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全日制高学历用人要求
现如今,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包括一些党政部门,在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时,都有一个苛刻的先决条件,那就是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甚至是本科以上学历。对此,笔者很有些想法。
我国的国情之一是,人口众多。人口众多,是造成社会就业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因就业压力过大,就形成了学制过长、求职门槛过高的问题。学制过长,是说从小学到高中,需要十二年时间,到大学本科则需要十六年时间,且不包括三到四年的幼儿园时间。把数以亿计的儿童、特别是青少年圈在学校的围墙内达十数年之久,以减缓就业压力;求职门槛过高,是说凡高中、中专生能干的工作,而让专科、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还必须是全日制的)去干。人为抬高求职门槛,其目的就是要把绝大多数学历较低的人阻挡于门外,以减轻就业压力。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恰恰违背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要求:公平。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党政部门,能否在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时,不把高学历、全日制作为先决条件呢?除了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者之外,高中、中专毕业生,以及受过成人高等教育而非全日制的人在我们当今社会成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国家公民,他们也有通过公平报名、公平参加考试,择优录取,而求得一份职业的权利。用人单位和部门不应该以苛刻的先决条件,把这部分人拒之门外,强行剥夺其求职的权利。而在广大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们看来,如果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的必胜把握,上高中或中专就没有任何必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上高中或中专,只是考大学的唯一的不可中断的过度性阶段,与求职没有关系。
一些发达国家,对警察、国家公务员,只要求具有高中学历就行了,并不苛求具有全日制高等教育文凭。实际上,我国招考的村官、乡干以及县级以上国家公务员,许许多多的全日制本科以及以上学历者所从事的工作,与全日制、高学历和他们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其全日制的高学历仅仅是一种“准入”的身份而已。国家既然设立了电大、党校、函大,自学考试这些在职或成人高等教育形式,那么在法理上就应该与全日制相等同,相平等,而不应该被视为“后娘养的”,在求职时受到冷落和白眼。
十八大之后,国家为建设公平社会,实施了许多好政策,譬如城乡一体化,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户籍、养老、社保等,而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以体现社会公平。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求职方面,人为地制造出不公平?
正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正因为我国因人口众多而就业压力过大,我们才更需要公平。一个不公平的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要比就业问题本身大得多,更具有危机性,更难解决。
所以,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和部门在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时,应着重考虑公平,而不应该首先考虑设置苛刻的先决条件。苛刻的先决条件,只会让被剥夺了求职权利的人内心产生对社会的怨恨,而公平竞争则会让落选者心服口服,同时对所有求职者也会产生激励效应。
在极端苛刻的先决条件下,袁隆平先生是不可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然而,袁隆平先生以他水稻专家的赫赫成就——水稻单位面积亩产过吨——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院士,成了全世界农业科技的顶尖人物!至于数学家华罗庚,艺术大师齐白石,软件专家比尔盖茨等人物,连普通大学本科学历都不具有,此等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