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随笔) ——给一个晚辈的信
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
——给一个晚辈的信
××:
从今年见到的你的文章和文字表述看,你得认真学习一下语法了。先从分析你下面这句话开始吧:
故事梗概是发生在(1992-2013年)之间,教育群里的一些事。
按说,这句话中的“故事梗概”四个字是主语,但下面的“是”和“发生”两个谓语只能保留一个,如在“是”字后面点个冒号,让后面要介绍的故事梗概统统算作“是”的宾语部分。显然,你不是想介绍故事梗概,而是只想简单地告诉别人这是哪方面的故事,这样,你就得删掉“梗概”一词,因为从下面的行文上考虑,梗概一词既不能说它“是”什么,也不能说它“发生”了什么。你查查词典看看,梗概是指“大略的内容或情节”,它不能再“是”什么、再“发生”什么了。你这句话只能用“故事”作主语,用“发生”作谓语,让后面的内容作宾语或补语。 你这句话中的括号完全可以删掉。括号的用法规则是“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诵读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读。但你这个括号中的话必须读出来,否则人们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你用“教育群”一词代替教育领域、教育战线、教育界、教师队伍等等传统用语勉强可以让人接受,因为现在毕竟是网络时代了。
你这句话可以有两种改法:
一,故事是1992-2013年之间发生在教育群里的一些事。
这里的“故事”是主语,“是”是谓语,“1992-2013年之间”是第二个谓语“发生”的时间状语,“一些事”是“发生”的宾语。
二,故事发生在1992-2013年之间的教育群里。
这里的结构是主语、谓语,表示时间和范围的词作补语,改后的这句话没有宾语。
在我的小说集《牛耕田三部曲》457页有一个“划分句子成分”口诀,照抄如下,它重点介绍的是句子成分在一般情况下的位置:
“划分句子成分”口诀
主语提出人和事,谓语把其来说明。
谓语对象是宾语,补语把谓来补充。
定语附在主宾前,把主语宾语来限定。
状语用在谓语前,常有“地”字作标证。
望你能把这几句顺口溜背诵下来,并多做些句子成分划分练习,以达到真正理解、弄懂的程度。
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至于不出修辞和逻辑错误,则是写文章方面的更高要求了。“三句话不离病句”不是让领导、同事和下属窃笑吗?
要养成查字、词典的习惯,要培养引经据典时核实原著的严谨作风,避免写文章时用错词语,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贻人笑柄。
望你能理解我以上意见的“心长”用意。
写于二0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