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独特的烤馕(征文·散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新疆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真正的含义,烤馕,烤羊肉串以及各种各样的饮食店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最引人瞩目的是比较独特的烤馕。馕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从城市到乡村屡见不鲜。因为它携带方便,工艺奇巧,不管冷热,大人小孩,吃着不会积食,就是放上十天半月,成了实实在在的馕干,也不会腐朽,吃起来一样香甜可口,倍受人们的青睐。
九十年代,我们一帮开拖拉机的同事们工资不高,连装带卸八百块砖可以挣三元钱。为了赶时间,多拉一车,多挣点工资,我们经常一起找一个专门打馕的地方停下来,两角钱买一个热馕,一边吃一边开着拖拉机跑,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经济实惠,一个馕就可以填饱了肚子。如果时间充裕,大家高兴,几个人聚在一起,再买一个红瓤西瓜,拿刀一牙牙均匀地切开,吃一口馕巴,吃一口西瓜,这样,说说笑笑,轻松愉快中一顿饭就这样打发了过去,即充饥还泄火,一个个打着饱嗝继续上路。
后来,物价上涨,馕也首当其冲,原来一个两角的馕涨到了五角,一元,甚至两元十元的不等,不管怎么涨价,人们还是喜欢钟情于馕巴。每年在丰收的棉花地里劳作的群体,或者春耕秋收的农忙的季节里,馕巴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甚至成了地老板犒劳农民工的美味佳肴习以为常。
在新疆,可能是水土的原因,制作的馕不但味道独特,鲜美,实惠,据说馕在维吾尔族结婚时的婚礼上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品。他们在接待来宾的时候,清炖羊肉泡馕是一种接待客人常见的美味,不管客人多少,一碗羊牛肉汤,一块馕,加上大块羊肉,方便了主家,也为客人节约了时间。
在网络发展的时代,馕还作为网店里的特色产品向疆外广泛推销,成为人们了解新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窗口。据一些老板介绍,他们经济效益良好,收入十分可观。
烤馕的铁炉子看上去上下小,呈圆锥型,中间粗,淋上土盐水后,白茫茫的。据说这样粘付能力特强。馕分普通的和特制的,有千层饼,馕包肉,芝麻馕,油馕,葵花籽馕,撇丫子(洋葱)馕,羊肉馕,烤包子以及营养馕等五十多种,营养馕更是馕中极品,是一种丰盛的美味和特产,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吊起了爱好者的胃口。
在我们这里,有一种营养馕,几年来一直供不应求。它比其他的馕体积小一点,价格高一点,看上去黄橙橙的和其他馕没有多大区别,吃起来脆,甜,香味俱全,闻着有一种奶香。这家店老板会管理,善于经营,每天几个人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仍然供不应求。外地的顾客也远道慕名而来,遇到没有货的时间耐心的在那里静候出炉,一买就是厚厚的一沓。我也曾经好奇的前往观察,将那里的各种各样的馕都尝了一遍。这里的馕确实与众不同,色香味俱全,看着就让人有一种食欲感。特别是热乎乎的馕吃起来嘎巴脆,味道极其纯正,吃起来入心入肺,那味道的美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做馕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挺不容易。就说馕上面用模具挤压下的花纹吧,看起来轻描淡写,可是,吃馕的时间就方便了许多,它们就像提前给你裁剪好的一般工正,用手轻轻地一掰,馕就顺着那些花纹齐刷刷断开来了,方便食用。许多馕店的老板眼馋营养馕店的兴隆,也来这里观看偷艺,甚至将囊买回去仔细研究,结果仍然不得要领,一次次努力无疾而终,留下的只有叹息和遗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烤馕的老板们也顺应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不断地改变制做工艺和方法,赚取高效益。
冬季里有一天,我想买到热的芝麻馕,从城东头到西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烤馕店正在营业,可惜烤出的不是我需要的芝麻馕正准备离开。老板明白我的来意后,急忙说有,稍等一下就可以。我似信非信在那里一边等待,一边和维吾尔族师傅聊天,他对营养馕的加工配方不甚了解,却对自己的产品大加赞赏。我仔细地观看了他的店里馕巴制作的过程,也十分复杂,讲究。那个木制的瓢型模具上面套一个布套,每一个馕边厚里薄的均匀形状就在这个模具上面定格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还原为有什么精密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呢。
我一边就着馕坑取暖,一边仔细观察着他的动作。早已经准备好的芝麻泡在酸奶和一些调料里面,芝麻被酸奶浸透了胀鼓鼓的,制作好的面块从里面一个师傅收里扔出来,这个师傅拿起来在芝麻盆里面轻轻地蘸一蘸,芝麻就结结实实长在面块上面。师傅用钩子将这样的面块迅速帖在冒着热气的馕坑壁上,好像磁石遇到了铁块,面块一下子就吸附到了馕坑壁上去。大约五六分钟的时间,馕就熟了,芝麻的香味扑鼻而来。
师傅按照放进去的先后顺序一个个勾出来,然后立即用提前准备好的小刷子蘸上植物油在热馕上面均匀的一刷,原本没有生机,看着白淡淡的馕巴颜色一下子就变得黄橙橙的可爱起来。我以为就这样结束了,烤馕师傅很认真,他再次将那两个芝麻馕一个个放进馕坑里面烤。这样,一两分钟内,馕的色香味俱全。师傅很快用铁勾将它们拿出来,整个馕吧的制作就算完成了。他掌握馕巴进出坑的时机很准,即不早也不晚,快了不熟,慢一点就会糊掉了。
这师傅汉族话说得很好,待人也热情。一家三口守着这个馕店,两个人制作,他的妻子在不远的地方负责销售,一天平均要消耗三袋子多面粉,打出五六百个各种各样的馕,最少的一元,最多的三元,利润也很可观,从聊天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师傅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师傅将馕装进塑料袋内热情地递给我,我说“谢谢。”他礼貌地说:“欢迎你再来。”
馕在各民族之间是一种通吃的食品,几天不吃还挺想的。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生活渐渐的好了起来,我们口袋里不再是一贫如洗,市场里面的水平种类繁多,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我们也依然对烤馕情有独钟,我们一家人和馕巴结下了不解之缘,那甜甜的,脆脆的,黄橙橙的馕巴,时刻诱惑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新疆的烤馕别有洞天的世界之美好。
吃过新疆的烤羊肉串,特香,一看见就想吃。
这烤馕,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机会也想尝尝,到底是否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