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西风】回家过年(小说)

编辑推荐 【西风】回家过年(小说)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8发表时间:2017-02-09 21:47:42

【西风】回家过年(小说)
   一、
   元旦没到,田春就开始筹划春节回家的事情。她在办公室跟主任说,今年正月二十是母亲离开3周年,想回家过年,顺便上坟。
   主任很好说话,一口答应:“好的好的,节后一下还忙不起来,回去过年吧。”
   主任本身是个孝子,对于田春孝敬的行为从心底里赞赏。
   田春说:“本来也不想回家了。爹妈走了,回去也没多大意思。不过今年不一样,部队改革形势还不明朗,我们家于建刚还不知道转业、自主反择业还是改文职,所以还得早些回去看看地方的情况,他的同学又拉到海南买房子,也得去看看才能定下来。家里的房子也得装修,万一回去也好住。”
   主任点头说:“是是,未雨绸缪嘛,这些事情都得早些准备。”
   田春又解释:“家里老人去世3周年是个大日子,老家人都操办的,谁家不办好像这家子女不行似的。我早早离开老家,在娘身边尽孝少,这两年越来越感到过意不去。今年大家都回去,我想多出些力,好好给娘办个祭奠3周年。”说着声音低沉下来。娘的离开是田春心里的一块伤疤,一提就疼,就难受。
   田春父亲先走,母亲又过了两年才走。母亲病重的时候大哥去找佛门里请人给看,佛门人庄严肃穆地盘算半天说:“你妈本来阳寿尽了,念在你们诚心的份儿上,又给借了两年,回家好好伺候去吧。”
   大哥忙不迭地递上香火钱,把这个信儿在电话里给田春说了,田春高兴得不行,马上给母亲打回去2000块钱。电话里又给母亲说:“娘,你想吃啥就让哥哥姐姐们给你买,别舍不得。”
   其实她心里知道母亲肯定舍不得,每次寄的钱都会悄悄地留给三哥。给三哥就给三哥,田春也没啥说的。她只比三哥小2岁,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上要稍重于其他哥哥姐姐。再说,三哥也确实困难些。两个儿子都没学出个啥来,二儿子一只眼还病瞎了。好在先给娶了媳妇,不然麻烦就大了。田春也没少接济三哥,不过田春越来越感觉到三哥的鬼精灵,原先给娘的钱先打给他让他给的,好几次都从母亲间接的语调里知道三哥只是回家跟娘说:“咱小妹儿给你寄钱来了,你看你用得着不?用着就给你拿过来,要先用不着我就先用着。”娘自然不好说用得着,加上看着三儿可怜见的,心里不舒服也得顺水推舟:“那就先放着用吧。”当娘的还能说什么呢!田春知道三哥是这么着对付母亲,心里很不舒服,心里说三哥我也没少给你,你咋连给娘的都抠到手里不放呢。所以后来就把钱打给二姐了。打给二姐的钱,二姐会一分不少地转给母亲,田春心里的疙瘩才算慢慢解开了。
   爹娘活着的时候,女儿还小,假期也紧,每年春节想得慌也不一定能回去。去年孩子上了大学,假期也多了一点,爹娘却都不在了,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吧。今年回去,实在是事情集中到一起,尤其是于建刚的事情比其他事情都大得多。于建刚在部队上是做技术的,属于军改现役转文职的对象,不提早准备,到改革临头再考虑,就太晚了。
   于建刚一贯大大咧咧,田春几次说叫他考虑到底怎么办的时候都满不在乎:“那有啥啊,大不了自主择业,拿着工资自由自在地玩几年,再看情况找个事情做做。”
   田春说:“你到好办,那我怎么办?你怎么都可以拿着工资待着,你一走我没地儿安置或者安置不好,下半辈子怎么办?”
   “我养着你不就行了?”
   “哼!”
