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福茶博物院纪行

精品 天福茶博物院纪行


作者:施毅平 白丁,2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36发表时间:2017-02-15 15:28:38
摘要:天福茶博物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走进茶博物院,宛如走进如诗如画的茶文化大观园。院内湖光山色,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台、亭、榭按照不同朝代名称来命名,如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和清池。院内的茶园、绿树、竹林、繁花、草坪、茶诗茶词石刻与茶博物院主展馆、中国茶道教室、日本茶道馆、韩国茶礼馆和兰亭书画馆,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令人在欣赏古今中外的茶学、茶术、茶道、茶艺演绎和交流中,感受美妙的中国茶文化之旅和两岸间浓浓的茶情、乡情和爱国情。

天福茶博物院纪行 天福茶博物院位于中国茶文化镇闽南漳浦县盘陀镇,占地面积近6公顷,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走进茶博物院,宛如走进如诗如画的茶文化大观园。院内湖光山色,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台、亭、榭按照不同朝代名称来命名,如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和清池。院内的茶园、绿树、竹林、繁花、草坪、茶诗茶词石刻与茶博物院主展馆、中国茶道教室、日本茶道馆、韩国茶礼馆和兰亭书画馆,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令人在欣赏古今中外的茶学、茶术、茶道、茶艺演绎和交流中,感受美妙的中国茶文化之旅。
  
   一
   沿着苍松、翠柏掩映的石径,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由花岗岩石构成的牌楼。牌楼石匾镌刻着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题写的“天福茶博物院”,正门门柱镌刻:“发乎神农,闻于鲁周,茶史溯源追亘古;经见陆羽,歌传卢仝,茗风愈盛看今朝”联句,边门横眉镌刻“清和、精俭、诚敬、美伦”8个大字。牌楼东面是一座玄武岩浮雕大照壁,浮雕刻画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唐代陆羽撰写世界最早茶业著作《茶经》、北宋诗人苏轼在西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宋代蔡襄著《茶录》和乾隆皇帝一生嗜好饮茶而发出的“君不可一日无茶”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浮雕背面是宋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碑刻和元代赵孟頫《斗茶图》线雕,描述宋元时期文人雅士、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诗品和点茶技艺的高低,尤其是《斗茶图》中雕刻的四位人物中,一位脚穿草鞋,坦胸露臂,手捧茶碗,正在夸耀自己茶品的优异,另一位男子,卷着衣袖,正提壶持碗,往茶碗中注入茶汤,对面两个人正聚精会神,听其讲述,自己也耀耀欲试,似乎在发表自己的斗茶意愿。
   天福茶博物馆广场矗立着一座大型院雕。雕塑上的两头大水牛,拉着一辆载满茶叶包的牛车,车座前的老牛已放松缰绳,壮牛正使劲往前拉,老牛略微转头,牛车上坐着两位驾牛车的父子,座上的父亲把牛鞭交给儿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儿子则满怀信心的接过鞭子,准备扬鞭启程,既表现了“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中国茶业及茶文化,又体现出中华大家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民族精神。
   广场东面是清波荡漾的元塘。塘畔的花岗岩镌刻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题写的“两岸茶缘”石刻,塘中设一尊由玻璃钢制造而成、宛如从天而降的“天壶”,只见清香四溢的“天壶”之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元塘,隐含“天福天壶,天宫赐壶”,象征福杯满溢,名扬四海,香飘世界。元塘西南面是一片翠绿长春的茶园,园内种植白芽奇兰、铁观音、黄金桂、青心乌龙、四季春、金萱、翠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凤凰单枞、闽南八仙和福云六号等12个品种适制包种茶及乌龙茶,让游客观赏、了解和认识茶树农艺性状。
  
