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田北农民画村(散文)
早就听说过,高陂镇有一个农民画村,她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田北村。我一直想去那儿瞧瞧,一睹田北画村青春靓丽的风彩。每次拜年,我都会去高坡镇一趟,前几年还到过那儿附近,皆因交通工具不能为我提供鞍前马后的服务,最终没能成行,这次能以如愿,完全是一次意外。
那天,我去韶口三妹夫家拜年,吃过午饭后,就二点多了。二妹夫一家人要去渡口过河,去河东的岳父家拜年,我因昨天去过,就不想再尾随了。再说,天寒地冻,北风狂吹,搭乘祼船过渡一来一往要一个多小时,那么长时间置身河边等船、坐船,在毫无遮拦的条件下,经受那种刺骨的寒风,冻的滋味实不好受。
“我们现在去高陂农民画村看画展,还有我的朋友也去。”刚送走二妹夫,返回到店门口时,三妹夫就同我说。
“好!”我满口答应,然应允,毕竟期待已久。
说去就去,可谓雷厉风行,我们一伙四人就这样火速踏上了前往画村的旅程。
车上听妹夫说,农民画村是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体。几年前,政府按照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味组织实施把田北村打造成集创作、展示、培训、写生、销售、休闲旅游“六位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农民画村主要有丹青湖、中国农民画精品展示馆、画苑、嘉会堂、农民画展示墙、农民画家住宅等景观。田北农民画苑是全国首家农民画精品展示馆。
小陈年前去过画村,这次陪我们玩,路上他跟我们聊着说:田北农民画村第二期工程开发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工程重点围绕“画里人家”为主题而展开“故事”情节。二期工程景区以保留当地客家土楼、客家饮食、客家文化为基点,精心打造三个项目:农民画历史展示墙、趣味石园、大型农民墙画等景观。其中,农民画历史展示墙以绘画、雕刻、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农民画起源、传承、发展中的点点滴滴;趣味石园则利用石头天然造型进行修饰绘画,辅助人工造景来展现生活趣味;农民画户外彩绘以壁画的艺术形式展现出西朗山的妖娆风姿,画里画外,尽是人家,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空间情境。同时,新建画里人家综合艺术馆,开发农民画艺人体验、民俗文化表演等项目,进一步拓宽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基础建设,为建成国家4A型景区奠定扎实的基础。
驱车40多分钟的路程,很快就到了画村,车子在画村门口若大的广场上逗留了一圈,很不容易才找到一处边位停泊。高高的四方形广告牌就立在我的旁边,透过车窗抬头仰视,广告牌上赫然写着:中国万安农民画村欢迎您,国家旅游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
下车后,踏着石铺小路行程数十米,“开门见山”迎接我的实景不是房屋画展,而是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沿岸是一排落叶树木围成圈,湖边用宽敞的木板铺成弯曲的路面,外加木制护栏封闭。这就是农民画村设施中的景点之一:丹青湖。
湖面视野开阔,场景浩荡,湖湾碧绿,山上成片修竹枫樟、山下百亩良田小丘将田北村错落有致地分布。白墙灰瓦的屋舍,相映青山绿水,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丹青湖沿线护栏处,每隔一段距离,均设有木杆展示牌,左右对称,一张张农民画便张贴在木板上面。因为现场观看时间有限,每到一处,我便停下来拍照,拍了左边的《致富能手》,又拍右边的《家和万事兴》……
走到丹青湖的顶部,是“神龟出海”的传说。传说中,石龟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发掘,之后就一直被村民供奉为神灵,是先古高陂十景之一。郭氏族谱:“四围沲沼水芒芒,俨然龟色对欲藏,,龟水相映昭胜地,犹同海屋活壶觞。”石龟为纯天然,未经任何雕琢,石龟背部有一凹处,是为拖金碑之痕。石龟盘卧水面,栩栩如生,因此得新名“神龟出海”。
那天温度很低,只有3-9℃,朔风劲吹,丹青湖未端,好像就是大风行驶的高速公路,一路呼啸、畅通无阻地刮着。汹涌澎湃的绿浪拍打着水中的石龟,激起水花飞溅,让她无数次在狂风恶雨中中流砥柱。狂风侵袭的日子里,龟行水中不低头、不下沉、不屈志,任凭刺骨寒风,依然故我保持神龟出海的姿势;恶雨陪伴的岁月中,龟卧水中不泄气、不动摇、不移位,任由环境险恶,依然如故稳住神龟出海的阵脚。从神龟出海的风骨上,我仿佛看见了繁忙交通路口上执勤的交警,为了快速有序的车流通过,为保市民春运与节假日的平安出行,他(她)们顶风冒雪,置身于交叉路口间,长期固守,持久作战,纵使耳冻紫色鼻涕横流,我们的交警依然轻“伤”不下“火”线;纵使车流勇士硬挤狭隘的“生存”空间,不按常规“出牌”,我们的交警依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险”而不绕“道”……
