候往往觉得八戒没什么本事,其实猪八戒还是很有实力的,天蓬元帅是一个天上的正神,职位不低,如果没有实力自然难以胜任的。八戒的三十六变也是可以避开生死轮回的,是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同一层次的本事。菩提祖师还把三十六变放在了七十二变的前面,可惜猴子数学不好,一味贪多,要不能学一百单八变,岂不更好。
   八戒的钉耙也不是凡品,甚至还成了玉华州黄狮精“钉耙会”的主角,不仅胜过沙僧的“降魔宝杖”还抢尽了孙悟空“如意金箍棒”的风头。
   在高老庄云栈洞的战役中和孙悟空打了很长的时间,还有击退牛魔王的战绩。而且每一次三藏被抓后,孙悟空总是会叫猪八戒和他一起去救师傅,一般却不会叫沙僧,可见孙悟空是了解他的实力的。
   八戒输在心态上,他从心里怕妖怪,更怕受伤,取经又没有上保险,医疗费还不能报销,所以常常主动败退,而且有孙悟空这样的高手,他也乐于雪藏自己的实力,毕竟打妖怪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干嘛那么主动,猴子又有这个瘾,让他去呗。
   南宋时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中已经有了沙和尚的形象,但猪八戒还要等到元代才能出现,虽然八戒是二师兄。
  
   二、唐僧是个矛盾体
   《西游记》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他是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由于父母凄惨而离奇的经历,他自幼出家,在寺庙中长大。
   唐僧勤敏好学,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了真经,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在《西游记》小说中,唐僧是一个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僧。但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取经的主角,还是个性懦弱,贪生怕死的普通人。
   他虽然为人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唐僧身上集中了读书人的迂腐和佛教徒的虔诚,他成天念这“阿弥陀佛”,却是非不分,善恶不明,自己对恶势力一味的屈服,软弱,却对忠心耿耿保护他安全,肃清西行路上障碍而“除妖灭怪”的孙悟空不能容忍。
   唐僧虽然满怀理想,坚忍不拔,却又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他虽然善良,却又迂腐,而且不明是非……所以唐僧是个矛盾体。
   其实正是因为唐僧的“无能”才更好的突出了他的百折不饶的精神。
   有趣的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水浒传》中的宋江都和唐僧一样,往往不像是英雄的人却偏偏能统领一群英雄。
  
   三、沙僧是不能缺少的
   《大唐三藏法师传》中,说玄奘曾梦见一个大神,身长数丈,手执戟麾,这个出现在玄奘梦中的大神被认为是沙和尚的原型。
   《取经诗话》中沙和尚的原型深沙神已经出现。有学者指出,这个大神就是佛教里的“毗沙门天”,而它的化身就是深沙神。而这个“毗沙门天”就是中国神话传说里“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就是四大天王中拿伞的那位。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
   而“流沙河”也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它不是一条河而是一片戈壁,河宽八百里可能性真的不大。当年玄奘“偷渡”出凉州后,眼前出现一片横亘800里的大荒漠,名叫“莫贺延碛”,当地人把这片死亡之海称为流沙河或者大流沙 。
   到了定本的《西游记》中,沙僧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沙僧,又叫沙和尚,法号悟净,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武神,受封卷帘大将, 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成为妖怪,以人为食,项下挂着九个骷髅。其后被观世音菩萨指点成为唐僧徒弟之后与师傅、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经九九 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金身罗汉。
   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个性不鲜明,戏份也不多,但他是《西游记》里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
   他表现几乎不多,但是正是有沙僧的存在,使八戒与悟空之间,甚至是唐僧与悟空之间更加融洽。
   在波月山碗子洞,老沙被擒,黄袍怪疑心是百花羞公主送信去宝象国请来的“杀手”,要为难百花羞。此时沙僧为保护公主,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图形,因为唐僧被捉在洞中之时见过公主,才向国王说起,这样才救了公主一命。这情节既显示沙僧的便应能力,也体现他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
   沙僧在黑水河大战鼍龙,表现可圈可点。
   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沙僧的一次次判断和行动无疑告诉我们沙僧思维的清晰缜密。
   沙和尚从不说散伙一类的话,也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唐僧一行五众,沙僧很少被妖精捉到,西天路上基本有惊无险,所以老实人不吃亏。
  
   四、偶尔露峥嵘的白龙马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的取经的马有专门的记载:
   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间,须臾彼胡(玄奘的弟子胡僧石磐陀)更与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马,相逐而至……胡翁曰:“师必去,可乘我马。此马往返彼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师马少,不堪远涉。”法师乃窃念在长安将发志西方日,有术人何弘达者,诵咒占观,多有所中。法师令占行事,达曰:“师得去。去状似乘一瘦老赤马,漆鞍桥前有铁。”既睹所乘马瘦赤,漆鞍有铁,与何言合,心以为当,遂即换马。
   后来,在沙漠里玄奘打翻了赖以生存的水囊,正是这匹识途的老马在关键时刻找到水源,救了玄奘的命。
   到了《西游记》里,这匹颇有传奇性瘦老赤马成了白龙马。
   白马在取经队伍中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与碧波潭的龙王公主和驸马九头虫没半毛钱关系),龙王诉他忤逆,给问了斩刑,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取经人,他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为白马,驮着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在取经集体中,白龙马是在孙悟空之后第二个到唐僧身边的,从其在宝象国叫唐僧“师父”,叫悟空和八戒“师兄”的称呼上,他也可以说是唐僧的徒弟。
   小白龙性格沉稳,耐得住性子。在取经途中,他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多,似乎和普通马没什么区别,当其他三个徒弟与妖怪争斗大显神通时,他却耐得住寂寞,从不出手。
   但危急的关头,如第三十回,唐僧被黄袍怪变为虎精,孙悟空被贬回花果山,八戒、沙僧又杳无音信,在此关键时刻,白龙马便挺身而出: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这功果休矣!”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作龙……这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难得的是白龙马不仅有勇而且有谋,经过一番变化一场赌斗,小白龙不是黄袍怪的对手。此时, 小白龙清醒的意识到,这件事非孙悟空出手是难以摆平的,于是他及时拦住了已经准备散伙的猪八戒,陈述利害,并提出了最合理的意见,于是后来便有了猪八戒“智激美猴王”。正是小白龙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即将解体的“取经队伍”。
   偶尔露峥嵘的白龙马甘守寂寞,硬是一步步走到了西天,最终成了正果。
  
  

共 45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猪八戒作为一个萌态十足的形象住在许多人的心里,他在人们心里的戏份似乎比其他四个都多。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猪八戒更接近普通人,更接地气,也就是俗。而沙僧、白龙马尽管忠心耿耿,由于形象不太鲜明,极少有人注意。唐僧在人们心里争论颇多,莫衷一是。作者用非同寻常的观点“大话西游”,让人耳目一新,值得欣赏,推荐阅读。【编者】:沙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04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之梦        2017-02-02 17:00:29
  老师很勤奋哦,又见大作,而且写得很有趣,忍不住要多读几遍,你总有独特的观点。
   问好老师,祝新春快乐!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回复1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2-02 18:43:08
  多谢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2-02 18:14:56
  这篇名著解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经过作者的点缀衔接,读起来趣味盎然,并且让人获得许多知识点,不愧为专业语文大师。拜读。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2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2-02 18:43:27
  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