   二
   茶博物馆是天福茶博物院的核心展馆,大门上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题写的“天福茶博物馆”匾额,整座建筑既显传统风格又隐含现代感。导游介绍说,茶博物馆是一座二层中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展厅总面积2900平方米。一楼展厅以生动的模型、灯箱及图片,展示中国云南野生大茶树群落,茶业科技,茶叶的发现及利用演变,唐、宋、元、明、清等历代茶事,中国名泉,中国茶叶生产状况,茶园景观,各种茶的生产和创作方法,以及各民族饮茶风情和中国茶叶产销现况等,并附设易山厅(特展室)和茶艺交流展览室;二楼展厅则展示日本、韩国、东南亚、西亚、非洲、欧、美等世界各国茶情、世界茶文化,民族饮茶风情,现代茶艺,各式各样的名贵茶壶,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茶叶多元化利用等有关的茶知识。
   众所周知,茶源于中国,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走进展馆,宛如漫游在中国自三皇五帝以前、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明、清至近现代漫漫5000年中华茶历史和茶文化的时空隧道。一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棵高大直立的“世界茶树王”模型——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树龄2700年的古茶树。导游说,这棵生长在云南的古茶树高25.6米,干径112厘米,离地面3.6米的地方开始分枝,叶呈长椭圆形,长14厘米、宽5.8厘米,树冠成伞状,冠幅约20平方米,2000年4月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核定为世界最古老的茶树。值得一提的是,馆内陈列中国唯一一套仿制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宫廷鎏金银茶具”。全套茶具包括银火箸、银茶碾、银茶则、银茶罗、长柄银勺、银盐台、银风炉、鎏金银笼子、银坛子、银龟盒及银托等11件,工艺精巧,辉煌华丽,再现了大唐宫廷煮茶的茶风茶韵,堪称“镇院之宝”。哦,在扑朔的霓虹灯光影中,我仿佛漫游在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时空:在《唐朝陆羽煮茶》模型前,我与唐代陆羽邂逅,促膝蒸青团茶、煮茶茗香,我问茶圣:“敢问圣人,古人是怎样饮茶的?”茶圣笑曰“先生饮茶时,先可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在煮茶中放盐,以减少茶的苦涩味”;在《宋朝点茶》模型前,只见宋人将茶叶碾成粉末,再放在黑釉茶碗用开水冲点,喝一口清醇的“点茶”;在《茶具图赞》展橱前,我又与审安老人隔空对话,审安老人称,伺候在他身边的是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密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师和司职方等“十二先生”。我上前仔细观赏,这“十二先生”竟然是烘茶炉、茶臼、茶碾、茶磨、水杓、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和茶巾等12件茶具,甚感疑惑,审安老人则笑曰:“愚人给这12件茶具取名,乃表经世安国之用意也。”哦,原来审安老人于宋咸淳五年(1269)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12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这拟人化的形象比喻,可见古人饮茶时的考究和浪漫;在茶香茗韵的乐曲中,我驻足《明朝文士茶》模型前,只见明朝时期的文人雅士带着书童,在高山抚琴品饮佳茗文士茶,那返朴归真的情景,让人感悟茶的本色、真味和顺其自然之性……
  
   三
   天福茶博物院的中心,是波平如镜的明湖。湖西面有一座颇有断桥风韵的石拱桥——宋桥横贯两岸,湖畔的花岗岩石镌刻古今文人墨客饮茶后留下来的茶诗、茶词、茶联等石刻,与桃林、李园、杏林和青松、翠竹、腊梅交相辉映,徜徉其间,吟咏诗词,领略古代文人与茶的不解之缘。
   茶博物院西北面和东南面,是兰亭曲水和武人茶苑景观。兰亭是一座四角重檐、大跨度出挑、气势恢弘的仿浙江绍兴兰亭,亭内石碑正面镌刻王羲之《兰亭序》全文,背面镌刻唐代吕温《三月三茶宴序》,亭前是一片宽阔的草地,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溪岸以石英石铺设为凳,构成“兰亭曲水”景观。兰亭曲水也是茶博物院举办曲水茶宴、无我茶会、修禊茶会的好地方。如举行曲水茶宴活动时,嘉宾环溪而坐,先把茶倒入盛茶的饮觞内,然后将饮觞置于曲水,杯随水流,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倘若茶觞停在谁的面前或不慎弄翻茶杯,谁就得即兴赋诗或唱歌;无我茶会的主要特,点是以抽签来决定座位,依同一方向奉茶、接纳、欣赏各种茶的茶会,参加者均自带茶叶、茶具,茶会无需指挥与司仪,泡茶方式不拘等;“修禊”是古人于阴历三月三临水祈福、袚除不祥的习俗,王羲之在《兰亭序》载:“幕春之初,会于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因此,茶博物院也模仿古代“兰亭修禊”形式,邀请文人雅客,在茶博物院曲水之旁举办修禊茶会,茶会体现了“无尊卑之分、无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求精进之心、培养遵守公共约定的习惯、培养集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和无流派、地域之分”七种精神,如今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茶会。
   关于武人茶苑,《漳浦县志•戚继光传》有一段历史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2月,倭寇大举侵入漳浦盘陀蔡坡一带,巡抚谭纶、总兵戚继光率兵由莆田入漳,追击倭寇至蔡坡岭山林蔗林之中,戚家军将7000多名倭寇团团围住,并以火攻,歼灭倭寇800多名。在蔡坡岭战役中,戚军牺牲80多名将士。谭纶、戚继光将阵亡将士合葬于此,称忠勇墓。坟墓成半球形,似古代酿酒桶内的冷却器——和尚头,故俗称“和尚头墓”,墓前立“忠勇碑”。相传,当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为纪念戚继光这段抗倭历史,茶博物院在武人茶苑矗立一尊戚继光花岗岩雕像,重修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部下的88位将士合葬墓,又建清池和汉亭。有趣的是,到此参观的的军警人员,还可获赠1块“光饼”的特殊礼仪。
  
