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安溪茶飘香

精品 安溪茶飘香


作者:哭泣的键盘 秀才,209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72发表时间:2009-09-28 22:33:12

安溪茶飘香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属于中国。种茶、制茶、饮茶,均起源于中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州人饮早茶,说“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全中国人一日三餐饭前饭后饮茶,说“饭后一杯茶,赛过活神仙”,一些与茶有关的经历时常会隐约再现。茶,伴随着我成长,从喝第一口茶嫌苦几年不再喝茶到用大茶杯一饮而尽,再到现在一本正经品功夫茶的过程,就是我四十多年的漫长人生。但是,始终不知道一片树叶是如何制成了茶叶,更没有品尝过刚炒出的新茶。这么多年来,虽然就工作在离中国茶都安溪很近的海边小城,却从来没有想起要去安溪看看茶园。
   2008年5月1日清晨,我正用文字出游在去江南的路上。文友西果同事敲响我宿舍的门,邀我一起去安溪看制茶过程。说去就去,和西果坐上从石狮汽车站直达安溪的短途中巴。天很热,车很旧,车票很便宜,窗外的风景很熟悉,路途出乎意料的长,三小时后才到了安溪县城,中国茶都的石刻门楼赫然眼前,门楼两边竖立着几十根高大的石柱,柱子上图文并茂地雕刻着制茶过程和安溪铁观音悠久的茶历史。安溪铁观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尧阳,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茶树,不在县城在城外,换一辆“摩的”出城。一路上丛山逶迤,茶树深绿浅绿地漫山遍野,不时走过采茶回来的茶农。安溪,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湿润,白天阳光普照,夜晚云雾缭绕,还有红泥沙质的土壤,勤劳的村民……天时地利人和,茶树茂茂盛盛,生机勃勃地在这里生长,养育着这一方人。
   没有目的,完全自由式,不知要去哪里,走哪算哪。下了“摩的”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红衣女子正拿钥匙开门,我们挥手打招呼,红衣女子知道我们是来看制作茶叶的,请我们进了她家的作坊。作坊用红砖简易搭盖而成,里面有几件简单的机器,红衣女子介绍说是摇青机、揉茶机、炒茶机、烘培机还有一个空调房,有这几件设备就可以制茶了。我问每天什么时候去采茶?红衣女子说不叫采茶叫采青,一般天晴时每天上午10时到下午3时前的时间最好,采回来要晒青,然后摇青。摇青就是把已经晒过的树叶放进摇青机里反复转来转去两三次,每次大概七八分钟。树叶上原被一种近似腊质的透明闪光的表层包裹着,摇青就是让叶子表层受伤,让被裹住的香味散发出来。红衣女子正好要摇青,我和西果手忙脚乱地跟着帮些小忙。看着大园竹蓝在红衣女子的手里轻松自如地转两圈,一片片叶子就乖乖地均匀地薄薄一层平铺在蓝子里,这简单的活儿我也会,端起大大园竹蓝竟然越转叶子越往一起堆……西果转起大园竹蓝倒是有点行家的样子。摇完青,把一个个大园竹蓝里层层叠叠放在一个个有两米高的层架上,然后推进空调房,这叫凉青。凉青的时间很长,七八个小时后才能开始炒茶。
   “客来敬茶茶留客”。茶,是红衣女子家昨晚炒出的新茶。茶桌边,红衣女子告诉我们她叫舒琼。非常文雅的名字。舒琼熟练地沏茶,茶具是在农家不多见青瓷,舒琼也许不知道她这每日里最平常的沏茶动作和过程已经被茶文人写成--百鹤沐浴-洗茶、观音入宫-落茶、悬壶高冲-冲茶、春风拂面-乱泡沫、关公巡城-倒茶、韩信点兵-点茶、鉴赏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品茶,这个过程只有短短几秒钟,却被文字描述的那么美妙。人说“茶”字造型就像舒展而美丽的亭子,有顶、有盖、有柱、亭内置桌椅;人说喝茶要品,还要有优雅的环境,其实茶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饮品,随意一坐就可以喝茶品香。我们坐在舒琼家自制的小木桌前,浅斟细饮着第一次喝到的最新的铁观音,茶过三杯,已是口舌生津,齿颊留香,唯底回甘。正像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一段文字“杯如小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品茶间,舒琼喂着一个刚满月的小男孩,还有一个小女孩乖巧地偎在舒琼身边睁大眼睛看着我们,年青貌美的舒琼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舒琼,做姑娘时曾在厦门一家服装厂打工,有了出去闯荡的经历,舒琼很随意地和我们说话,就像早认识一样。她说要看茶的制作全过程,必须住一晚上,她家可以让我们住,因为她家是炒夜茶的,否则我们这一次来就只看了一半。来时,把制茶过程想象的太简单,以为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稍微犹豫后决定留下,舒琼很高兴,请我们在她家用了午餐,一碗咸饭、一盘青菜、一盆紫菜蛋汤。饭菜简单,感动沉沉,偶然地相遇,舒琼甚至还不知道我们叫什么名字,却给了我们最大的信任和热情。