   这种谈话基本上都以不欢而散而告终。田春心里说,现在自己有一份工资你还经常事儿事儿的,如果我真的没收入,谁知道会怎么样呢。于建刚的工资卡一直在田春手里,于建刚问家里有多少钱的时候,田春至少得打下三分之一的埋伏。不是她故意隐瞒,而是她太了解于建刚,怕于建刚有钱就乱花,别人一张嘴都给借出去了。说起于建刚借钱的事情,田春都不想提,一提就是一肚子气。七八年前,他一个同学说需要借点钱,于建刚回家就问田春说家里有多少钱,田春老实地说:“刚付了房款、你爸手术又用了五六万,还有五万了。”
   于建刚说:“正好同学有需要,就借了吧。”
   田春说:“咱家里就这么多,你全借了怎么行?再说,我二姐买房子说借钱我都答应,你给别人一下借这么多怎么行?”
   于建刚到是痛快:“那样,你给你姐借3万,我找别人借1万凑3万借给同学。人家好不容易张回嘴,不借多不好。”
   钱借出去了,二姐的借了2年就还了,于建刚同学借的到现在都没还上。不仅不还钱,连联系都几乎断了。这件事情实在是把田春气得够呛,从此牢牢记住,在家里财产问题上必须对于建刚有所保留。
   元旦开始,田春探亲工作进入到实质准备阶段。姑娘在省城上学,放假早些,提前预订了飞机票,早早买飞机票还是很划算的,那个价钱跟火车卧铺差不多。如果把时间算成钱,那就便宜多了。田春买回家的火车票可是费了大劲,网上是方便,但到沧州的直达票一出来就没了,最后看到有刷票公司,另花60块钱让人家给刷到了两张票。
   田春想不通,在办公室里跟同事唠叨:“你说这国家的事情怎么总是乱乱的,12306刷不出来,人家私人网络公司倒能刷出来,咋回事嘛。”
   拿到票田春也想通了,这大概是国家给这些刷票公司留下的一碗饭吧,如果一切都严密到无机可趁,那些人干什么去?就像医院的号贩子,药贩子什么的,打击了数十年仍然活跃,说明市场需要,说明管理漏洞很大。她庆幸遇上“票贩子”,如果没有票贩子,怎么买到回家的票呢!
   把车票拿到手里,田春还是有些小失望。她本来想买早几天回家的票,提前几天到家,年前把几家该走的亲戚走走,过年就安心在家待着休息休息。再说,年前走亲戚也能省一点这个那个的压岁钱什么的。你可别笑话田春心里的“小九九”。现在过年的压岁钱、礼物钱什么的,一圈亲戚花下来不是个小数字呢。
   说实话,有些亲戚她真不想走。特别是婆婆鼎力推荐的她的那些甥侄姑舅,摆明了就是让儿子媳妇花钱给她买个好去的。儿子替妈买个好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她总是把自己的娘家与老于家分得那么清,总把于建刚这边的叔伯姑侄省略了。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了。那次夏天回家,婆婆就督催于建刚:“哎,那个建刚啊,你舅家那个侄儿不是结婚吗,你去吧,你们是远方来的客,去了老稀贵了。”
   于建刚有些迟疑地说:“舅家哪个侄儿,不是都结过婚了吗?”
   田春也说:“就是啊,不是舅家的儿子女儿都成家了吗,孩子都满地跑了咋还结婚,是不是找了二奶小三啥的了?”
   婆婆正色道:“哎哎,你们说啥呢,我说的是你表舅家那个,就是小舅爷家那个,在你二舅家边上那家的。本来不去了的,这不你们来了吗,就去一下吧。”
   于建刚和田春心里不愿意也架不住老娘唠叨,去随了份礼就回来了。什么远客人家稀罕,那么多的人,新人连他们是谁都没认住呢。田春知道过年回去少不了代婆婆走她的娘家拉拉扯扯的亲戚,所以想趁早走,不过年,至少不用压岁钱吧。谁知道票还是买到腊月二十六,这样等赶回家就等着过年三十了,年前是谁家也去不成了。
  
   二、
   腊月二十七晚上列车停在沧州车站。一下车就是吓人的雾霾,虽说有心理准备,但从中午列车进入河北境内开始车窗外边渐深的朦胧,直到下车后一下投入到雾气里,还是让田春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还是家乡吗?过去那个蓝天白云的美丽城市现在去了哪里?开始听到雾霾还在北京,保定,石家庄,现在竟然离海边不远的家乡也沦落其间,让包括田春在内许多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人都为之失望。要说回家之前还热切期待,那么现在呼吸着难闻的雾霾就是满心地冰冷了。如果整天在这们的空气里生活,结果会是什么样儿呢?在北京姑姑家等了好几天的女儿于静雯在这趟车路过的时候赶上来。现在,她拉着田春的胳膊一边出站一边诅咒这糟糕的气象:“妈妈,这地儿哪是人待的啊,还是回咱大西北去吧。姑姑的北京也是一样的霾,好似更加浓烈。咱东风哪儿有这东西!反正你们将来回来我也不回来,你们享受你们美好家乡的霾,我呼吸我故乡的干净空气。”
   田春眼睛盯着拉着行李的于建刚,心里不是滋味地说:“敢情我的故乡不是你的故乡?你还是在老家生的呢。过去好好的天儿,谁知道这几年咋一下变成这样子了。你以为就你知道干净空气?我们回来不回来还说不准呢!”