待我转过身来,发现“神龟出海”的位置背面,是一幢建筑风格质朴的房舍,二层民房结构,人字形屋顶布局,灰瓦白墙,,正门入口上方牌匾上书写着一行绢秀的字体:中国农民画精品展示馆。步入展厅,得知两届全国农民画精品作在馆内阵列与收藏。2014年9月间,“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从全国28个省(区、市)选送959幅作品,评出优秀作品300幅。2015年10月间,“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从全国24个省(区、市)选送1182幅作品,评选出金、银、铜奖,优秀作品270幅。当地农民画《归》、《山村姑娘》等获金作品展示在星光墙上,激励当地农民画实现跨越、演绎神话、走向辉煌。
几经馆内转悠、长廊逗留,不是为了要跟随同伴的脚步,真的不想短时间内跨出展馆的大门,因为,那是一种有魅力的休闲,那是一种有品味的艺术享受。
翰墨现精神,丹青绘梦想。纵观画展作品,图案臻美,画技娴熟,构思巧妙,着色大胆,线条飘逸,不管是获奖的“金”品,还是漏奖“次”品,均从不同角度上展示了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突显了斑斓多姿的中国梦,讴歌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给人以一种向真、向上、向善、向美的凝聚力量,体现了当下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新农村建设的向往。
走在画村的人行道上,处处可见人文景观在这里星罗棋布,举目皆是青山绿水在这里神采奕奕,无论你是城镇人,还是乡村人,都可以移步到此休闲,共享蓝天白云。
走着走着,面前出现了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众多的条形园木,每根笔直林立,整齐排列,颜色多样,大小不一,粗细有别,待近前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不同规格的画笔在这里云集。穿过画笔林,便进入农民画苑地带。
画苑面积约为1300多平方,纯属庐陵风格特色,仿古建筑群,是田北农民画村标志性的景点。集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写生、参观五位功能于一身的基地。以艺术交流、展览展示、发现培养艺术人才为已任,并承担上级的写生活动、当地文化活动、会员联谊,书画发展为目的的场所。在服务当地农民画家的同时,接待全国书画团体、爱好者进行写生创作活动,把农民画艺术家、爱好者推向全国,开展书法、文字、雕刻、雕塑、中国画、油画、根艺、书画教育、理论研究、收藏、作品交易。
离画苑不远的地方,有幢古色古香的老屋,这就是田北农民画村原汁原味的祠堂景点。
嘉会堂,又名罗氏祠堂,是当地田背村最为恢弘和精巧的明代古建筑。田北罗氏为明代理学大师、地理大师,,嘉床八年状元罗洪先后裔,始建于明朝后经修整至今。典型微派古建筑,外观宏峻,内蕴深秀,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陈列牌匾与远近先贤的书画墨迹。正门“理学正宗”的牌匾,彰显了罗洪先同宗同族自泰和迁徙至田北几百年来的坚守和文韵,嘉会堂是当地罗氏家族兴旺和文人发达的一处缩影,具有较高的艺人价值。
当地政府在田北打造“农民画村”的文化设施与旅游景点还有很多,诸如民俗展览馆、笔耕人家展览馆、蜀水河漂流、农家乐、笔洗湖、竹林戏沙、QQ农场等。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在田北村的有机结合,如同一幅巨型画卷,在美丽的乡村大地铺天盖地地展开,未能让笔者竭尽全力去展开的画卷还很长……
田北农民画是万安民间艺术的一棵璀璨明珠,历史由来已久,影响极为深远,已有三千多部作品在全国各地展出并获奖。田北农民画村,作为新兴“中国书画之乡”的窗口,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有文化”、“有品位”、“有灵魂”的血脉。
走近高陂镇境内,感受着全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在馆内陈列与收藏,你会感官到中国大地乡土乡民、乡音乡情在田北村散发着浓郁芬芳。
走在田北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分享着村庄那些由古樟树、古枫树、松树林、翠竹林、逶迤群山而构成的自然风光,你的心中定会掀起欢愉的涟漪千尺,激起惬意的波涛万丈。
彩墨飘香,精彩田北。衷心祝愿田北农民画乃至中国农民画进一步绽放新的姿容,焕发新的光彩,结出新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