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诗歌城堡的结构之美
天下房者,必有结构,必有筋骨。诗文亦如此。筋骨为内涵,结构为内涵之样貌。吾笔力不佳,但爱阅读,读后爱思考。一路涉过小说,淌过散文,独爱诗歌。小说以细节见长,散文以文化见长,诗歌以爆发见长。其爆发方式即诗歌结构。
吾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结构有两头并重者,四平八稳;有浅入深出者,宛如秤砣入水,越行越浓,渐次入心;有节节并重者,宛如姐妹花开并蒂,齐齐亮相,个个生辉。此三种最为常见,操作简易,效果平稳。还有螺旋前进者,宛如蜿蜒游龙,图非常之轨径直通幽;有轻重复沓者,如顽皮小童一路走走停停、玩玩打打直达佳境。此两种貌样调皮,魅力可鉴。只是操作难度甚高,非常态也,可视为诗歌结构之花式类型。至于头重脚轻或者纺锤梭尖型,此乃非成功之作,需去尾截肢养育枝末方能符合一般审美。
当然,文无定法,诗无定规。所以诗歌的结构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此即是结构魅力之所在。宛如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永远可以设计出独特的建筑样式。不过,不管哪一种花样结构,有一点似乎是必须遵从的。那就是必须以重落脚,这就好比不管你建筑风格各异,都要让建筑站稳一样。不然,不仅不符合一般审美,还挂不住内涵。
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论述中“重”者并非一定浓墨重彩,此处是指文辞效果。文辞艺术爆发效果好即为重,反之为轻。与笔墨多少无关。作文高手往往擅长只墨点金,或者欲言又止,是为艺术留白,与音乐美术相通也。当然也有诗文作者偏爱浓墨渲染,亦能出彩,此为主题需要及个人风格所致。
吾爱品味诗歌结构之美,其韵味如赏建筑,精美者让人流连忘返。有诗歌理论告诫作者千万别在乎诗歌的结构,不然就拘泥了,诗歌是灵感的自由喷发。这没错,可是不等于作者不在乎,读者就感受不到。当与诗歌内涵息息相关的一把把得力飞镖一一飞出的时候,单把看不出规律,等飞完后整体看还是会呈现出一种阵势。这自然就生成了诗歌的结构,上乘作手确实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一切自然天成。
诗歌大厦之美甚多,读者都可欣赏,无须放弃或拒绝哪一种。除结构的整体美之外,还有内涵深邃之美,还有语言错位之美,还有意象装饰之美,艺术留白之美,还有音韵节律之美等等。那些吾愚钝不擅长品说,不加赘述。
另,吾非诗歌科班出身,真知甚少。此番胡言仅仅是个人阅读的切身感受,真实但未必具有广泛意义。请专业大家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