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号棚山,人诗意地栖居(征文·散文)
天下山水在四川,南城奇美绝川佑。
有山有水好景致,浑身是眼看不够。
这是《诗景桂城·画意南部》里的几句诗歌,语言通俗质朴,但意思却很明确,说的是四川南部县山水风光的美好,即便在锦绣川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尤胜于天府之国的其他各处景致。所以,没来由的,人们都心生了向往之意,渴望早日一睹为快,诗意栖居。
2014年的初夏,正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季节,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慕名已久的青年企业家雍凯耀先生和他的团队。他组建的四川省中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供、销和研发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以“关注根本、服务三农”为核心宗旨。该公司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运用最新科研技术,在紫薯营养素提取领域独占鳌头,以“薯汁爽”系列产品在食品饮料行业迅速崛起。从成都到南部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在飞快行驶,雍凯耀和我们的心情一样不能平静。那儿是他的家乡,乡情浓烈如酒。而我们也终于撩起这早已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四川南部的面纱,并从此认知了南部群山逶迤、一派苍茫里的号棚山。
也许,在常人眼里,号棚山没有蜀道之难,天府之富,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她不施粉黛,原汁原味,一派天然,毫不做派,甚至如那山乡里的邻家女孩,虽然出落得水灵灵的,秀色可餐,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并不给人多少的惊奇。可是,一旦深入进去,悉心了解了号棚山,你就会爱上号棚山,从此牵系着她,日夜萦回。她山环水绕,植被优良,民风淳朴,底蕴厚实,数千年沧海桑田,催生了一处人间乐土;看今朝,一张白纸,正好绘就最新最美的图画。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后的南部人解放思想,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近年来,南部县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生态立县,农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基本方略确定后,全县强化了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各项工作,是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国土绿化先进县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同时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600亩“中国桂花第一园”,8万亩水天一色的升钟湖“中国钓鱼第一城”,文莲一景的黑龙观万亩“中国莲花第一园”。4000公里森林景观通道、150公里生态绿道、35公里绕城桂花走廊和73万平方米城市公园,让人尽享“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的现代宜居生活,正朝着50平方公里、50万人“亲水亲绿亲田园、文明和谐可持续”的现代生态都市挺进!……
与此同时,该县规划和正在实施26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为全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百余家,世界或全国500强企业和众多知名品牌相继落户南部,正领跑板材家具、饮料食品与机械纺织“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向成渝铸造基地、成渝家具板材基地、成渝丝纺服装基地冲刺。
然而,相比之下,对于交通相对偏远,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该县南华乡来说,却有很多叫人不如意处。
夜雨如麻未断绝,抛开白天行走的疲劳,斜倚在号棚山古意盎然、风格独具的连片老宅里,悉心打开有关号棚山的一些资料,号棚山的前世今生与传说便和连宵的风雨一道向我们涌来。眼里、心里都是浓浓的乡情与发展的期冀。
号棚山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太华乡五房嘴村,她与广南高速相邻,距省会成都160公里;距直辖市重庆180公里。在建德南成高速通车后,1.5小时即可达成都。该村现居村民及其产业种植与收入情况是:村民有150户,计670人。全乡村民以红薯、蚕桑种植为主业,村中青壮年常年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只在农忙时节和春节期间才能回乡,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与妇幼。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机械地坚守着数千年不变的农耕生活与不离不弃的家园情怀。近些年,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传统的农产品附加值一直过于低下,土地荒废率居高不下,人们过着清苦拮据的日子。这一切,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一些有识之士饮水思源,不忘乡亲,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他们广泛调研,寻求项目,伺机利用与开发本地资源,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绿色产业,带领南华乡广大人民群众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一个名为《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的建设项目酝酿日久,终于浮出了水面,并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热情。
据四川中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该项目的初步设想是:“三农”问题是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的总结。为此,认真落实并实践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建设阶段性成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未来的5到10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力以赴把现代农业提升一个水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南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雍凯耀为首的四川省中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方调研,专家论证,启动了以“聚集紫色财富,提倡健康人生”为宗旨的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依托中国科学技术院、西南大学、四川黑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香港李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智力与资金支持,园区计划建立以水利设施为保障、以种植业为依托、以农产品精品加工为基础的集旅游、娱乐、文化、影视、社会养老等一体的“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
