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轻舞】白蚂蝗(小说)

编辑推荐 【轻舞】白蚂蝗(小说)


作者:老谢不老 童生,526.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14发表时间:2017-02-15 11:02:14
摘要:以白蚂蝗为视角,以白蚂蝗的所见所闻,反映时代的发展。

一.洞口所见
   窝洞内几十条蚂蝗崽滚在一起。白蚂蝗顿生心闷,尖尖嘴巴搭在前面蚂蝗的身上,用尽浑身之力往前拱着。身体又被别的蚂蝗搭着,你搭着我,我搭着你,形成了一个蚂蝗圆球。
   圆球内温度越来越高,已有蚂蝗崽热得死过去了一般,身体不动,任凭其它蚂蝗瞎折腾着。圆球在长大,长得越来越大,彼此挨得松散了许多,白蚂蝗鼓足劲拱着钻出了圆球。
   顿感舒爽,瞄着亮光方向爬去。回头望着那个球,白蚂蝗想不通:“兄弟姐妹们为什么要如此友爱得成个球?”越往前爬,感觉越舒服,没有焦热感,呼进的空气清新,有一股浓浓稻花香味。白蚂蝗喜欢前面,喜欢亮光,喜欢稻花香味,逐讨厌起深居洞中的黑暗岁月。
   爬到洞口,看下面水田,被青青的稻苗簇拥着的稻穗,一柱柱伫立地望着天空。白蚂蝗学着稻穗望着天空,天空朵朵的蓝,朵朵的白。侧头,往洞壁上爬了一截。再抬头,仰望天空,蓝云在飞跑,白云在猛追,心想:“难怪稻穗伫立直望着天!天空这么大,这么好玩。”
   抬着的头更加向后仰去,看到越来越红的光,剌得眼睛不舒服。干脆猛烈地后仰着,看到圆圆红色的太阳。
   太阳悬在天空,太阳如何能悬住?既没有一根绳拴住,也没有一棵树托着。后仰看到了更多,于是,更加猛烈地向后仰着,白蚂蝗抓着洞壁泥巴的嘴感觉难受起来,挖粘着洞壁泥士的屁股也吃力起来。嘴抓着的泥土“嘭”一声地散了,白蚂蝗“咚”一声地摔落到了窝洞口的地上。
   白蚂蝗滚正身体,头朝着洞口外闲望着。
   正面是一片稻田,紧挨稻田是一条蜿蜒着的小路,小路上有老农挑着粪桶发出“吱呀吱呀”响地走着,走到一块田的田陇上放下粪桶,拿着粪瓢把一个粪桶里的粪便舀到另一个粪桶里,又把粪瓢伸向稻田里舀起一瓢一瓢的水放到粪桶里,老农又拿着粪瓢在粪桶里搅拌着,然后舀起一瓢瓢粪水泼撒向稻田里,老农把粪水泼撒得越来越远,双手端着粪瓢伸到一侧,嘴里发出“噢”一声叫,粪瓢飞快地往另一侧方向飞去,粪水被晒得远远的,呈弧形地在空中飞着又落向稻田的禾苗。
   小路边上,紧挨着座座坟墓堆,坟堆像大铁圆锅,底部大尖顶小,坟堆有序,基本上呈一排一排的条条状。坟堆大小不同,高低差别不大,有的有墓碑,有的没有,就一堆隆起长着杂草的土。有墓碑的坟堆少,没有墓碑的坟堆要占大多数。墓碑能产生联想,有严肃感,恐惧感,阴森感。
   白蚂蝗侧头望左边,能清楚地看到一家老农的房子,墙是用泥巴砖砌的。墙不高,房子的顶部屋顶,有一半盖的是稻草,稻草上涌出黑烟。另一半盖的是一片片小黑瓦。这里住的人家很多,看见很多男女老少往这里进去,但因有树木遮住,看不到别的房子了。
   侧望右边,稻田连着稻田形成大片状,远远的稻田连着一座小山丘,目光稍稍移开小山丘,就能看得很远很远,先是看到一口很大的水塘,然后是突然低矮下去的大片大片的稻田,再远眺是突然高耸的山和山边隐约看到的房屋了。
  
