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韵】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随笔)

编辑推荐 【清韵】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随笔) ——给一个晚辈的信


作者:老榆树 童生,9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98发表时间:2017-02-09 17:54:27

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
   ——给一个晚辈的信
   ××:
   从今年见到的你的文章和文字表述看,你得认真学习一下语法了。先从分析你下面这句话开始吧:
   故事梗概是发生在(1992-2013年)之间,教育群里的一些事。
   按说,这句话中的“故事梗概”四个字是主语,但下面的“是”和“发生”两个谓语只能保留一个,如在“是”字后面点个冒号,让后面要介绍的故事梗概统统算作“是”的宾语部分。显然,你不是想介绍故事梗概,而是只想简单地告诉别人这是哪方面的故事,这样,你就得删掉“梗概”一词,因为从下面的行文上考虑,梗概一词既不能说它“是”什么,也不能说它“发生”了什么。你查查词典看看,梗概是指“大略的内容或情节”,它不能再“是”什么、再“发生”什么了。你这句话只能用“故事”作主语,用“发生”作谓语,让后面的内容作宾语或补语。 你这句话中的括号完全可以删掉。括号的用法规则是“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诵读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读。但你这个括号中的话必须读出来,否则人们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你用“教育群”一词代替教育领域、教育战线、教育界、教师队伍等等传统用语勉强可以让人接受,因为现在毕竟是网络时代了。
   你这句话可以有两种改法:
   一,故事是1992-2013年之间发生在教育群里的一些事。
   这里的“故事”是主语,“是”是谓语,“1992-2013年之间”是第二个谓语“发生”的时间状语,“一些事”是“发生”的宾语。
   二,故事发生在1992-2013年之间的教育群里。
   这里的结构是主语、谓语,表示时间和范围的词作补语,改后的这句话没有宾语。
   在我的小说集《牛耕田三部曲》457页有一个“划分句子成分”口诀,照抄如下,它重点介绍的是句子成分在一般情况下的位置:
   “划分句子成分”口诀
   主语提出人和事,谓语把其来说明。
   谓语对象是宾语,补语把谓来补充。
   定语附在主宾前,把主语宾语来限定。
   状语用在谓语前,常有“地”字作标证。
   望你能把这几句顺口溜背诵下来,并多做些句子成分划分练习,以达到真正理解、弄懂的程度。
   不出或少出病句是文字表述的起码要求。至于不出修辞和逻辑错误,则是写文章方面的更高要求了。“三句话不离病句”不是让领导、同事和下属窃笑吗?
   要养成查字、词典的习惯,要培养引经据典时核实原著的严谨作风,避免写文章时用错词语,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贻人笑柄。
   望你能理解我以上意见的“心长”用意。
  
   写于二0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共 10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虽然这篇随笔是写给一个晚辈的信,但我们也学习了。网络时代,造词造语造字,纸妹、童鞋、等等网络用语屡见不鲜,时代是要发展,但规则不能随便乱改,关于作者文章中提到的主语谓语等等说法,令很多人思考。让我们从中看出榆老对文章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感谢榆老送上一篇必要的文字,祝写作愉快。【编辑:项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7-02-09 17:56:38
  一篇值得思考的文字,让我们看到榆老对文章严谨的态度,佩服。
项梅
2 楼        文友:如坐春风        2017-02-09 20:47:38
  榆老有所不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划分句子成分已经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了,另外还有词性的分辨。现在提到这些,绝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所云,可是到了高中阶段,如果不懂这些,学语文是很费劲的。学生的知识链条被强制断开,真的很悲催。试问,谁之过?
回复2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02-09 20:49:32
   今天应邀参加一个推销商品的“元宵猜谜”活动,一个人只限猜一个,我选了一个猜成语的,谜面是“不考虑中间”,我猜是“思前想后”或“前思后想”,主持人说,“不对,只是有点接近。”我反问,“总不至于是‘瞻前顾后’吧?”主持人说:“对,对,就是‘瞻前顾后’”。我愣了:“你这答案肯定不对,‘瞻’和‘顾’都是‘看’的意思,哪有‘考虑(思和想)’的意思?”主持人被我问愣了。可悲呀,一个文化知识欠缺的年轻人却在那里装模作样地主持文化活动,简直是污染文化,坑害社会,贻误青年。
3 楼        文友:风清月明        2017-02-09 22:33:52
  读着老榆树老师的文章,我想到了教我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她教到句子成分时,同榆老一样的讲解,一样的认真负责,一样的诲人不倦,一样的令人敬佩。你们那代人的严谨态度,令我终生敬佩!问好榆老,祝您新春愉悦!
风清月明
回复3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02-09 22:49:49
  我最近所以发谈繁体字问题、汉字读音问题和这篇谈语法的问题三篇旧稿,就是痛心于现在的年轻人这方面的问题太多。与“风清月明”文友共勉。
4 楼        文友:张璞        2017-02-13 13:22:38
  对于汉语的基础知识应该重视起来,写文字的基础离不开这些,要想成为一位好的写手,必须熟练运用好汉语言基础知识。所以,榆树老师的文章应该引起重视。构建好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创作才能。赞成榆老的观点。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