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评论)

编辑推荐 【流年】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评论)


作者:涂国文 秀才,1768.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7发表时间:2017-02-03 23:15:25

张加强的《太湖传》格局雄阔、格调高迈、满纸烟云、气象万千。作者凭持一种卓绝的学力、笔力、思力和毅力,“将文字做成理想”,为太湖立传,书写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从孕育到勃兴、从久居文明边缘到走向文明中心的千古传奇,呈现了一种与其他地域文明大异其趣的文明形态和文明个性,凸显了太湖与江南在赓续中华文明薪火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独特地位,颠覆性地还原了一个久被遮蔽的太湖与江南,引领读者重新发现太湖、发现江南。这部情怀醇酽、思想厚重、学术浓郁、文字隽逸的大文化散文,不仅是一部关于太湖与江南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引人沉思、发人深省的人类文明忧思录。
   太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包括江苏省的苏宁锡常松地区、浙江省的杭嘉湖绍甬地区、上海市大部和安徽省一小部分地区。流域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为典型的“江南水网”。太湖流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汉语方言谱系中的吴语区,明朝以前属同一个行政区域。梭罗在他的精神自传《瓦尔登湖》一书中说,“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神的一滴”。太湖人文荟萃、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文化中心,是中华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只“聚宝盆”,“如一面天镜,光耀中华”。《太湖传》以缱绻的赤子之心,对“太湖这个文化故乡”和“来世乡愁”,进行了深情触摸和倾情书写,在一种天人合一的智性追求中,“独构自己的灵魂”。
   《太湖传》瑰奇的艺术时空,是由这样三维时空所建构和生成的:一、由太古而至当代的线性叙事所营造的纵向时空;二、江南文明与中原文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比叙事所营造的横向时空;三、表层的文明图景绘制与深层的文明基因探寻相结合的哲学叙事所营造的竖向时空。纵、横、竖三维时空相勾连,长度、广度、高度与深度相交织,骨骼、血脉、气韵与灵魂相辉映,时间的洪流、异质文明的洪流、文学的洪流与思想的洪流相激荡,史学、文学与哲学融于一炉,考据、写实与畅想相辅相成,成就了这部慑人心魄的关于太湖文明与江南文明的扛鼎之作。
   《太湖传》是一部时间史诗。全书展开线性时间叙事,从太古、远古、上古、中古、近古,一直写到近代、现代和当代;从2.5亿年前的地球地质风貌,到太湖的成因,到泰伯、仲雍开启太湖文明曙光,再到秦皇南巡、三国鼎立、晋室南迁、钱王保境安民、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五代十国、赵构南渡、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清文字狱、民国革命,一直写到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直至吴仁宝缔造华西村、马云缔造庞大商务帝国。全书对太湖流域历史沿革进行了全景式扫描,笔触所及,贯穿了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的巨幅历史风情画卷。
   全书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建筑、民俗、宗教等多个维度切入,还原了一个古老的东方大湖在时间深处演绎的亘古传奇,描绘了一个由水文化和水精神滋养的文明族群在历史的舞台上所上演的旷世风流。那是一种知黑守白:习习古风中,泛出一身太湖月色的旧长衫,映出一腔山河深情。那是一种冰雪情操:狼烟滚滚,铁蹄肆虐;冤狱遍地,草木恸哭。然而,血雨腥风,并不能摧折江南文士们身上的嶙峋傲骨。那更是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知先觉,一种“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奇胆雄魄。一部太湖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史。在时间的叙事里,我们看见了太湖和江南脸上绽放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太湖传》是一部水文化史诗。水有十德:一、善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育万物,无所图谋;惠及众生,不求回报。二、柔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之胜”。三、勇德。“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好像有勇”。四、公德。“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五、容德。海纳百川,大度包容。六、洁德。流水不腐,自我净化。七、忍德。顺应逆境,蓄势而发。八、信德。潮涨潮落,如期而至;夏散冬凝,不失天时。九、顺德。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十、韧德。虽百折千回,而不改东流之志。生活在太湖流域的芸芸众生是一个水上部落、一个游弋于水上的帝国。浩瀚的水域不仅滋养了太湖万物和江南万物,更养育了一种刚柔相济的太湖精神和江南精神。
