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某人杯】函谷佳联传千古(随笔 征文)
我到过不少古刹名关,见过不少绝句佳联,但让我最不能忘怀的就是至今仍保留在黄河之滨函谷关内的那副对联:“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此联出自何人之手,无可考证,但从联语深邃的内涵和工巧的属对来看,绝非凡夫所为。这副对联真可谓字唯期少,意唯期多。此联寥寥十四个字,却概括了两个历史名典,畅想了作者的怀古幽情,取宏用精,深得体度;读之令人情驰千古,思绪奔涌!
“未许田文轻策马”,典出《史记•孟尚君列传》。田文乃战国时齐国公子,世称孟尚君,以好客养士名闻遐迩。秦昭王慕其名聘为秦国的国相;事后,秦昭王听信谗言,把孟尚君囚禁于宫内,欲准备杀之。然而孟尚君有一门客得知此消息后,即刻扮狗夜入秦宫,把已送于亲王的狐白裘盗出,献于秦王的宠姬,便以此打通了关节,救出了孟尚君,并连夜逃出秦国。
据《孟尚君列传》中记载:“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尚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尚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尚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入食顷,秦追果至矣,已后孟尚君出,乃还。”这个历史故事流传两千多年,后人多有讥讽。宋代王安石在《读孟尚君传》中说:“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在这里,王安石就批判了孟尚君依靠门客鸡鸣狗盗的逃秦之举,以为不可取矣!联语“未许田文轻策马”,也以轻蔑的口吻,对田文赚关而逃予以否定。这里我们无需去褒贬这一历史典故,不过这个“函谷绝无路”的险关,以有这一历史趣事,悠悠数千载,传闻不已,为函谷关增添了不少游思追怀的绵绵情趣。
“愿逢老子再骑牛”,典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其人其书,司马迁在列传中载:“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按:今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管理藏书的史官)”又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迁所述的老子并不带多少神秘色彩,而刘向的《列仙传》中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在刘向的笔下,老子果然成了神人了。
杜甫《秋兴》诗云:“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涵关。”这里王母与老子并举,其神秘色彩就更进一层了。愈传愈奇,愈演愈神,这位古代的哲学家就成了一位神奇莫测的人物了。这里并非是要作历史考证,也无意想把老子再降为凡人,而是说老子过函谷关著《道德经》原是历史典故,是可信的史实。
《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世有所传,1973年12月马王堆汉墓还出土有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至于离奇神秘的传闻,除了和老子的“元为自化,清静自正”的道学有关外,还反映了人们对这位道学家的敬仰之情。联语“愿逢老子再骑牛”也正体现了这种喜庆仰慕的感情。“紫气东来”寄寓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和追求。这个典故所笼罩的神幻色彩,不仅为函谷关涂上了祥瑞飘渺的霞彩,也牵神挂魂地引动人们产生了多少遐思邈想啊!
古关今犹在,佳联传千古。茫茫寰宇,悠悠岁月,日月飞度,函关魏然。“轻策马”不会重演,“再骑牛”也难又逢;然而流芳千古的“紫气满函关”以其修葺复原的胜迹,吸引着中外一批批游客,今日,确乎已代之以“春风满函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