   二.望
   蚂蝗一条条往洞口的方向挤来,已开始出现拥挤,逐又出现了堆挤。白蚂蝗很讨厌圆圆的球,爱得成蚂蝗球后,没有一点自由,还爱得温度那么高,一点都不舒服。
   白蚂蝗望着洞口下方,禾苗离洞口不高,身后遭到重重一撞,顺势纵身向空中一跃,
   头晕晕瞬间后,落在了禾苗叶子上,不由自主地又往下滚入了水中,弹得平静的水“嘭”地一声响,溅起水花射向禾苗。
   白蚂蝗休息了下,感觉水温很舒服,憋着一股气,攒足着劲,气一松,前身往左猛一摆,下身紧随地往右一摆,向前飞冲般游去。
   白蚂蝗哈哈笑起来,笑自己从没跟水打过交道,把呆在洞里用过的经验用到水里,却不是那么回事,在洞里,全是泥巴,需要这么用劲往前爬。在水里却无须用那么大的劲,只要想游,轻轻地一摆身就游起来了。
   白蚂蝗循着滚下的堤坑往前游去。抬头侧望堤坑,整个堤坑比水田要高三米左右,堤坑竖着的立面长了杂草,长了伸得很远的藤条。堤坑顶部长着几棵碗口粗的松树,松树很茂盛。往前继着游,突然堤坑断了,是田垅连着堤坑,田垅比堤坑矮了很多,只比田里的水略高点。
   白蚂蝗的头偏了一下,改变着前进的方向。沿着田垅继续往前游,看到同类的蚂蝗,笑笑地向对方点点头。看到蚂蝗们都是麻麻色,有的喝了血鼓得血红血红的麻,形成头尖尾尖中间胀得肉鼓鼓的形状。想起窝洞里几十条蚂蝗崽都是麻麻色,想自己可能是蚂蝗的另类,难怪蚂蝗们见到它一幅惊恐状,都向它充满疑惑又礼貌地回点着头。
   田垅突然又断了,一个窄窄小口子摆在面前,田里的水顺着小口子浅浅地往下丘田里流去。趟过小口子时,感觉到了水的冲击力,铆足劲加快冲过小口子,继继往前游去。
   没游多远,又遇到了一个拐角,拐角后,又是一个浅水往下流的小口子,呆在口子周围处,见到田水流下去,又听到流水冲击着另一股流水的潺潺声。好奇驱使,往田垅上面爬去,爬过窄窄的田垅,到了田垅的另一边,见一股水流在沟渠中淌淌向前流去,又听到行人光着脚板踏在泥地上发出咣当声,又近距离见到了在洞口看到的坟墓堆,坟墓端树立着墓碑,碑文是“xxx先祖,接下来写着一排排儿女的名字。再接下来写着孙辈们的名字。”
   返回水田,循着田垅继续往前,白蚂蝗充满好奇,力争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又拐了个弯继续往前游,遇到一股流水正从上丘田流向自己所在的水田,白蚂蝗疑惑:“怎么?怎么一股股水流进来,又一股股流去出了呢?”
   继续往前游,游到了纵身一跃的洞口下,抬头望着妈妈生它养它的窝洞。洞口离水不高,它笑了起来,笑自己当时纵身一跃时充满恐惧,还鼓足了气铆足了劲,当作个天大的事做。洞里的生活,稻田的游玩,眼界大开,笑妈妈选择的窝洞太矮,笑自己看到了很多很多,看到了很远很远,看到了很高很高的天;看到了天上的白云追蓝云;看到了剌眼的太阳;看到了忙忙碌碌的老农挑粪泼粪;听到了老农泼粪发出的“噢”;看到了墓碑。
  
