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情人节
现在的中国,情人节特别的多;古往今来,林林总总。几天以来网络上总说预祝情人节快乐,我搞不清楚是哪一天;用了度娘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西方每一个月的十四号都是情人节,区别就是含义不同。国内以前的许多传统节日,也被称作了情人节,比如七月七日的牛郎织女会。更可笑的是,把十一月十一日也往情人节上套。为何目前中国的情人节这么多呢?为何有些国人热衷于过情人节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一是商家炒作赚钱,二是女的想有机会得到礼物,三是男的找借口约会。哈哈,说的也有道理。西方人认知的情人节,含义应该和国人理解的不一样。我们一提到情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果非要对情人节泛滥的原因究根起底,我感觉社会道德的沦丧,民族文化的缺失,才是最大的原因。
七月初七是不能算作情人节的,因为它表现的是夫妻之间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表达白头偕老的情感。它也叫乞巧节,是古时的少女向织女乞求织布技巧的节日,和情人是不沾边的。和这天牵扯最多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生于七月初七,四十二岁亡于七月初七。他娶了一个叫娥皇的周姓女子,夫妻恩爱。可惜娥皇二十九岁就故去了,为此他形销骨立。后来他又接纳了娥皇的妹妹女英。在国破以后,一个叫窅娘的宫廷舞者,执意随他去了今天的开封。赵光义喜爱窅娘的缠足金莲舞,可是,窅娘拒绝表演给皇帝看,她说没有金莲台,她没法跳。赵光义从南京把李煜的金莲台移到开封,窅娘答应他七月初七跳金莲舞,跳完以后答应侍寝。七夕之夜,窅娘之舞如梦如幻,但她却始终背对赵光义,对着李煜的住所起舞;皇帝叫她转身的命令传来,她飘入了莲花丛。赵光义又看上了女英,后来李煜因为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被赐牵机药而死(牵机药是很痛苦的,人中毒后要头足相抵,然后分开,反复数次,所以叫牵机)。女英绝食三日,自毁红颜一命呜呼。李煜的一生都是和七夕相连的,喜欢他词的人,每到七夕就会记起他。皇帝总会死的,可是,李煜的词却永远在流传。我的舅父也和七夕沾点关系,舅母四十几岁就走了,留下五个孩子,舅父终生未娶,去世的那一天恰逢七夕,让很多人长吁短叹,这是一个凡人的坚守故事。现在许多人在丧偶以后,几个月便再婚;这样的基本都是男人,女人比男人做得好。我总感觉这样的决定太仓促,需要怎样的心理,才能这么迅速地摆脱丧偶之痛?真的是情薄如纸么?我不承认这是社会观念的进步,我感觉就是社会道德的沉沦。
“情人”两个字,汉语里很稀缺。因为汉民族的礼教氛围很重,几乎无处不在。中华民族又是很含蓄的民族,出现情人两个字的时候,前面往往会有一个“有”字。有情人终成眷属。知道么,必须要成眷属。才能是有情人。不成眷属的,是不是要被称作妖人?中国有没有情人节呢?有的,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以前叫上元节,就是男女盛装相识的节日。情侣们或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含蓄内敛,羞涩甜蜜。有诗句为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在亮如白昼的节日里,寻找自己爱慕的人,这个节日,深闺的少女都会现身市井,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亲大会。古时的灯节时间比现在长多了,不是正月十五这一日。威武如辛弃疾,也曾为元宵节留下神奇的一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对邂逅相遇的描写,比实况转播厉害得多。千人读来千人景,千人感悟千人情。“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读欧阳修的这首诗,顿感宋朝的如昼灯市扑面而来。
诗经中的爱情,是汉民族最自由烂漫的时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到了后来,文人们很少谈及自己的爱人的,以至于我们今天,知道某某著名诗人,但是,对其妻子和家人却不明了。知道的也只是些鸿爪雪泥。痴情的王维,在送别初恋的伤心情人时,并不多说话,呈上用绢帛写的一首五言绝句《相思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女子姓甄,她后来的如何我们不知道。王维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崔氏,爱之极深,三十三岁的时候崔氏亡故,王维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他没有留下写她的诗句,只有一副《雪浪赭裙图》。图中的五寸小人据说就是崔氏。苏东坡在妻子王弗死后十年,在山东的诸城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词被公认悼文第一。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提前规划,写草稿的。它应该是在经年累月的相思中积淀,在一个夜晚梦中重现往日时光,醒来时,却天地相隔永不再见的喷薄激发。一定是一气呵成的。天成的文章才具有最高的生命力。
再红的玫瑰,比得上相敬如宾么?爱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爱情如这浮躁的社会一样漂浮时,我们应该坚守的是什么?期盼去体验一夜情么?一对曾经的恋人,在20年后决定重新开始,作出了抛弃现有的家庭的决定。有人让我谈点看法。我告诉她,无论婚姻多么纠结错误,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今天已经不是恋爱季节的你了,你的所作所为,危害的不是你自己了,可能会牵扯到很多人,你有为了自身的感受,扼杀别人幸福的壮志么?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压抑自己成就别人幸福,难道就不是一种大善么?罗列了这么多古人今人的故事,其实,就是想告诉无论是寻找激情的中年,还是憧憬未来的少年,都要记得生活就是家常饭,不是每顿都是美味可口,更多饭食其实是清水煮面条。寡淡的久了,生活就能品出滋味来。一辈子吵吵闹闹,也能吵出艳阳天来。一辈子疙疙瘩瘩,也会看到绚烂的夕阳红。生活就是这样,难以取舍,难以预料。但我总感觉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在婚姻生活中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无论男女,在选择伴侣的时候,第一个条件应该就是善良。
选择善良的人,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