项目投资人民币10亿元,前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以“薯汁爽”为代表的紫色系列健康饮品,创建影视外景与创作基地,拍摄多部多集影视剧。项目分布实施,项目建设立足于南部县,面向川北广大城市乡村。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紫薯饮料50万吨,养老床位5000个,旅游5万人次等,以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努力促进第二产业,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需要,最终建立起以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引擎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链,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内固根基,外向辐射,逐步做大做强。
天阴垂野,草儿青青,山色迷蒙,时有幽花耀眼,鸟鸣数声。在号棚山蓊蓊郁郁的苍翠里,纵然是晴明无雨的日子,天地之间还是氤氤氲氲的,入云深处也似乎有微雨沾衣,人不能察觉。在这样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乡间行走,竹树连绵,阡陌纵横,偶然间路口转弯望去,远处有粉墙黛瓦,炊烟袅袅,牧归的老人和读书放学的孩童对话,满嘴都是地道的乡音,在大地上回响。当我们真实逼近,随处可见如群星散落在大山里的多处清末民初以来的老宅,有树木参天,老井石痕,自家地里的五谷杂粮一望无际,四处横陈。不经意间,你可以发现文革期间的许多印迹,如人民公社、领袖语录等等。往事依稀,岁月倥偬,给人以怀旧的感觉,穿越的感觉……
根据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计划,未来的号棚山将新建以下一些区域:
——紫薯种植园。紫薯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其养生保健功能已被一致公认,是南华乡基础性产业。建立在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的西北部,初期拟整理4000亩种植面积,年产紫薯8000吨。后期建立10000亩种植面积。年产紫薯18000吨。为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紫薯食品开发基地提供优质原材料。
——农业科技培训。培训中心的目标是建成以农业生产、农业技能的标准化生产职业培训为核心,以号棚山紫薯生产为基础,广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积极与国家农业部及国际有关组织合作,进行国内及国际无公害紫薯、绿色紫薯、有机紫薯的认证,在国内建设紫薯优质生产基地,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组织销售,向基地提供优质品种、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实用的农业技术、并拥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以及将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知名品牌。
——垂钓、休闲旅游业。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利用紧挨升钟水库的便利条件,利用山泉在产业园中心沟谷建立产业园自给的水利灌溉系统,为紫薯园、玫瑰园提供灌溉保障。为最大化利用资源,这块水面可开发养殖、垂钓、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水产养殖、利用南部县中国钓鱼城市的有力支撑举办每年2次垂钓节。在水域东部建设临水休闲屋,开发周末休闲游项目。
——社会养老与文化养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为寻找一个恬静舒适、安逸环境的诉求越来越高,而城市PM2.5污染严重,已经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充分结合新型城乡养老体系,在水域北部沿岸建立养老院,同时设立健康监测机构、保健站等养老服务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号棚山农耕文化生态园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指导,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人们回归渔樵耕读的农耕时代,让在这里旅游、休养的人们回归田园,亲自栽种,体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乐趣,也将不定期举办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确定以养心、养德为基础的“文化养老”体系。
——玫瑰山谷。号棚山玫瑰谷计划形成以种植、生产、旅游、食品加工、科研为一体的玫瑰生态产业谷,利用生产基地加农户生产方式带动周边生态建设及经济建设。号棚山玫瑰谷共划分为三期项目,最终规划玫瑰谷玫瑰种植面积达5000亩,预计年产玫瑰花茶5000吨,鲜切花8000吨,精油500千克。最终建成全国玫瑰重要产业基地。
长久以来,玫瑰就象征美丽和爱情,古希腊和古罗马民族用玫瑰象征他们的爱神阿芙罗狄忒、维纳斯。玫瑰山庄建成后,可以搭建规模宏大的婚嫁摄影基地,一望无际的玫瑰园里,帅哥美女在此轻歌曼舞,把婚嫁前的美好时刻与激动心情定格为永恒。也可以和妇联等相关组织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鹊桥会”,花的芬芳,浪漫的约会,精心策划的联欢活动,一定会催生出绚烂的爱情之花来。
——创建影视基地。电视连续剧《情系号棚山》由成都黑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由国内著名导演周朗执导,张桐主演,该片场景将把号棚山美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唯美的艺术形态展现给广大观众。同时,借助电视剧这一影响深广的载体,把号棚山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全新而生动的诠释。将“号棚山生态休闲度假”这一旅游名片通过现代传播方式宣传推广到海内外,以此带动其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提升南部县的美誉度、知名度。
目前,中太农业科技公司已前期投入数百万元新修了环湖公路,紫色系列产品资源得到可靠论证与有效整合,项目规划蓄势待发,未来前景无比广阔,号棚山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走在古老而年轻的南部大地上,号棚山周遭层峦耸翠,万木葱郁,阡陌纵横,炊烟袅袅,触目尽是欣欣向荣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象。而一枝独秀的号棚山,注定会成为一片永不褪色的风景,一段传之久远的传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