   确实是说不准的事情。如果于建刚改文职干部待遇不变,干着也好。那样自己的工作也不用再折腾,西北干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在那儿能落下个干净畅快的呼吸不是?田春还没到家,就已经对这次回来考察结果有了个大致倾向性的考虑。其实她早就有这样的倾向,只是怕别人说闲话。你想啊,大家都说大漠戈壁,远离内地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谁要公然说还好,那不成公敌了吗!且看最后吧,许多人难说不是跟自己一样的想法,嘴里说的不是心里的话呢。
   “快点跟上来。”走在前边的于建刚背着双肩包手拉两个箱子,马上就要出站,看见车站工作人员站在出站口貌似检票的样子,停下脚步喊田春把票拿来检票出站。
   田春于静雯赶上来,女儿问:“爸爸等什么呢?先出站再说嘛。”
   于建刚说:“你们不拿票过来咋出站?”
   女儿上前拍了于建刚肩膀说:“老爸真是老土了,出站早就不看票了你不知道?现在上车多严啊,还怕你逃票出站?走吧!”
   说着接过一只箱子拉着就走。一行人走出检票口,于建刚才知道出站真的再不检票。
   出站口警戒线外是黑压压的出租司机和接站人,田春老远就看见二哥家侄女站在那里朝她招手。还在说要回家过年的时候,二哥就说来了让丫头接站。田春说打车走就行了,二哥说车站上黑车太多,还是让丫头接去放心方便,田春也就不再推辞。
   坐上车,田春客气地感谢侄女。
   侄女一边眼睛看着前边的路熟练地开车一边说:“这不算什么,现在黑车太多,你们不安全到家,老爸不放心呢。”
   于建刚搭话说:“经常听电视里说政府加大力度打黑车,怎么越来越多呢?”
   于静雯打断爸爸的话:“老爸你不知道吗?电视里说的多的事情,都是问题多的事情。早就有人教导我们看电视报刊要反着想,比如说,加大力度干什么的事情,肯定是这方面问题太多、一下解决不了的事情。您整天研究您的计算技术,面对社会上的事情,脑子肯定是木的。悦悦姐你说对吗?”
   “对的对的,哎哟,我这个小妹妹真聪明。”
   田春看于建刚面露赧色,赶忙说:“田悦你可别表扬她,她本来就骄傲,你这一表扬,她的尾巴还不得翘上天去?她一个学生娃娃懂个啥,还不是蒙的。”
   于静雯嘴一噘,不服气地说:“老妈你这么看不起你女儿啊!我咋不懂,我们学校天天组织看新闻,比你们还关心国家的发展变化呢。有时候上课的教授也会讲时事,你听近来这几样国际国内大事:美国选了个商人特朗普当总统,中国国产航母正在建设中,反腐刚打下甘肃省常委副省长虞海燕,非洲一个小国家跟台湾断交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你说哪个我不知道?”
   “行行,你知道,比你妈强得多,好了吧。”田春说完,一车都是笑声。
  
   三、
   田春在市里有两套房子的,但他们回家都住不成。过去田春单位上分的那套房子出租了,不能撵人家;另外一套新买的还没装修呢。
   还在东风单位上班的时候,田春给婆婆打电话说今年过年回家的事时就故意说:“娘啊,我们回去了住哪儿呢?”
