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闻香邓尉山(散文)

精品 【檀香】闻香邓尉山(散文)


作者:阿荣 布衣,16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2发表时间:2017-02-14 14:21:12
摘要:邓尉山,俗名光福山,位于苏州光福,是著名的探梅胜地,拥有香雪海之美誉。在江南四大赏梅地中,香雪海香字当头,出类拔萃,是一处休憩休闲、闻香品茗、精神栖居的妙境。香雪海如上帝的赞美,悠然、绵长;来到香雪海,快乐的福音从此相随。

【檀香】闻香邓尉山(散文) 早春二月,梅花吐蕊,光福邓尉,势若雪海。
   多少年多少代,人们总是闻香而来。
   二十日,适逢周六,天气晴好。从木渎下地铁,换乘65路公交去光福探梅。路上人山人海,车内游人挤得车门难开。年轻的成双成对,年老的相约成堆,卯足劲都奔邓尉山来。
   车过林果场,私家车成群结队阻在路上,公交车一步一挪、一顿一挫,踟蹰不前。焦躁中,隐隐约约有香飘来,一丝丝,一缕缕,把人撩得像一群躁动的鸡鸭,一个个伸长脖子张望。一直捱到中午,车才抵达景区大门。就路边小吃摊捧一碗点心,填饱早已挤空的肠胃,然后穿过人海,来到梅溪。梅溪就靠在福湖公路边,溪岸嵌着三方花岗岩,刻着“香雪海”三个大字,上面架着大红气模,如落地长虹,气模上赫然可见“太湖梅花节”字样。进得园来,一墙浮雕活灵活现,风骨凌然的梅丛边白云朵朵,描绘着此地的祥瑞,顶上还有条幅横批:“香约光福,梅好你我”。站在梅溪小径迎来送往的,是一株被称作“鸳鸯梅”的连理双色梅,左侧落满红蕊,右侧披挂绿萼,一红一绿,牵手相望,引得情侣们纷纷驻足自拍,双双对对大秀恩爱。
   这邓尉山位于苏州西南60里处,因东汉太尉邓禹曾经隐居于此而得名。此地群山连绵,重峦叠翠,是斜向太湖伸出的一个半岛。号称拥有万亩梅林的邓尉山,植被多见松、柏、枫、樟,上世纪被指定为省自然保护区的木荷林更是漫山遍野,而梅林依公路成带状分布,迤逦十多里。其中,离光福镇西约二里的吾家山,南北走向,主峰妙高峰海拔169米。在吾家山的东面山腰下,有一方坪地,延至山坡,呈西高东低之势。坪地遍植白梅,冬春之交,花蕊绽放,五叶一朵,数朵成枝,多枝成棵,棵棵株株成片成林,蔚然成海,和风徐来,白浪滔滔。清时,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的诗人宋荦有感于梅花如雪,流溢似海,遂命此为“香雪海”。梅花因其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的品质而列名花之最,而白梅,则天姿皎洁,冷艳如雪,枝繁叶茂,花期比之其他品种要早,因此,即使在梅花家族,也先声夺人,领风气之先。
   入得园圃,窜行花丛中、梅株下,放下身段,微微低下头来,轻轻拨开梅枝,如踏访伊人,寻寻觅觅,是为探梅。左闪右躲,女子尽显婀娜身姿;蹦蹦跳跳,小孩则如猕猴般活泼可爱。园中有青砖筑就的小径,依地势逐级相连,成为林中廊道。走进廊道,左顾右盼,道边的梅枝尤为茁壮,旁逸斜出,分外灿烂,随手轻轻一揽,便入怀中。玉蝶衬桃李,白雪照红晕,翘首弄姿,千娇百媚,有意无意之间,镜头所指,皆为绝唱。正午日光正劲,风来银花闪烁,乱云飞渡,游人兴致渐浓。突然间,前面行人停了下来,原来是一对夫妇正在路边取景,女士掰开花枝,将轻盈的身子腾起,如蜂踩蕊尖,双眸流盼柔情蜜意,笑脸漾起万千风情,楚楚动人;男士手持相机躬身对焦,一门心思在镜头,行人纷纷侧身避让。在一泓水池边,人们争相端详传说中乾隆手植的老梅,而一旁的空地上,七八个大妈集体脱下便装,换上五彩民族服饰,戴上耳机,居然跳起了“最炫民族风”,似乎在向乾隆这位曾经的驴友展示纵情山水的情怀。你拍人中花,我照花中人,园中游人如蜂似蝶,依恋在枝枝桠桠间。在注视中,在凝望中,在相视一笑中,人们将距离拉近,将心靠拢,将情义加深。头顶罩着祥瑞,目光透着平和,脸上洋溢幸福,满身焕发神彩。在真情流露的瞬间,人们电波四射,急切地将此刻的愉悦与家人共享、与朋友分享。
