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观看电影《焦裕禄》想到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影《焦裕禄》问世,中组部、中宣部联合下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观看。我们这里的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也下发了《关于组织全市全体领导干部观看电影<<焦裕禄>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我当时任市文化局艺术科长。局长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下发的《关于组织全市全体领导干部观看电影<<焦裕禄>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文件上批示,让我通知电影院做好放映准备,并通知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尤其是各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务必准时观看。
我坚决执行照办,责令放映单位做好准备,观众也全部通知到位,而且临放映前我早已到了电影院。但是,直到电影开始放映我也没见到一位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我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市直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都很重视,或派秘书、或派科长顶替他们来观看电影;而县委书记、县长没有一人前来观看,甚至连顶替的人都没有——我想,他们太忙,实在是太忙,比当年焦裕禄为兰考县治沙治穷还忙还忙!
我知道焦裕禄的事迹是在“文革”前,那时间,我还是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为了兰考县的治沙脱贫,忍受着肝病的疼痛,时时刻刻奋战在第一线,为了兰考县人民的利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直至病逝。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执政之后,焦裕禄的确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代表人物,是每一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的光辉榜样。
焦裕禄是在兰考县乃至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时过境迁,半个世纪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民生等等状况,已经不能与当时同日而语,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焦裕禄的理想,这是党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伟大胜利,是全体国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有全国广大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功劳。然而,对电影《焦裕禄》的不屑一顾,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全国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的许多人沦为腐败分子,而锒铛入狱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呢?
我不敢妄断。
看不看一部电影,是个人的自由,算不得什么。但,中央有令,各级党委有令,身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毫无条件,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其一,这是对中央文件的态度问题(这是政治态度问题);其二,这是对焦裕禄事迹的认识问题(这是个人思想品德问题)。如此浅显的道理,那些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难道不懂吗?他们懂,只是,焦裕禄在他们心目中,不过如此耳耳,其潜台词也许是(心里说):傻子才学他呢!
由此我想,依靠文艺宣传的力量号召手握权力的人去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现实的。要使全体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像焦裕禄、杨善州那样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还得依靠铁的制度去约束!
焦裕禄是兰考人民的“父母官”,他“爱民如子”,与老百姓是“父子”感情。所以,老百姓愿意看以他的事迹为题材拍的电影。由此我想,“官员是人民的公仆”,理论上是假话,现实中是口号;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不可操作,也不被所有官员打心眼里所认可。而封建社会说的“爱民如子”还多少有些道理,倘若能把民当作自己的儿女对待,或许还能体现出一些亲情;而所谓的“仆人”,他都给了“主人”什么呢?老百姓有着痛切肺腑的感受。——为此,老百姓宁可要辈分高的“父母官”,而不愿意要“地位低下”却骑在“主人”头上的“公仆”,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