   等到太阳偏西,舒琼的公公带我们去茶山上看茶。我顺手抓起一个斗笠,斗笠上一根短线原来不是挂在脖子上,而是挂在额头或者后脑勺上,以防被风吹跑。过了马路走到一座桥上,一条小河缓缓流淌,阳光洒在河面上,银色的光芒闪闪烁烁,就是这条小河养育着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滋润着方圆几百里的茶树。
   过了桥,山上地里茶树一望无际,采青的茶农成了一种点缀。走进茶园,学着采青,摘下一片叶子……舒琼的公公说最好是摘三片叶子,而且不用手摘,用小弯刀。借一把小弯刀试试,果真又快又不伤手。
   舒琼的公公说这里是金谷镇华芸村,去年朱榕基来过这里参观茶场,说那座已经快盖好的粉红色的新楼房和远处正在建的那座桥都是朱榕基回去后批下来的专款新建的,新楼房计划一层卖茶,二层做娱乐活动中心……很吃惊很意外,我们完全无意识没目的寻到的这个小村庄竟然朱榕基专程来过,他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又是什么牵引着我们到了这里,认识了舒琼一家?
   太阳悬挂在山顶上,山那边有什么?和西果朝山那边走,走半里是茶树,走一里是茶树,翻过一座山还是茶树。坐在小溪边安静下来,天空一抹红云,一只蝴蝶落在茶树上,西果继续往深处走,背影渐渐远……与西果,相识在榕树下雀之巢。那时我因为工作忙,辞去了榕树下雀之巢评论团团长的职务,西果刚好来了,认认真真地做起评论团的工作。应该说正是他在网络上无偿工作的一份认真给了他一次现实生活中的机会,当我们集团要招办公室主任时,西果从山东来到了福建,我们正式成了同事,上下楼办公转眼已经两年。虽然因为文字认识,但西果并不认真读我的文字,送他的《露润清莲》至今他也不曾用心读过,当然,他的诗他的文字我也不读,但我们依然因为热爱着文字而气息相同,我依然这样给舒琼介绍他,我们是文友也是同事。
   天黑了,找不到来时的路,和西果在这小小的山村转了个圈。正是万家灯火,炊烟袅袅的时候,却看不见炊烟,只有液化气灶淡蓝色的火苗从虚掩的门里明明暗暗,一栋栋新建的小楼鳞次栉比,门前停着一辆辆小车,一个个简单的茶作坊,一户户人家结束了茶地里一天的劳作,此刻,吃饭的、闲聊的、抱着孩子溜哒的,一片祥和、宁静,不时有人和我们打招呼,请我们喝茶。这里的自然环境虽然还是乡村模样,但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城市化。回去时,远远地看见舒琼家炉火已经点燃,开始炒青了。
   走进作坊,满坊飘香。舒琼正把一根根木头放进炉堂,炉火正旺,舒琼的丈夫炒茶。炒茶机像一个倒放着的大园铁桶,把已经晾好的茶青放进去按下电钮,炒茶机自动转起来,七八分钟后,舒琼丈夫会取一小撮摊在手心,捏捏看看,凭经验判断着是否已经炒好。二百多斤的茶青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炒好。炒茶,是制茶过程中技术最高的活儿,一炉茶的质量好坏,完全在炒茶。揉捻的过程很漫长,一片片叶子要经过反反复复几十次的揉捻、打散,才能卷成一个小卷儿,然后再经过两三分钟的烘焙,直到凌晨两点,茶叶终于制成了。
   深夜,沏一泡有多少有自己参与制造出来的茶叶,甘醇润心田;吃一碗煮好的面条,味美暖肠胃;和舒琼、舒琼的婆婆唠几句家常话,亲如一家人。这夜,品的不是茶,是人情、是人生。
   又一天开始了,清晨6点,舒琼的丈夫去茶场买茶叶了,舒琼的公公压好了面条准备去集市上买,舒琼的婆婆已经煮好了早饭……要离开了,几分不舍,这纯朴的一家人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份感动,还有我对自己灵魂的质问,不能不说我曾经的真诚、纯朴已经淹没在冷漠和淡然中,如果我遇到了陌生人会怎样对待?我不敢回答自己。这一天一夜这一家人让我寻找着已经迷失了多年的本真的自己……我知道,舒琼一家与我不是偶然的相逢相识,而是命定的一缘份,正像三泡过后的茶,清香、悠远……来日方长,相逢有期。

共 33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茶,看茶,感受茶的清香和韵味,走进这样的境地,心事就变的简单淡雅起来,似乎这些简单的生活便是最好的休闲方式,让在都市里居住已久的人感觉到难得的清净和快乐!【编辑:释藤】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92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9-29 00:02:12
  我知道,舒琼一家与我不是偶然的相逢相识,而是命定的一缘份,正像三泡过后的茶,清香、悠远……来日方长,相逢有期。
   茶通人情。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梅暗香        2009-09-29 00:04:54
  深夜,沏一泡有多少有自己参与制造出来的茶叶,甘醇润心田;吃一碗煮好的面条,味美暖肠胃;和舒琼、舒琼的婆婆唠几句家常话,亲如一家人。这夜,品的不是茶,是人情、是人生。
  
   沁人心脾。:)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3 楼        文友:青青环儿        2009-09-29 10:27:44
  文章内容丰富,情景优美,结构合理,欣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