   三.稻谷成熟
   白蚂蝗不懒,喜欢游也喜欢玩,更喜欢说。有蚂蝗说它吹牛,也有蚂蝗佩服它说得很对。它喜欢把看到听到的说给蚂蝗们听,喜欢说完后加进去自己的见解和评论,也喜欢在别的蚂蝗们说完话后,接过话来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
   青青的禾苗在变,青青色变黄色。有时看见七八个人在这丘田里扯草,有男人也有女人。有的很少发声只顾着低头寻草,寻到不长稻谷的草,抬起赤脚跨步走向野草,扯起野草,抓着野草在水里洗洗,洗去野草根黑黑的泥巴,泛出的黑水搅得清清田水一片黑。有的人说话多,扯草少,偶尔说出:“……妈……妈……”晕话,惹得他人朗朗地笑。
   蚂蝗听水响,高兴,逐声追到人身边,静静地往脚杆子上爬,有的蚂蝗像饿死鬼般投胎,刚爬上去,毫无选择地就嘴巴往人皮上使劲钻,钻得人痒痒地,还没吸到血,就被人发现了。人用指甲掐着蚂蝗身躯,然后狠狠用劲地一撕,蚂蝗成了两瓣而牺牲了。有人捏着蚂蝗,跨步向田垅走去,低头找根硬杆的野草,对着蚂蝗的屁眼往里捅,又捏着蚂蝗的头往后墁去,直墁得蚂蝗心肝外露,又拿着顶着蚂蝗身躯的草插到田垅上让太阳爆晒。
   白蚂蝗很幸运,有次爬上一个人的脚杆子,吸得肚子快饱时。两条蚂蝗同类又爬上了脚杆,刚用嘴在人皮上钻挤就被人发现了,人“啊哟”一声,就被人掐在了手里,命运可想而知的悲惨了,吓得立即停止吮吸,迅速滚入了水田。
   白蚂蝗善于总结,想:“可能是自己聪明地专找人烂巴子盯咬吸血,而不容易被人发觉的原故,也有可能是自己是白色的,是蚂蝗的另类,不易被人发现,也有可能人类也很无知,只知有麻麻色的蚂蝗,不知还有白蚂蝗存在。”
   青青的禾叶变黄,禾叶头向下弯着。伫立向天的稻穗成熟了,也弯下了头,一天一天地弯,稻谷由黄变得越来越金黄,稻谷成熟了。
   收割稻谷时,有十几个人一起劳作,很热闹。四个人打稻谷,一人专门运送稻谷,其佘的人割稻谷。打稻谷的四个人分成两组,两人一组。两人在打稻机上各拿一只脚踩打稻机,踩得打稻机嗡嗡地响,各搂着一捆稻谷草置于打稻机长着铁齿高速运转的转轮上,转动的铁齿象梳头发一样,把粒粒稻谷梳去。两人下去,另两人又搂着稻谷草上来,如此往复,此翻轮流,打稻机不停嗡嗡地响。
   人类在喜收稻谷时节,欢乐的话语就多,有人唱:“毛主席,太阳升……解放。”收谷人欢乐,蚂蝗们更欢乐,可以吸到人血,人血最营养,吸得越多,越聪明越懂人类。
   收割稻谷时节,人类笑得最灿烂,也是蚂蝗吸血的最好时刻。如果不抓住此时吸到人类的血,就会迎来牛犁田,耙田,滚田。此时,是蚂蝗最难熬的时节,尽管死的蚂蝗很少数,但被整得晕头转向,可怜可悲。继着又迎来抢插晚稻的时节,此时,又是蚂蝗吸血的最好时节。继着就只有零少的人下田扯草及护理稻田了,吸血的机会少之又少了。晚稻谷成熟时,田水会被早早放得干干,太阳晒得田泥硬硬,就是看到人类田中收割稻谷,也是干望着了。
  
   四.冬眠之家
   农们收完晚稻,气温就一天天的低。白蚂蝗喜欢天空,喜欢高,高能远瞩。顺着一根草条往上爬,草条没处,又找到一根草条往上爬去。越过了自己曾呆过的窝洞,笑“妈妈目光短浅。”爬上了徒垅,倚靠在高大的松树下,稍息地看着前方,是大片的菜地,有人在挖土,有人在采摘蔬菜。人的脸是黄的,衣服似蚂蝗的肤色麻麻的,细看人的面部,却无蚂蝗般表情丰富多彩。蚂蝗们高兴会喜形于色,忧也会充满着希望的期待!感觉人类面部表情呆板,疑惑:“人类会说还挺会唱,这是怎么了呢?”
   顺着松树往上爬,看得更远,也看到了更多。远处坟堆中有一头白猪在拱着坟堆上的土,往前走几步,又拱着土。
   看到的房屋更多,有全部是稻草盖的屋顶,有部分是稻草屋顶部分是瓦屋顶,没看到全部是瓦屋顶的房屋。白蚂蝗疑惑:“瓦屋顶好呢?还是稻草屋顶要好呢?人类很聪明,各有各的好处吧,于是,稻草屋顶和瓦屋顶各搞一点。”
   看到一个小小的圆孔。进入圆孔,孔内突然地阔大起来,地面是软软的木碎屑,孔壁流淌着白白的松树油,嘴巴贴上去,松树油是凝固的,并没有流淌。窝洞太好了,既可远瞩,又可以近看菜农们的劳作,墙壁既白,地面又软,洞口大小又恰到好处。白蚂蝗决定:“松树圆洞就是冬眠之家。”
  
