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实”诚可贵
“思想上唯务,作风上扎实,工作上务实。”如今这句话在不少人那里很常用。其实,不过“求实”二字的具体分解而已。从这里,也看出了人们对“求实”的企盼心理和渴望程度。
求实是真诚的具体表现。真诚是为人处事的最好方法,因为欺骗和狡诈会被时间老人剥得体无完肤。
奥勒留说:“事实并不需要序言,它自会表明态度。”
班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博马舍说:“要达到预期目的,求实精神要比丰富知识更重要。”
卡莱尔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以上名言,都是关于求实问题的。其实,凡事业上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坚定的求实者。
在为人上,有人这样做了,才结成了真正的友谊。阳翰笙同志30年代曾发表了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前,他恳求茅盾同志为《地泉》的再版本写序文。哪里知道,茅盾却直言不讳地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得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听了,笑着依然坚持让茅盾同志作序文。这样,茅盾就应约写了《地泉》的“读后感”。序文中,果然对《地泉》进行了批评,认为它不很成功,甚至是失败的。茅盾把文章拿去后,阳翰笙一字未动地把它印在再版的《地泉》中。
在思想方法上,有人这样做了,才做到了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看待一个民族,毫不隐讳地挑出弱点,沉淀长处,表现出高尚的品德。
在对待事业上,有人这样做了,才不畏非议,战胜邪恶,走向胜利和成功。
李四光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时,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传着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不盲目听信洋人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1921年到河北太行山进行地质考察。1933年又到长江中下游进行考察,然后写出论文,论证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1939年,在世界地质学会发表了《中国震旦四纪冰川》一文,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全国大放卫星,浮夸风盛行的年代,彭德怀为证实自己是不是真的右倾了、保守了,亩产是不是能达到万斤,便亲自种了一分试验地。他精心经营,深翻、施肥、浇水,收获时收到麦子90来斤。彭总算了算说:“一亩地能收八九百斤。算我们工夫不够,加一倍,亩产2000斤,顶天了,绝不可能到万斤。”
国外也有许多求实的典范。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在北美仅次于华盛顿的著名人物,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
他最惊心动魄的实验,是冒着生命危险探索雷电。当时的西方,大多数人都相信雷电是“上帝的火”,也有人认为雷电是“毒气爆炸”。1752年7月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里,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随着刺眼的闪光,在低空云层中炸响,似乎要把宇宙撕裂。冒着狂风暴雨,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在牧场旷地上把一只绸做成的风筝放上天空。又一个闷雷炸响,云中的雷电通过风筝上尖细的铁丝使风筝和绳索带电,只见绳索上松散的纤维立即向四周直立开来。这时富兰克林完全忘记了万分危险的处境,立即把风筝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使莱顿瓶充电。
富兰克林这次冒着生命危险的实验,终于证实了他的推断:“闪光就是闪电!”
有求实精神的人,才会有探索的可能。坚持求实态度,才能去掉浮华,达到脚踏实地。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海市蜃楼上,必然哗众取宠,后果可悲,可怜,可叹!
求实,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一个民族而言,也是如此。坚持求实政策的国家,定能出现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