   随着人流,逐步迈向半山腰,拥上石垒的观景台。此台长不过几十米,依次排开若干桌子,人们围桌而坐,品茗赏梅。台上有松柏数株,南端两株则间隔数米,苍翠欲滴,高耸入云。在它俩中间,一株白梅竟扶摇直上,直追松顶,翼然如群蝶攀飞。而凭栏远望,方圆数里尽收眼底,脚下山坡两侧苍柏环伺,中间雪海摇曳;公路之东乔木森森,有粉墙黛瓦、好大村落散布其间;远处则群山连绵,东北向依稀可见一镜水面,那是太湖深入腹地的下崦湖。
   此间赏梅,是一种登高远观,抛开稀与密、老与嫩、肥与瘦、含与放诸圭臬,摆脱细枝末节的羁绊,静观梅的气势,感受美的洋洋大观,点化胸中丘壑,领略江山万里的豪情;此间赏梅,是一种凝神聚焦,游目附近的摩崖石刻、梅花亭、梅花碑,触摸吴山胜迹的底蕴,在情思飞跃中与历史对话,窥探梅的气韵,体味美的落点——浏览帝皇眷顾、达官隐居的缘由,探究文人心仪口颂、诗吟图绘的情结,翻阅吴地倾城出动、游春赏梅的习俗,感受江南山水旅游之人气;此间赏梅,是一种临风闻香,坐定闻香阁,或嘬一口清茶,或呡一口青梅,细味苦寒酸甜,欣赏独领风骚、领袖群伦的魅力,见识傲霜凌雪、寒而弥香的气质,领悟零落成泥香如故的风骨,在香气氤氲中,品味梅文化作为江南名胜的丰美与绮丽。就在闻香阁的茶室里,坐着一位打扮入时的女士,她将江南女人的温婉发挥到极致,以一口纯正的吴侬软语讲述着她的际遇。她说本世纪的最初几年,他与男友开了家金店,不料刚刚开张,便遇到了那场源自欧美的金融危机,资金难以为继,金店生意每况愈下,男友心灰意冷、百无聊赖。困厄之中,她没有放弃希望。她来自农村,从小家境贫寒,生活的磨难使她学会了咬牙坚持。在她的鼓励下,男友果断地盘掉金店,凭借两人对摄影的爱好,重新开了家影楼。几年下来,终于事业有成。如今,她们不仅置了房、买了车,而且有了可爱的孩子。为了奖励自己,她首先想到的就是选一个周末,到乡下,来香雪海放松自己.....
   闻之思之,五脏六腑就此翻腾起来,风雨岁月如雷激荡。就在恍惚之中、浮想联翩之时,一股暗香如春涛扑鼻而来,真正的沁人心脾!我惊讶自己一路上陶醉于繁华热闹,陶醉于美轮美奂,差一点就错过了这透入肌骨的奇香。清代诗人孙原湘写得好,“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可见,揽梅、探梅,尽管亲近,却未必得其香,须“离花三尺”,方得其气息。梅香是暗香,它并不浮于浅表,所以往往不遇;呆呆站定,或转身离去,不经意间它就悄悄袭来。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修得诚心,倾注善意,就走近了美好,就得到了快乐。快乐源于心境,粗茶淡饭,甘之如怡;平平淡淡,安之若素。
   有缘香雪海、敞开襟怀者,到此总能神清气爽,留得佳句。田汉来了,说香雪海看不够:“一朝香雪看明朝”;赵朴初来了,说香雪海最江南:“若逢北友问江南,为道曾经香雪海”。文脉从来就是相通的,人们闻香而来,终究笔留余香而去。闲来嚼一口梅花糕,一股香糯甜美,便弥漫口腔直达胸腔。香与甜本来分不开,嗅觉与味觉一齐动作方能体会当下之美。村夫自有村夫之乐,布衣自有布衣之福,自然的笑是甜的,由衷的乐是美的,大美就在简单、平凡中,就在百姓的上班下班、吃喝拉撒睡里。
   在梅池边,一张围着老梅架起来的梅花形木凳边,来了一家五口人,先是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坐下了,然后一对小夫妻又牵着小儿坐下了。五朵花瓣五福来,五人围坐,梅在中心,美在身边,多么美好的寓意!香雪海人将人们崇美尚乐的心绪荡漾开来,将你我心中共同的期待不声不响地链接起来,在早春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在江南水乡的湖边山野里,我蓦然发现,桃花源原来就在此园圃里,于是赋诗:闻香邓尉山,寻芳人间美;不见香雪海,枉喝江南水。
