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乡村的宴席

  乡村的宴席


作者:华凤存 布衣,1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9发表时间:2017-02-12 13:57:41


   回老家喝喜酒,感觉乡村的宴席变化真大。
   以前叫“吃大席”,这是个带点古代汉语意味的短语。古人“席地而坐”,为了卫生,地上铺上席子,吃的喝的放在席子上,人多、菜多席子就大。现在吃饭时所说的“席首”、开会时说的“列席”,都是由那是的语境产生的。
   后来,生活好了,“吃大席”时可以坐在“八仙桌”上了,四四方方的桌子,配有四条长凳,一边坐两人。接着变成圆桌,配有五条长凳,坐十人。现在文雅了,在农村稍微有点文化的不再张口就说“吃大席”了,而是改作“喝喜酒”。到是住在城市的人回老家赴宴时,特意说成“回老家吃大席”,好像有点亲民的意味。
   以前“摆大席”的(就是厨师)都是本村或邻村的乡亲。买菜、做菜一忙三四天,喜事最后也就给一条毛巾、几盒烟、几把喜糖或几个红鸡蛋,白事(丧事)只有几盒烟和一条毛巾。其他帮忙的饭管吃、酒管喝、烟管抽,事忙完了,拍拍屁股走人,什么都不拿。
   现在变了,农村里也搞了多种经营,干生意、开饭店的遍地开花,年轻的不是上学就是打工,到了红白喜事,用人时找不到人。再说,都忙,忙的是钱,也不好意思让人白帮忙,于是有专门“摆大席”的,文雅的话叫“饭店下乡”,按桌收费,什么事全包。
   现在饭菜尽管比以前好多了,感觉却不同。以前摆大席时,小孩挎馍馍辕子(负责上馒头),年纪大的烧锅、刷碗,年轻的端大盘(负责上菜),妇女摘菜,一村人都忙,忙完坐下来就吃。现在都变成“饭店下乡”的老板指挥服务员忙东忙西,村人要么远在外地不回来,在家的也是袖手旁观。一点没有喜事的那点忙、乱和热闹。
   乡村的宴席,饭桌上也铺上了一次性桌布,摆上了一次性筷子、塑料杯,馒头也用塑料袋装好,吃完饭很多人开始打包……这和城市有什么区别?
   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从前乡村的大席就是“百草园”,尽管简陋,里面却有我很多的乐趣;现在乡村的喜酒就是“三味书屋”,尽管文雅,趣味全失!
   再见了,我的“大席”!

共 8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回老家喝喜酒,再次感觉到乡村的宴席变化很大。记忆中的“吃大席”“摆大席”这些极具民俗风味的场景,眼下似乎很少见了。“饭店下乡”的出现,给需要的家庭带来了便利,也让原本的民俗变淡了,让乡里乡情的那份欢喜减弱了。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呈现更多的新意,然,有些风俗,却需要也是有必要传承下去的。由此想来,凡事有个“度”,适可而止,才好。【编辑:文如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如烟        2017-02-12 13:58:07
  问好作者,期待精彩。
赐予我一双明净的眼睛,来欣赏美丽;赋予我一颗温柔的心,以保留纯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