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滴答、滴答下雨了(随笔)
1.同学小狄
2009年5月16日我的同学小狄结婚了。小狄是我多年的朋友,这么多年我们从同学到邻居,不离不弃,感觉真是很幸福。嫁人了,她以后和我在一起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少了,想想还是有点难过。
有谁说过“与好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和小狄在一起就是这样的感觉,她经常说出一些类似“心灵鸡汤”的话语,总是让烦忧片刻化为乌有,让欲望及时降下帷幕,让愤怒转瞬烟消云散。小狄经常参加一些助学活动,她多次通过网友,为西藏的孩子捐助学费,同时还给他们买了许多文具。尽管后来发现这些财物也许给了一个骗子,但并未影响她乐善好施的天性,很快她又参加了李连杰的E基金组织,用她的话说,电视上的李连杰关于“爱”诠释实在叫人信服,于是她每月通过手机为E基金捐款十元,虽然这并没有多少钱,但是她却在坚持,在默默地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善小”,那会有多少人得到帮助!有多少孩子可以继续学业。
同学嫁给了小姚,最幸福的莫过于他的女儿妞妞,每次打电话,妞妞总是甜甜地说:小狄阿姨在陪我写作业、小狄阿姨在帮我洗袜子、小狄阿姨要和我去图书馆。妞妞失去了妈妈是不幸的,但有了小狄阿姨,她又是多么幸福,小狄对她的爱是自然流露,是天性使然。妞妞应该叫她妈妈,但是小狄并未要求她,小狄根本不在乎这些。
嫁给小姚后,同学小狄便辞去了待遇优厚的人力总监的职位,由于经常出差,想想小姚与妞妞无人照顾,她便毅然决然放弃了工作。在照顾他们的同时,又与小姚共同参与一个杂志的经营工作,这个杂志活动同样是面向少年儿童的组织,对于小狄来说再合适不过。
“人生真味是清欢”没有很强的物质欲,平平淡淡的生活,这就是同学小狄的做人原则。于是她永远都是快乐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快乐地让人不能理解。
2.滴答、滴答下雨了
北京一个冬天没有飘雪,“专家”说这是百年不遇,不用“专家”说,这是谁都知道的。
记得小时候冬天是非常、非常冷的,也是下雪的,会下及膝的雪,那时候的孩子们手脚会生冻疮的、上冻的土地会出现裂缝的、是挖不动的,结冰的湖面是不会在冬天解冻的,窗户玻璃上是有冰花的,是没有人穿裙子的。总之一切冬天该有的全有,一切该在冬天出现的都会出现......
前段时间央视热播《走西口》,剧中人物走西口是由于祁县连续三年大旱,颗粒无收,农民背井离乡到口外(现在的包头)讨生活,期间由于种种原因(通讯不畅、交通不便、贫穷愚昧、迫于生计等)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同样,今年华北无雨,当地农民是否也要“走西口”,其实农民早就开始了“走西口”,只是不去包头而来到了大、中城市,失地农民在“走西口”,下岗工人在“走西口”,应届毕业生在“走西口”......于是便上演了农村只有老人和孩子而没有青壮年的景象,于是就有了“留守儿童”,于是就有了更多的空巢老人,由此便出现了春运的“战争”场面,便有了这个城市缺水、那个城市缺电的不谐音。
家乡银川被称为“塞上江南”,被称为米粮川,其实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富足的也就是银川市周边可以浇灌黄河水的一小块地方,但是现在银川城郊的许多农民耕者无其田,居者无其屋,百万亩长满即将成熟水稻、大豆的良田被开挖为湖泊,推土机推倒了农民为娶媳妇从牙缝里省出的“新房”,推倒了世代居住的祖屋,推倒了房前屋后的鸡窝、猪圈,长满田间地头未成材的树木被无情砍伐......因为宁夏有一个闻名全国的“沙湖”,收入可观,于是领导们便想再造一个“沙湖”,旅游区建成投产,却没有带来“沙湖”的收入。压路机隆隆开过,将这长满优质水稻、小麦的土地碾压成八车道,却发现八车道上根本没有几量车驶过。但是,谁会说这是错误呢,谁会给失地农民一个说法呢,没有人会管他们——那些拿着“白条”补偿金的农民,那些在马路边搭帐篷栖居的农民,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儿歌:“滴答、滴答下雨了,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桃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小弟弟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麦苗不会发芽了,麦田里长满了钢筋混凝土,桃树不会开花了,已夭折在巨斧之下,小弟弟不知在哪里种瓜,他更不知道哪里才是他的家......
滴答、滴答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