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墨】后院的麻雀(随笔.两则)
一、后院的麻雀
每年腊月时节,我家后院的枯树枝上,总会聚集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在此,欢聚一堂,仿佛上演一场属于它们自己的演唱会。有时候,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于是,躲在门后驻足欣赏。它们体型微小,矮圆而活跃,顶冠及颈背为褐色,下体为栗色或棕色,羽翼相同,却又不同,腹部均为白色。
主要以谷米为食,喜好群居,生命力顽强,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雀科鸟类。我家住在宁夏,中国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本地除产麦、稻、胡麻、谷子等粮食之外。还有著名的宁夏四宝之一,红宝——枸杞。
我并未见过,谷物成熟之后,麻雀是怎样成群结队飞向农田掠取食物的。但我知道,每年七八月份枸杞成熟时,总有成群结队的麻雀徘徊上空,准备为生存冒险。往往这个时候,枸杞园的主人都会在枸杞树上覆盖一层薄网,以防侵略者来犯。
一开始,我对这群小家伙略有偏见。觉着它们就是农民伯伯口中的侵略者,是粮食的要害之一,人类的小敌军。甚至有时,真想产除这些小家伙,以防它们再次祸害庄家。因此,每每看到它们聚集一堂,津津乐道时,我都刻意从它们身边路过,受惊的它们总会一哄而散。我走之后,它们再次飞回到原地小栖,继续着它们的演唱会。
不知何时,再见它们,我心略有欢喜。那还是一年春天发生的事情,下过小雨的天气,空气清新,气候微凉,舒畅。出于对春的期盼,我走出家门,看见家中的窗台上蜷缩着一只小麻雀。羽翼湿漉漉的,双眼紧闭,微张着嘴,显得奄奄一息。我伸手抚摸它的羽翼,它颤动身子,不小心从窗台上摔了下来。
我从地上将它拾起放在我的手心,它瑟瑟发抖。我猜想它是怕我了,更或者是它太小受凉患了重病。它睁开眼睛看了看我又将眼睛闭上,试着向后退,仿佛要逃出我的手掌心,这是怕我了吗?一向性格活泼,胆大近人的它们,原来也有怕人类的时候哇,我心里暗喜。待它羽翼干洁,小小身躯变得丰满起来。顿时,我对它有了喜欢之情。但它不近人情,不吃不喝,十分倔强。这让我焦急万分,看它萎靡不振,弱不禁风的样子,让我心生怜爱之意。
母亲让我把它扔了,一定会有麻雀的母亲出来领它回去。我不肯,非要把它留在身边,养活它不可。因此,我不听母亲劝说,留它在我身边,我把它关进笼子里,没过一天它就死了。这也让我十分内疚,经过反应之后,我明白,人有人的活法,鸟有鸟的命途。而我的关心就是给它自由。
自此以后,我再也不会随便捉一些小动物回家。对于家中后院的麻雀,我也改变了态度,不再刻意打扰它们的生活情趣,更有甚时,我将剩米剩饭倒在后院的木板上,算是我给予它们的饭食。
然而,今年腊月,我家后院的那帮客人迟迟未来,我想不出是什么原因。环顾四周,一面新墙出现在我的眼帘,而那些错综复杂的枯枝桠不见踪影。我恍然大悟,想起父亲前几天搭理了后院,麻雀失去了它的家园,它们又怎么回来呢?
空旷,落寂,我站在家中后院中心,面对着那面新墙,环视后院东边光秃秃的几棵枣树,我将手里的剩米剩饭倒在了那个木板上,期盼着它们再次回来。
二、人世苍桑
今年腊月初十(2017年1月7日)至腊月三十晚除夕之夜(2017年1月27日)小姨去世仅仅20天。
那天夜里,我突然发烧,卧病在床,母亲守候在我的身边。热乎乎的毛巾浮在我的脸上,遮住我的眼睛,滚烫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在毛巾下流淌。我哭了,不是因为自己生病难受,而是我想您了——小姨。
小姨,一位命运多舛的女人,我自幼敬重的长辈,学习的榜样。最终落得一个无家可归的下场。回想起与她共处的365个日子,虽然没有膏梁文绣,养尊处优的对待,却也过的心安理得,无话不说。然而,上天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善良的人往往不受上天的眷顾。她一边打零工,一边学习化妆,计划着自己美好的开始。就在她对自己的未来憧憬的时候,病魔悄悄向她走近。
2017年7月14日,小姨在本地附属医院入住在妇产科,随后2017年11月14日入住本地附属医院肿瘤科,直到生命的尽头。
每每来到她的病榻前,我以各种方式暗示她,想让她告诉我她的经历与遭遇。她只是一句:“莫要如小姨!”这让我对人生充满了恐惧与彷徨。我陷入深深地思考,思考未知的人生道路,思考人世间的苍桑变换,由此,我的心变得浮躁与忐忑。
我是一个从不轻易注视他人眼睛的人。那次,我第一次注视她的眼睛良久,那样坚定,与无所谓。没有期望,更没有悔恨。让我更加不能懂得,什么是人世间的苍桑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