   万古不绝的太湖水,连接着苍茫大地,临湖为镜,映照出太湖和江南独异的物事与人文,映照出太湖和江南独异的精神、气质、魂魄和智慧。水承载着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悠然前行。《太湖传》从“对太湖的精神发现,从审视湖水气质、解释湖的基因开始……把江南历史上最珍贵的精神碎片一一缝合到文明气场中”,“构筑烟水风骨下的文化雕像”。全书目极东西、旁征博引、稽考耙梳、条分理析,以一种独特的文化立场和观察视角,体悟太湖水文化的博大精深,呈现太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彩亮相,在对太湖文明与中原文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对中,寻访到了一个东方大湖独异的人文基因和文化特质——
   一、疏离主流的生命人格。一方面,僻居江湖之远的生存环境,使古代的太湖人养成了闲散安适的生活习性,他们自觉疏离中原主流文化,无论是生命性情,还是民居建筑,都体现出鲜明的与主流疏离、抗衡的特质:“太湖常有澎湃的巨涛,但不喜欢冲撞、呐喊,它的生命激情是在春水如兰、秋水宜人,不惊不乍,不卑不亢中张扬的。”“旧时的士大夫们,常将希望寄予君王。太湖人却利用水网隔绝外面世道,静静地、悄悄地经营着自己的日子。”“江南的读书人靠耐力供养情操,一辈子不急于赶路,在逆风逆雨中长新芽。”另一方面,因为濒海而居,他们较早地具有了海洋意识,较早地向世界打开了自己:“不时顺着河流到大海去吹吹风,闻一闻海洋的气息,洗去来自中原的尘土。自然也不忘顺便做几笔海外的买卖,装扮家园。”热眼向洋,江南社会由此率先向近代转型。
   二、傲骨嶙峋的文化人格。吴语区构成的太湖文明圈,书香袅袅,剑气凌云,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精神区。俯仰天地的文士们平日里浅吟低唱,然而一旦黑暗压顶,他们却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凿击出以柔弱反抗强暴的文化群雕:“当八旗狼烟滚滚,八旗战队在中原所向披靡时,大明的武将们早早地消失在尘埃里,但见傲骨嶙峋的江南文人从容地挡住了大清的马队。这群平日诗酒结社、纵情声色之士,国难当头之时,壮怀激烈……好一幅文士门共赴国难的壮美景观。”东林党人、黄宗羲、史可法、章太炎……一批批江南文士们,面对强暴,展现出了不屈的风骨:“江南一地,在明清之际,举正正之旗,擂堂堂之鼓,表现出民族之重人格、重操守、重生命的自由精神。”慷慨赴难、重义轻生,使江南文化染上了一种永恒的忧郁。
   三、尚实重商的经济人格。太湖流域还是中华物质文明的重要贡献地。民本特色的江南主义风行于这方肥沃的水土,民众崇尚实学、重视商业,鄙弃虚玄、崇拜财富,以人文经济抗击人文政治,打造出一代又一代的“盛世江南”,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瑰丽的经济画卷。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以坚韧的民间毅力,“源源不断地向中央政府提供财富”,“长期处在封建主流文明边缘的江南文明……以异端的姿态向皇权发出声音,这声音里充斥着商业霸权的语气”,“江南文明用她的包融,将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安顿于此”,“太湖骤然腾升的商业文明,聚涌出蓬勃的文化思潮”……从古典经济时代国家赋税的主要承载区,到当代经济蓝图中的昆山开发区、江阴华西村、苏州工业园、全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等等,在经济巨浪中塑造财富巨人。
   《太湖传》是一部太湖史诗和江南文明史诗。它以卓绝的见识、惊人的胆魄和令人信服的例证,充分展示了太湖文明与江南文明对中华文明独特而伟大的贡献,以及太湖文明与江南文明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颠覆了人们心目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江南的传统印象,重塑了一个伟大的太湖、伟大的江南,让我们看到了商人和商业在拯救民族命运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体现了一种思想的力量。书中这样说:“江南是唯一可以安放财富的地方”,“中华文明就像候鸟,严冬来临,就迁到江南……历史上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是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下灭绝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的绵绵不绝,全因有个江南”,“中国的历史,因为有江南,一次次绝处逢生”。