   就在那个晴好的午后,我望着吾家山妙高峰上的飞鹤,体味到了时代的祥和、人生的美好,一如在家中与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一起欢度良辰、共享温馨。香雪海如上帝的赞美,悠然、绵长;来到香雪海,快乐的福音从此相随。
  

共 30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邓尉山香雪海,闻香赏梅尽情而归。邓尉山群山连绵,重峦叠翠,拥有万亩梅林,时值早春阳光明媚,花蕊绽放,蔚然成海。春风徐来,清香四溢,白浪滔滔,冷艳如雪的白梅,枝繁叶茂,流溢似海,不愧为香雪海美誉!生活何尝不是,有的因美而日久生香,有的先闻其香而慢慢相处产生的美。粗茶淡饭,平平淡淡的美才是日久生香!亦如香雪海的悠然、绵长!读作者的文字有如梅花清香,淡淡的美,淡淡的品,淡淡的让人回味悠长!感谢作者带领我们感受香雪海的馨香与魅力,领略邓尉山的俊秀文韵!美文荐赏共阅!【编辑:中百淡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1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中百淡然        2017-02-14 14:23:35
  问候作者,祝2017创作愉快!编按如有不妥敬请谅解!
回复1 楼        文友:阿荣        2017-02-14 20:24:32
  编辑老师:辛苦!有瑕疵尽管批点,不必留情。
2 楼        文友:墨林        2017-02-14 20:13:01
  欣赏文友佳作!一篇精美绝伦的游记散文,美文美景,身临其境,寄情山水,回味无穷!
墨林
回复2 楼        文友:阿荣        2017-02-14 20:26:39
  望墨林老师多提批评意见,若蒙批点提示,万分感激!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03-15 20:02:24
  早春二月,梅花吐蕊,光福邓尉,势若雪海。
   诗人宁荦命名的“香雪海”在老师笔下,如落地长虹,白云朵朵。从入得园圃写起,逐步迈向半山腰,拥上观景台。梅花的景色尽现眼前,景观台上赏梅,感受美的洋洋大观,在情思飞跃中与历史对话,品味梅文化,作为江南名胜的丰美与绮丽。使人不得不想起田汉的“一朝香雪看明朝”;赵朴初的“若逢北友问江南,为道曾经香雪海”……香雪海,如上帝的赞美,悠然,绵长。香雪海,快乐的福音从此相随。
   拜读老师的佳作,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去过的香雪海,那时的香雪海还是那么的清静,没有如潮水一般的观花人群。还记得那四棵大树“清,奇,古,怪”,那时这四棵树已经有点老态龙钟,后来听说,四树不与游客见面,因为要好好地保护。今年本来想去的,但西山的林屋洞更吸引了我,林屋洞也是观梅的最佳处,但相比香雪海来范围小了不少。据我姐妹说,香雪海人太多,我因喜欢清静,所以今年放弃了。拜读了老师的佳作,明年我一定会去一次香雪海的。
   谢谢老师,让我们领略到了香雪海的美轮美奂。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3 楼        文友:阿荣        2017-03-17 22:51:18
  林屋山之梅确如文友所讲,清静,纯美,值得赏。顺便还可赏洞、赏石。至于道观就不必去了,不纯不静,看湖荡也不真切,是吧。景区门口小饭店的马兰及野生小鱼味道还不错,不知文友尝过否?
4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03-18 16:05:18
  老师好,我们因为是当天来回,两个老太合伙去,带回面包之类,走到哪是哪,所以就不在外面买了吃,若是和孩子们一起出游,一定会在外面吃。您说的那个,真的没吃过,哈哈。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