   四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到天福茶博物院,观赏中国、日本和韩国茶艺表演,感受中、日、韩三国茶道精神,别有一番滋味。
   茶道馆位于茶博物院明湖东畔,包括茶道教室、鸿渐居、玉川居、振铎居、品茗阁和溢香轩和国际会议厅。在茶道教室,可观赏数10种反映中国古代、现代和少数民族茶艺表演。你看,在《唐朝煮茶听诗》茶艺表演中,只见一群唐朝妃子和宫女,为前来参加茶会的文人雅客碾煮香茗,吟颂茶诗名句,再现大唐茗茶盛景,引发与会者思古之幽情;《绚丽缤纷的少数民族茶礼》茶艺表演,则表现绚丽多彩的新疆维吾尔族奶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彝族、佤族、拉估族流行的烤茶,傣族的竹简茶,白族的三道茶等少数民族茶礼;《海峡两岸话茶情》茶艺演绎的是穿着独特服饰的惠安女,在海边吹奏南音,欢歌起舞,畅饮擂茶以及阿里山的姑娘身着盛装,唱着欢乐的歌曲,向人们献上醇厚饱满、香气迷人的阿里山乌龙茶,体现了海峡两岸相同的人缘和茶缘,令人回味无穷。
   福慧庵是一座造型别致的日本式庭园及现代茶室建筑。庵内竹林幽幽,泉水潺潺,小桥流水、茶树绿篱构成独具特色的露地。庵内设有精亭(四叠半)、俭亭(八叠)、敬亭(立礼席),分别代表3个不同时代的日本茶室风格。“敬亭”是现代式的立礼席,也是观赏日本茶道表演的茶室。走进敬亭,身着和服的主人按照日本的茶礼,细心地先擦拭每一件茶道器具,诚敬地坐着点茶奉茶,客人则安静地怀着感谢之心坐在茶席上喝茶,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人对物的尊重,伴随着作邦乐和阿波舞的节奏,在品茗中领悟日本茶道“和、敬、清、寂”内涵。
   韩国茶礼馆是一座仿韩国全木结构建筑的茶礼馆。导游介绍说,韩国茶礼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最大,茶礼包括有关茶俗、宗庙、佛教、官府以及儒家茶礼。如《高丽五行献茶礼》的核心,是祭祀“茶圣炎帝神农氏”,茶礼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内涵丰富,茶礼全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民族风情,再现了高丽时代的东方哲学和茶文化。此时,馆内正在表演《成人茶礼》,只见司会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词,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词,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在悠扬的韩国传统乐曲中,感受“和、敬、俭、真”的韩国茶礼含义。
   走出茶博物院,站在广场眺望前方,只见“天福茶庄”广场水池中央矗立一尊硕大的红花岗岩大茶壶,壶身镌刻“福”字,取“水长流、福长在”之意。石壶浑厚古朴,庄重雄壮,与茶庄颇具乡愁的金浦池、连心桥、思根亭和小梁山融为一体,寓意台湾同胞的根在大陆,令人在茶文化之旅中感受两岸间浓浓的茶情、乡情和爱国情。

共 46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这篇文章在介绍福建天福茶博物院的同时,也介绍了中茶文化的形成及茶道艺术的精华,使人大开眼界,极力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16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15 17:19:56
  气势恢宏的茶文化大观文章,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16 10:56:23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2-16 21:37:37
  贺喜精品!期待更多佳作!
4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2-17 11:46:39
  欣赏朋友佳作,祝贺精品,感谢来稿,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