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遥忆少时元宵夜(传统·散文)

精品 【山水】遥忆少时元宵夜(传统·散文)


作者:孔夫子门生 童生,96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1发表时间:2017-02-15 16:31:57
摘要:为了应元宵节这个景,我吃了两个汤圆,入口虽然仍是糯糯的,可在味觉上我并没有感受到香甜。难道,现在,连这过年里的最后的狂欢夜,也要变得寡淡无味了吗?


   不知从何时起,元宵节的夜晚竟然变得如此地冷清。
   我不禁想起了少时的元宵夜,那时的元宵夜,可绝不是这样。
   记得那时,吃完晚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百病”,所谓的走百病,就是在外面溜达,但需要走出家门,超过一百步才行。于是,父母亲领着我们五个孩子,一边走着,一边观赏着周围的景致,在街上走走停停,很是壮观。有时候,我因为懒怠,吃完晚饭,想先在家里呆一会儿,可母亲总是会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催促我,说:“别懒了,快出去走走,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走百步,驱病除灾,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于是,我懒洋洋地起来,和家人们出了门。可这一出门,往往会玩很长时间,家人们都已经回家了,可我仍在外面玩。这何止走了百步啊!几千步,几万步都有了。
   入夜时分,天幕低垂,往往有一轮明月斜挂在天空中,皎洁地照耀着整个大地。可它并不孤单,那家家悬挂在门前的红灯笼与它遥相呼应,跳跃着火焰,向它问好。这些红灯笼,可不像现在商店里卖的红绸面的灯笼那样的高档。这些灯笼,都是当时的乡亲们就地取材,用高粱秸秆和红纸做成的。制作粗糙的红灯笼,只不过是用秸秆扎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红纸围绕在四周,套在一个有铁丝固定的木板上,在木板的中间点上一根蜡烛就可以了。制作精细的灯笼,工序可要繁琐多了,可灯笼也是漂亮极了。这样的灯笼,需把高粱秸秆从中间剖开,然后,再用薄薄的刀片把高粱篾子取下,按照喜好,编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当被牢牢地固定住后,再把裁剪好的红纸用浆糊粘在灯笼的骨架上,一件精美的灯笼工艺品就出现了。可在当时,拥有这样灯笼的人家并不多,记得每年挂这样灯笼的,不是村长家,就是当时的开砖厂的厂长家。看着村长、厂长家的孩子把灯笼挂出来,我们这些贫家子弟羡慕得不得了,可我们只有欣赏的份,而却没有触摸的份。而就这样远远地看着,我们就很欢喜了。
   我们也有自己的灯笼玩具。找到一个罐头瓶子,然后在瓶子的底部中间位置滴上几滴蜡油,再把蜡烛粘在上面,点亮后,在罐头瓶子的四周均匀地拴上绳子,保持平衡后,用一根木棍拴上,灯笼就做成了。有时,父亲看我拎的灯笼太可怜了,就在百忙之中,用高粱秸秆给我扎上一个小型的红灯笼,拎着这样的灯笼,当时的我,高兴极了!
   拎上灯笼,邀上几个小伙伴,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从前村走到后村,再从后村走到前村。微弱的烛光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我们就这样打打闹闹着玩了很久,正月的寒冷被我们炙热的身体阻挡在身体之外,肆虐的北风也无法把我们驱赶回家中。因为,外面引起我们的兴致的东西太多了。
   最能够引起我们兴致的,是那时时燃放的烟花。伴随着鞭炮声,那一束束烟花从地面直冲云霄,像彗星的尾巴,扫出一道道光线,随后,在天空中迸溅开来,开放出美丽而多姿的花朵。当一处归为寂静后,很快,在另一处又会形成姹紫嫣红的景象。那时的人,虽然生活清贫,可是,在买烟花上他们是毫不吝惜的,“钻天猴”“魔术弹”……一个个地买回家里,要的就是一种节日的喜庆,要的就是一年的好兆头。元宵节的夜里,弥散着一股股硫磺的味道,可这味道,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那么的沁人,那么地让人迷醉。
   在行走中,会看到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都燃着火道,那是人们用锯末子拌上柴油,一堆堆地堆放在门前。初燃的时候,火苗很足,蜿蜒地伸向远方,一家挨着一家。还有的人家,甚至会劈开一些木头柈子堆放在门前,燃烧起剧烈的火焰,往往能够引来许多人的围观。人们围着火堆,一边看着璀璨的夜景,一边唠着家常。
   孩子的兴致总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我们于是再往远走,来到村头的一处池塘。冬季的池塘冰冻三尺,有时会凸起一个高高的冰包。我们就把灯笼放在池塘边,然后,一个个地,开始一点点地,小心翼翼地向冰包顶端走去。走到顶端,呐喊着,喧闹着,然后,坐在冰上,再快速地滑下来。那时的冰,真的很滑,不像现在的冰面,柔柔的,黏黏的,打个出溜滑也不尽兴。记得有一年,我们在元宵夜来到冰面玩耍时,一个小伙伴点燃了一个废旧的轮胎,当轮胎燃烧起来后,往冰面上一滚,轮胎就开始转动起来,像一个火轮一样。我还由于躲闪不及,被火燎到了头发,样子很是狼狈,却招来伙伴们的一阵笑声。
   每一年的元宵夜,少时的我,都会玩得很晚。回到家里,母亲总是会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放到我的面前。那时的汤圆很是金贵,我家五个孩子,也只能买两袋,多了,父母亲是要斟酌一番的,毕竟,那时候的家境不容许买更多的汤圆。于是,每个孩子分到碗里的,只是几块,我舍不得吃,总是慢慢地咀嚼着,当里面的甜汁和我的舌头相遇的时候,回旋在味蕾间的,是无限的甜蜜。可我更愿意吃元宵,母亲炸出来的元宵,外皮脆脆的,里面糯糯的,甜甜的,总是会勾起我的食欲。
   要睡觉了,家里也是灯火通明的,在仓房的窗台上,摆放着油灯;在居室的门口处,也摆放着蜡烛。父亲本来是想把居室中的电灯也开一宿的,可母亲舍不得,就关了。
   年龄渐长,逐渐成熟的时候,是否也在把一些快乐带走?
   考上大学后,每年的元宵节,我已经习惯了窝在家里看电视,母亲还是督促我出去“走百病”,我总是应付着转悠一圈,就回到家中。天太冷了,我已经不习惯在元宵夜出门了,可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感觉也很好。
   工作后,成家前,仍是每年都在家居住。元宵节的夜晚,最大的活动就是家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母亲打麻将很好,每次她总是赢得很多。现在,我多想看到母亲坐在麻将桌前,玩着麻将时那张慈祥而又幸福的笑脸啊!
   成家后,仍是每年的元宵节都要回家,可渐渐地,家人们玩的兴致淡了。曾经的二哥,在元宵节的夜晚,总是会放很多很多的烟花,燃放烟花的时候,他快乐得就像个孩子一样。而今,现在的他,虽也买烟花,可要比以往少多了。他说,年纪大了,已经没有了那个兴致了。
   今年的元宵节,我还是回到了农村的家。当夜色渐浓后,街灯点亮了,照耀着宽敞的马路。可马路上却很是冷清,只是在影影绰绰中,可见三两人在街路上行走。远处的几户人家的门前,红色的灯笼孤独地挂在那里,在微风中摇曳着。燃放烟火的,也不甚多,在天空中短暂地璀璨后,灯火依旧阑珊。
   为了应元宵节这个景,我吃了两个汤圆,入口虽然仍是糯糯的,可在味觉上我并没有感受到香甜。难道,现在,连这过年里的最后的狂欢夜,也要变得寡淡无味了吗?
  
