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鹅湖山下

编辑推荐 鹅湖山下


作者:我的珠穆朗玛 童生,806.4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09发表时间:2017-02-08 09:27:40


   鹅湖山在铅山县境,武夷主峰北麓。唐诗有云:“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作者似乎是王驾,记不真切了。山下为鹅湖书院,关于这个书院,后文还要提到;山上有曾暄赫千余年、而今只剩一堆乱石的峰顶寺遗址。当年,此庙建筑繁复,富丽辉煌,有宫刹500多间,上千亩的山林庙产,常住僧240名,是江南著名的梵刹之一,与庐山大林寺、杭州灵隐寺齐名。当地老人言,庙前原有放生池,僧人引山泉回萦盘盘于阶下而入池,时有多头肥大红鲤溯流入庙,在廊下游戏,有时竟游到厨房来吃米。原寺依山而建,掩映丛林之中,流泉飞珠溅玉,百鸟喧和,俏语姣音,的确是个洞天福地。池畔多苦楮树,大可两人合抱;其籽做苦楮豆腐,涩嫩爽口,是和尚们的一味好菜。
   峰顶寺始建于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年)。从百丈山来的大义禅师,在鹅湖山结庐募化,草创了这份基业。当地老人言,民国初这里依然香火鼎盛,每年赣闽皖浙四省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道途为塞。民国28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由安徽铜南繁迁驻上饶,顾祝同接替蒋介石(原兼)任司令长官,上官云相为副长官;人称“雄狮部队”的国军第38军驻扎在鹅湖。他们声言为防日机的空袭,将鹅湖山下的舍利塔炸毁,从此峰顶寺“破了风水”,境况江河日下,一蹶不振。“破风水”之说自然是唯心的论调;实际上,正是连年的战乱带来的巨大破坏,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萧条状态,佛寺香火自然也受了牵连。中共建国后,不几年就开始破“四旧”;文化大革命一来,横扫一切,更是户户鸡犬不宁。从南昌来了一支“井冈山战斗队”,会合当地的红卫兵小将冲上山来,焚经灭寺,毁佛逐僧,峰顶寺几被洗劫一空。当地干部则趁火打劫,将庙产瓜分,庙身拆毁,大量的砖石桁柱被运下山,建成大礼堂、纪念馆、仓库和家属宿舍……现在,当我站在这座大庙的遗址前时,已经是什么建筑也看不到了。放生池早已变成一座小小的水库,几块镂刻过的巨大石块潜伏在草丛中,似在耐心等待着昔日辉煌的回归。
   佛教传入我国后,发展到隋唐时代,教徒们因对教义的见解不同,逐步分化成若干宗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禅宗。它的开山鼻祖达摩,约公元500年前后由南天竺经南海来到中国,初在金陵梁武帝左右,后“踏苇渡江”至北魏,终而住持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影入石中,是佛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禅宗自达摩而下,传慧可、僧灿、道倍、弘忍,至第六代慧能,分化为南北两派。北派师事弘忍,大禅师智诜弘扬师说,筑坛讲经,主张渐修成佛,深得武则天的赏识;南派主张顿悟,其创始人便是慧能,禅祖达摩的六传弟子。他曾言:“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若欲修行,在家也得,不必在寺”,只要悟到自己的佛性就行。在南北竞争中,南派渐占优势;他们的活动范围多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一带。慧能的徒众继承了他的“顿悟”学说,其著名者有:南岳怀让,住青原山静居寺;下传马祖道一,迁居江西抚州,有大弟子139人,各为一方宗主,形成江西派。算起来,马祖道一才是南禅宗江西派的始祖。到了唐朝末年,江西派演化为沩仰、临济二宗;沩仰宗创始人灵佑、慧寂师徒,其徒众以宜春仰山为传法基地;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得衣钵于宜丰黄檗山的希运和尚,后再化为黄龙、扬歧二宗。黄龙宗由玉山慧南所立,住修水黄龙山;扬歧宗由宜春方回所立,住萍乡杨岐山。希迁和尚下传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曹洞宗自良价、本寂师徒开始,分住宜丰洞山和宜黄曹山,各为一传法中心。马祖道一的首座大弟子怀海(720-814),住奉新百丈山,人称百丈禅师;他宏扬师说,主张门户自立,决心整顿禅门,并特定一个生活制度“禅门规式”,创设禅院法堂,仪式进一步简化。他还规定了禅师必须普遍劳作,植树农耕,衣食自给;这个规式后来有所修订,佛教史中称之为“百丈清规”。怀海禅师下传大义禅师,也即鹅湖山峰顶寺的开山之祖。追踪溯源,可以这么认为,峰顶寺乃南禅宗江西派的衣钵真传;自慧能以降,千数百年,香火鼎盛,历史悠长,缁素云集,人天敬仰。
   铅山县古属闽越,旧治在鹅湖山南麓的永平镇,为赣闽交通咽喉。据县志记载,夏禹时铅属会稽,为扬州南境;勾践王会稽,兼有瓯越、闽越;铅山辖于闽越。至汉武帝征南,由分水关入闽而道路始通。我来永平时,旧县治的格局已面目全非,但圣庙痕迹尚在(现为永平镇中心小学)。庙北有文昌宫,宫中魁星阁,其匾额为清代戏剧家铅山人蒋仕铨所题。辛亥革命前,圣庙及文昌宫尚有一定规模,赭黄的墙上大书四字“宫墙数仞”;院内遍植桂树,题曰“桂林无杂木”——这里原是历代士子们出入的地方,相隔不远的旧县衙东侧便是“永平考棚”。在铅山,自古学风昌盛,蔚成风气;贫寒之家,也尽力教子读书,所以历史上颇出过几位名人。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在永平考棚题了一副对联,道是“心传四子,踵接三元”,铅山当地也有俗语云:“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指的都是历史上确有其实的人物。“两宰相”乃明朝的夏言和费宏;“三状元”是宋朝的刘辉、元朝的李谨斯及明朝的费宏,由此可见铅山文化根柢之深厚。在铅山执政的历任知县,其中不乏清风蔼然、公正无私的好官。旧县衙(现为铅山县第三中学)前原有石牌坊,上书“公生明”三字,为居官的座右铭;其下一石碑,镌有对官员僚属的训诫辞:“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永平镇西原有晏公庙,明万历年间知县笪继良葺庙事竣,立“白菜碑”一块于庙中,上镌一棵大白菜,铭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传说某年大水,殁人坏房无数,多日不退。县令晏公(年代失考)曰:“此乃吾为官不力,以至天降此祸,当以我身赎之!”即投身波涛中,水遂退。邑人哀之,为立晏公庙,四时享祭。1942年日寇飞机轰炸永平,毁晏公庙;1948年,邑人郑××倡移白菜碑于镇中“抱本坊”(为纪念历史上的一位无名氏孝子而建)。我在抱本坊见到这块“白菜碑”,碑上字迹虽有漫漶,而白菜与碑铭依然清晰可辨。
   走在永平镇上,你随时可以看到卖干货的山民,尤以镇北大义桥头为最多。货摊上常见的干货有:白扁豆、莲子心、莲子、茴香、黑木耳、白木耳、花生米、荔枝干、桂圆干、红豆、红枣、香菇、黄花菜、蛏干、粉皮、粉丝、花炮、干红辣椒等。山里人卖货不吆喝,东西摆在那里,要什么你自己挑,价钱各处都一样;你既不必担心被宰,也没有必要还价。整个镇子仿佛就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令人雅生爱心,古朴可掬。
   永平大义桥是一座历千余年而在的历史文物,始建于前唐,传说为峰顶寺大义禅师募修。但从地方志上看,初创人显然并非这位得道的高僧;因桥原名“思政桥”,只是到后来才改称“大义桥”的。千百年来,大义桥屡毁屡修,由木而石,现在辟为步行桥,为铅山县重点保护文物。登桥上,四望空阔,在这残冬时节,苍凉而又奇伟。整座桥包括桥栏,全是由长2米余、断面1尺5寸见方的大石条垒成;桥墩如巨柱擎天,雄浑苍烈,初见时移神夺目,叹为观止。河水黑色,甚清澈,西流曲折入信江。桥面大石经数百年磨损,沟辙交错,坎坷不平。过大义桥入山,行14华里便是鹅湖山峰顶寺了。
   武夷山的语音,尤其在永平一带,照旧时的说法,是“语杂两浙淮扬”;如果剔去一些闽粤方言,倒也并不十分难懂。普通所说的“玩”,上海话叫“白相”,透着一股子市侩气;而在这里则要文雅得多,玩不说玩,叫“嬉”;邀请人到家里玩,说成“到阿屋里来嬉”。答应人家的话声,说“诺”,意同于北方话中的“哎”。在语助词中,常用的有“哉”、“兮”、“车”等等。由此可见当地口语中,古汉语的许多文言词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
   屈原在《楚辞》中,多以“兮”、“些”为韵;《楚辞》《招魂》章每句尾皆有“些(读suō)”字,为楚人的习用语助词,称为“楚些”。辛弃疾《沁园春》有句曰:“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而豫章古称“吴头楚尾”,因地处吴的上游,楚的下游,其势如首尾相衔。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中云:“秋生楚尾吴头外,凉煞天涯地角中。”从当地的许多土语中,不难看出古代吴、楚、越三方文化的汇合、撞击和交融。我虽不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但每与当地人谈,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此;作一些分析、考证和推演,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吧。
  