   婆婆反应一点儿都不慢:“春啊,你们回来当然是住家里了,再往哪儿去?总不能让你们住宾馆去吧?”
   婆婆的房子是于建刚姐弟3个凑钱购买的。10多年前,市里房价才千把块一平,婆婆说老了不想种地了,田春北京工作的大姑姐招呼于建刚说咱每家出一点在市里给娘买个房吧。
   于建刚征求田春的意思,田春说:“那有啥,你爹娘的事情,该出就出呗。”
   于建刚给姐姐回话:“行啊,出多少你先去看过告诉个数。”
   大姑姐知道田春支持,心里高兴,后来的电话都打给田春了。田春他们出了7万,至于大姑姐小叔子出了多少,于建刚他们就不知道了。三室两厅90来平的房子,平时就老两口。小叔子的房子也在一个小区,100多平呢。不过小叔子的房子他们自己也不住,他带着老婆都在北京打工,家里的房子平时也出租,一年能挣回万把块,把物业顶了还能落几千呢。如果于建刚过年不回家,婆婆家住的肯定是小叔子一家。田春本来打算好的,如果婆婆说小叔子他们回来住,他们就去二哥或者二姐家住,他们都是大房子,也方便得很。既然婆婆这样说了,她也早就推辞了二哥二姐的邀请。
   侄女的途冠越野稳当地停在婆婆住的楼下,侄女帮他们把行李送上去才告辞而去,田春把侄女送下楼说:“回去告诉咱哥,我们初二再去拜年。”
   婆婆小叔一家都在家迎候他们,少不了一番亲切拉手。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大侄儿很快跟于静雯打成一片,到阳台上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什么去了。田春想,到底是一个藤上的瓜,尽管平日没什么联系,两个小孩天然就有一种亲热。

共 1620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洋洋洒洒的文字细数了大多数的中国人过大年的情景,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年的游子,盼着过年回家和亲人相聚。无论相隔多远,血脉亲情牵挂着彼此的心扉,年关将至,怀揣着对亲人的真挚思念,带上给亲人的礼物,踏上回家之旅。此篇文让我们看到了久别亲人后的重逢和欣喜,从中也体现了一个军人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更体现了军人妻子田春的贤惠与大度,她不计前嫌,以包容的心态,慷慨大方,微笑着面对婆家人,的确让人敬佩!过年了,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着熬菜;孩子们欢快地嬉戏着,热热闹闹的春节就在亲情中愉快地度过,演绎着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此篇小说以叙述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年的喜庆和希望!平淡中尽显盛世太平的美好生活。推荐赏读。感谢作者带来佳作!【编辑:海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2-09 22:04:58
  此篇小说可以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欢欢喜喜过大年!无论多么辛劳,回家过年是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最美好的愿望,不顾旅途奔波的劳累,都要奔赴那个温暖的家。朴实的文字,道出了过大年的辛苦与快乐。于建刚的选择体现了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誓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豪迈气质!感谢之中老师带来佳作,辛苦了!祝您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2 楼        文友:之中        2017-02-09 22:33:13
  感谢编辑!我想说的是,生活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善良的人也有脾气,普通的人也有小恶,光荣的人也有阴暗。这也是我写这篇小说想反映的东西。还是比较粗糙,有些人物情节没有细致描写,以后有时间再补充完善吧。再次感谢总编,看这个东西有点费劲呢。
3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2-10 08:31:48
  之中老师这篇小说的细节确实提现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与矛盾。敏说的才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4 楼        文友:田草        2017-02-10 11:49:28
  看完老师的佳作,很是感动。我在家也是最小的,上有哥哥姐姐,小时候,他们就如文章那样呵护我,如今老人不在了,还是如此关心照顾我,深有感触他们的爱。文章朴实,道出的意义深远,美文!向你学习了。
田草
5 楼        文友:田草        2017-02-10 11:50:18
  看完老师的佳作,很是感动。我在家也是最小的,上有哥哥姐姐,小时候,他们就如文章那样呵护我,如今老人不在了,还是如此关心照顾我,深有感触他们的爱。文章朴实,道出的意义深远,美文!向你学习了。
田草
6 楼        文友:文明俭朴        2017-02-10 16:16:2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艺术真实不是一块明镜,何为天光?何为云影?人物刻画思路很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