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游古府临江

  游古府临江


作者:小金 白丁,5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12发表时间:2017-02-05 20:18:41
摘要:游览古府临江,这个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也是江西历史文化名镇,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遗迹,的确值得一游。


   辞别猴年,迎来乙酉金鸡。按照老家习俗,正月初二开年,正是走亲访友、游山玩水的好时光,也叫行大运。当日早晨,天气晴好,一抹阳光冲开云雾,喷薄而出,气温也较大年初一高出5-6°C。趁着过年的喜庆气氛,我和弟弟、侄子等一行5人来到古城临江游览。
   临江(古时称潇滩)是樟树市历史悠久的一个古镇,地处樟树市赣江西侧,濒临袁河与赣江交界处附近,古时在袁河乘船西去上游可达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东面下游汇入赣江,经洪州(今南昌市)、江洲(今九江市)直达长江。由于有发达的水上交通,这里曾经商铺林立,贸易发达,九省通衢。在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的生活足迹,经历了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兴起时期、唐宋元历代的发展时期,创造了明清时代的鼎盛时期。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以潇滩为镇,称洪州潇滩镇。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正时立为洪州之清江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时期设为临江府,辖清江、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三县,后增加峡江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临江设立湖西分守道署,辖临江、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袁州三府。
   我们一行从樟树出发,沿着清萍公路驱车行进约30km,来到位于赣江之滨,袁水河畔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古镇复古老街。先后参观了气势磅礴,宏伟高大的钟楼、状元亭、万寿宫、大观楼和古镇复原的集市老街。街道两旁清一色的徽式建筑群座落有致,楚楚动人。有书院、药铺、米铺、酒店、钱庄、染布作坊、农具作坊、理发坊、缝纫坊、饭馆等,这些建筑物一展昔日的繁华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书院,曾经是封建社会教育的主体。“临江之有书院,自宋张洽、黎立武始,至明粱寅而益盛。”至清末,临江的书院有700年的历史。临江府四县共有书院28所,仅临江城内外就有乡林书院、龙岗书院、萧江书院、清江书院、明宗书院、孙公书院等15所。据记载,宋朝宰相、文学家王安石其父曾在此供职,他本人就出生在临江,并从小攻读文学古籍。由此可见,临江这个地方的确有厚实的文化底蕴。
   古时临江商贸活动异常活跃,是樟树河西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同时还是重要的农产品、农资、生资、耕牛、仔猪、木材、建材集散地。临江的农产品交易主要有花生、柑桔、蔬菜、油料、棉花、红薯、谷糠、玉米、麦麸等,各种食品手工作坊星罗棋布。如挂面、粉丝、米粉、豆腐、凉粉等,口感非常好,常常令顾客食后留恋忘返、回味无穷。樟树是名酒之乡,但其中名闻海内外的“四特酒”,原产于此。商代有佳酿,宋代出名酒,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临川任职时著有《剑南诗稿》,在其中的“对酒”诗中写道:“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古老的酿酒技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自民国初年得名的“四特酒”更是历久弥香,享誉海内外。后来周恩来总理对四特酒又有新的高度评价:“清香醇纯,回味无穷。”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樟树临江成为了中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法白酒的原生地而被载入《天工开物》。
   当我来到大观楼游览时,不禁思绪万千。39年前我与它还结下一段缘份:1978年高考时,我从义成乡来到这里。当时条件极差,考生又多,清江县设樟树、临江两个大考场,一时也找不到旅社住宿,我们就在大观楼上铺些报纸,盖上自带的被褥度过了2日的考期。那时考试紧张,经济条件也差,根本无暇顾及领略大观楼的风采,甚至连张照片也未留下,这次故地重游,也算是个还愿吧。
   古府临江,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也是江西历史文化名镇,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遗迹,的确值得一游。
  
   2017年2月3日作于广东珠海

共 14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临江的文化散文,作者以游记的形式行文,写出了临江的过去和今天。文章介绍了临江的行政区划的演变历史,突出了整个临江历史的悠久;讲述了临江老街留存的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建筑物,表现了这里丰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写了临江的商贸市场情况,突出了这里从古到今的商贸文化底蕴,突出了临江的繁华。这篇文章,以见闻为点,引出回忆,通过历史的回忆,写出了临江迷人的文化积淀。【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2-05 20:34:59
  文章写行政区划历史,写人文历史,写商贸历史,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具体,很好地写出了临江的文化魅力,写出了临江的可爱之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