  

共 33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从介绍鹅湖山开始,引用了一首鹅湖山的诗文,为下文的介绍渲染了宁静温馨的背景,接着从峰顶寺的遗址,引出峰顶寺的悠久历史以及宏伟建筑;下文主要介绍峰顶寺在现代的经历的磨难,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峰顶寺的来历,以及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在全国各地传播时的发展变化情况,显示出这里厚重的佛教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渊源;然后介绍了铅山县的来历以及近代、现代的影响,现在繁荣的景象,最后联系楚文化,凸显出这里绵长悠久灿烂的文化,使文章增加了厚重感。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朴实严谨,叙述描写说明相结合。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2-08 09:28:56
  美丽的鹅湖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繁荣昌盛。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我的珠穆朗玛        2017-02-08 22:38:06
  平淡如水君勋鉴:
   感谢您的青睐与精彩点评!
   在下有一不情之请:拙作系《武夷山手记》系列,共10篇;总标题是“武夷山手记”,分标题分别列出“之一、之二。。。”若欲获得整体阅读印象,似乎应当保留总标题,以及“之一、之二。。。”为宜。
   我不清楚贵网的规矩,因从“武夷山手记之一 初识武夷”始,责编先生即删除总分标题,给人的感觉,仿佛单独成篇;虽然未尝不可,但对于阅读体验,似乎有点美中不足。
   幽悃孔见,幸勿见哂。顺祝春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