   五.要勇闯江湖
   冬去春来,日比一日暖。
   小乌在松树上歌唱。
   白蚂蝗身体动了动……
   蠕动到洞口,看到老农往田里的凼子倒粪,又用钯头翻弄着凼子里的乌黑泥巴。菜农在扯收萝卜,对着又大又长的白萝卜憨憨地笑着。
   白蚂蝗想:“近边环境很熟悉了,且自己又大了一岁,新的一年要多学点知识,不能像蚂蝗们知足。决定:要远游,要去看世界,要勇闯江湖。”
   爬出洞口,循着松树杆缓缓下行。相对上树,下树轻灵多了。上树时,白蚂蝗一身储蓄着能量的肌肉,经过长长的冬眠,能量耗尽,一身轻松z。
   下到水田,朝着对面坟墓方向闲游着。白蚂蝗记忆能力很强,清楚地记得:“坟墓边是一条蜿蜒的泥路,挨泥路是一条潺潺流水的水沟,水沟过来是田垅,田垅下就是所在的水田。”
   往前游去,要到流水沟里去,要借流水的力,流水到那里,它就到那里,要随流水去外面看世界。
   白蚂蝗不是麻蚂蝗,站得高,看得远,很自信。知道世界很大,还知道天很大,天很有味,有白云,有蓝云,有刺眼的太阳。不知道怎么能上天去,要是有上天的机会,天也敢上。
   “白教授好!白先生去那里啊?”有麻蚂蝗看见白蚂蝗称呼教授地问道。
   “去远游,去看世界,去闯江湖。”白蚂蝗礼貌讪笑地回道。
   说话毫不隐三藏四,白蚂蝗讲话喜欢直来直去。
   白蚂蝗来到了第一个流水的小口,想顺着小口到下丘田去看看,想法马上又被自己否定了,认为挨得太近,应该差不多。
   越过第一个流水小口,不一会就来到了挨近流水沟的第二个流水小口,爬上田垅,横过田垅,看到潺潺的流水沟,
   白蚂蝗果断地纵身一跳,落入了潺潺远流的流水中………。
   “白蚂蝗远游,看世界,去闯江湖。”的消息,很快在蚂蝗中传开。
   “不知天高地厚。”有蚂蝗说。
   “江湖险恶,会死在闯江湖路上。”有蚂蝗说。
   “看什么看?乌鸦一般黑。”
   “白蚂蝗聪明,看好。”
   “长得帅,死了可惜哦。”
   “白蚂蝗太讲感情了,去外面会吃亏。”
   “喜欢创新,喜欢挑战。”
   蚂蝗们兴奋,钟对白蚂蝗的行动,对话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六.大水塘的感受
   白蚂蝗纵身跳入潺潺流水中,命运就交给了流水。享受着流水,被流水冲着走,时而被流水拍打着,时而随着流水滚入深潭。

共 1088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只高智商的有点另类的白蚂蟥,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给我们带来震撼了。从人的眼光看,蚂蟥是不值得人同情的,因为它依靠吸食人的血为生,聪明暴戾的人类从来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人类没有过节的鹰们都难逃厄运,何况让人谈蟥变色的吸血鬼一般的蚂蟥?遭遇灭顶之灾是可以预测的。好在有息息相关同病相怜的黄鳝,这个美味却背负若干丑闻的家伙,据说养黄鳝要给它吃避孕药,不管真假,反正黄鳝像文章中的萝卜一样匪夷所思的那么大,好像基因突变一样让人瞠目结舌,吃起来也战战兢兢。这只白蚂蟥是他们家族里的佼佼者,就爱想爱拼爱猎奇,终于周游一番后颓唐地感觉到了世界之大,怎么就没有区区小蚂蟥的容身之地呢?自己吸食人血的本性由来已久,应该说是物竞天演,几千年来影响了人类进程了吗?为什么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反而越来越不能容忍我们了呢?跋扈的人到底想干什么呢?作者通过小动物生存境况的逐渐恶化,虽然自己不断努力,仍然找不到合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看见高高在上,自由自在的鹰也在为生存担忧的时候,人的脸有点红了。尤其是白蚂蟥不带歧视不带愤懑,只是不明就里地的疑惑,更加理会了人类这种自私自利的还那么聪明那么不甘寂寞那么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想必作者对蚂蟥有相当的了解,不然不去站在其它相对可爱的动物的立场,偏偏借这蚂蟥的眼睛和嘴巴来谴责对人类的不满,真的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另辟蹊径了,加之明显的地域特色,生活场景,更凸显蚂蟥的生动形象,拟人化的思考和思维更据可信度,而且那种温和客观迷惘的眼光和口气,让人看见动物们不懂人间事的懵懂与善良。好喜欢的一篇寓言似的小说,就像小时候喜欢小人国的小人看人间社会都这样迷幻一样。虽然小说主题是环境恶化,让人沉重,但是这样的形式却让人在一种美好纯净的氛围中感知,或者比正面的教育提醒更据说服力。喜欢多看见这样美丽的作品。【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谢不老        2017-02-15 11:30:22
  问候健唔老师好,谢老师辛苦编辑,谢老师高抬!
2 楼        文友:谢卫        2017-02-16 09:18:00
  来向本家学习了!诚如编者按所言:这类小说不多,由此可见你功力不俗,欣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