  

共 25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遥忆少时元宵夜》,少年时的记忆总是无法抹去,“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走百病”……许多传统的习俗总在心头萦绕。物质的匮乏并不会使快乐减少,而物质生活丰富了快乐也未必增加,虽然已经没了儿时的好奇、纯真,但只要在家人身边,一家人团团圆圆,也就是一种美满了。社会发展的巨轮在改变着神州大地,无一可免,无处可避,这其实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当然一些有意义的传统习俗如能在其中能保留下来,甚至能发扬光大,那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更加多彩多姿。朴实生动的文字,细致深入的描写,饱满深厚的感情,让我们又看见了那行走间的快乐,简单并不精致,但火红火红地燃烧着的灯笼,推荐共赏。【山水神韵编辑:三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1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人        2017-02-15 16:33:36
  问好门生友,拜读佳作了。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回复1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7-02-19 14:33:36
  谢谢三人老师精彩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还你清新        2017-02-15 17:34:30
  我们无一例外地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曾经平淡甚至拮据的日子,却承载着太多的欢乐。如今,日子好了,年龄大了,时代变了,一切都在慢慢改变中……
回复2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7-02-19 14:36:46
  细细回想,儿时的欢乐确实很多。谢谢清新老师精彩点评。
3 楼        文友:青苔与岩石        2017-02-15 17:45:22
  拜读。“城市的楼房越盖越高,土地越来越挤,财富越来越多,朋友越交越广,人情越来越薄,高尚越来越少,很少有人崇尚记忆,不管是远的近的,苦的甜的,统统抛弃,要紧是活在当下,各自打扫门前雪,且活且珍惜。(摘自梅芯的文《平桥大道上的峥嵘岁月》)难道这就是理想?的确得捋捋了。问好夫子春安!
坐在一个炉灶的角落,烧出苦辣酸甜的味道!
回复3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7-02-19 14:37:49
  青岩老师好!喜欢读你的文章。
4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7-02-18 22:04:25
  这篇散文,作者以洗练朴实的笔墨,回忆了自己儿时过元宵夜的快乐往事,展现出了一幅幅乡村元宵夜热闹和谐的风景图画。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更迭,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元化进步,令元宵夜的盛情快乐似乎离我们远去。但元宵之夜闹元宵、吃元宵、挂灯笼、放烟火等一系列优良传统的习俗,依然会秉承着一种美好代代相传下去,依然会装扮美化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问好孔夫子门生弟,拜读佳作,遥祝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世间花开花落。
回复4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7-02-19 14:43:04
  谢谢一尘老师精彩点评,我们都是人世间的一粒尘埃,飘过,流过,更渴望精彩过,这就是人生。祝一尘老师身体康健,文祺笔丰,佳作不断!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