   《太湖传》随处可见令人耳目一新的真知灼见。譬如:“辛亥革命的深层驱动,是晚明的阳明之学主张,让个人回到自己的心性,挣回个人的自主权。”“为了一个腐朽没落、行将灭亡的所谓的大明王朝,置十万将士及全城父老的性命于不顾,这种选择于国于民有功还是有罪?”“先秦哲学到不了这里,宋明理学被赶出江南,江南人不太关注纯粹民族风格的磅礴创意,也不指望有璀璨气势的精神产品烛照世界。性情化的人生状态,江南人总是先行一步。”“中国的落后本质上是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滞后,知识在清朝积累爆发而已。闭关锁国不是根本原因,中国几千年与西方交流很少。清代,与西方的交流反而增多了。”“江南园林是政治制度的异化物,造园常遭意识形态作祟,遮不住园主心中的怨与哀……苏州园林的最初意义不过是落魄的雅士为自己修建的心灵栖息处。”
   《太湖传》对笔下人物皆有着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深刻体认。譬如在写到清代庄史案时,作者内心的孤愤溢于言表:“庄家的孤儿寡妇被押解着仓皇北去,古道逶迤,衰草披离,黄尘滚滚风沙蔽日,旷远的大漠行走着江南丽人,在杂沓的马蹄声中,庄氏庞大的家族,似一地鸡毛,一夜间遁入虚无,悄然湮灭在岁月的风尘之中。”又如在写到明朝灭亡之后,“江南士人故国心结时时痛袭,在文章里一解永远的乡愁,追悼亡明,文人只能做到这些”。唯有深入了人物的灵魂,笔底方能流露出这样的知音之言:“只有张大复之类的文化人可以做浮华时代的修士,闭眼把脉人性里枯燥的经络。”“和林徽因、陆小曼、冰心、张爱玲她们不同,张家四兰属传统仕女,才情和心性很‘旧派’,她们自造一个闺秀时代。”“穆旦属于迟到的人文牵挂,他的回归是要再揭一回世道的创口,要回虚构的风采。”……
   《太湖传》的叙事语言清嘉隽逸、诗意盎然,类似于“扑蝶的梦都已过去”这类诗化的句子俯拾即是;再如第六章第二部分《江南的细部文明》中的《老屋》《格窗》《庭院》《古桥》《枕河》《屋檐》《河埠》《水阁》《驳岸》《旧街》《弄堂》《幽井》《石路》《绣楼》《茶馆》《岸柳》《残垣》《炊烟》等篇章,简直就是一组精粹的散文诗。全书的语言结构形式亦呈现出某些新颖的异质,行文时有对常规语言逻辑的小小出离,让人难以预料,读来心中时常产生一种小小的陌生化的奇妙感觉。在表达方式上,全书融叙事、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而恰到好处的抒情和议论,能适时引爆读者思想与情感的炸药包。譬如“努尔哈赤绝没有想到中国汉文化的根在江南扎得这样深,羸弱的江南文人不光阻止了清人南去,更阻挡了满人稳坐汉江山”这句,就不仅客观地陈述了一种史实,更能使读者强化对江南文明伟大力量的再认识。
   《太湖传》这部具有巨大学术含金量的大文化散文,体量庞大,内容丰厚,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是一部展示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无穷魅力的大书,是一部刷新人们的传统印象、为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正名的大书,也是一部能为文明发展的体制设计提供思考和借鉴的大书。其思想价值,应该说远远超出了太湖、超出了江南。
   血脉太湖、生命江南,是诗人永恒的故乡、文人永远的乡愁。
   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
  
  

共 45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美国作家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一书中说:“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太湖人文荟萃、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文化中心,是中华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只“聚宝盆”,“如一面天镜,光耀中华”。万古不绝的太湖水,连接着苍茫大地,临湖为镜,映照出太湖和江南独异的物事与人文,映照出太湖和江南独异的精神、气质、魂魄和智慧。水承载着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悠然前行。这是一篇深层次的赏析文,作者以自己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解读原作《太湖传》。从而使我们这些未读原作的读者有了强烈的读之欲望。这不仅仅是对《太湖传》的赞美,实际也是欣赏者本人的美好体验。作者说:“《太湖传》是一部展示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无穷魅力的大书,是一部刷新人们的传统印象、为太湖文明和江南文明正名的大书,也是一部能为文明发展的体制设计提供思考和借鉴的大书。其思想价值,应该说远远超出了太湖、超出了江南。”本篇赏析文字条分理析,思路清晰,不仅道出作品的可读性,而且指出了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赏析佳作。流年荐阅!【编辑:一海明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7-02-03 23:20:35
  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感谢作者分享!感谢赐稿流年!创作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