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爱听秦腔戏

编辑推荐 爱听秦腔戏


作者:张建宁 布衣,36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5发表时间:2017-02-16 09:47:55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
   霜染丹枫寒林瘦,
   不堪回首忆旧游……”
   著名演员马友仙的《断桥》,不知倾倒了多少戏迷的心,同时,也深深地折服了我这个五音不全的秦腔戏曲爱好者,随着那起伏跌宕、委婉动听的音乐伴奏,平日烦闷的时候,学着哼唱几句,聊以自慰,更好地借戏解忧愁。乡下每次演出,我都要挤出时间观看,从不落下一场。
   小时候,看见邻居大叔每天拿着收音机,专心致志的收听省电台的戏曲节目,爱好广泛的我心痒痒的便萌发了听戏的念头,干脆自己也到街道的商店里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农闲时间,打开机子,收听省广播电台由小会主持的《戏曲大观园》节目,分享秦腔艺术的快乐。渐渐地我就成了省电台的一名忠实听众,每每到了中午一点钟的时候,自己便机不离手了。那时候,黑发亲娘和我一样,都是秦腔戏迷,跟着收音机学唱秦腔。为此,我托胡宗礼老师的福,在省电台《农村新天地》节目中,代表姊妹几个为善良的母亲点播了一段她最爱听的《三娘教子》,感谢其养育之恩。点播的戏曲播出当天,我们整个村子引起了轰动,许多村民夸奖我这个算得上孝顺的儿子。
   为了能全面理解《花亭相会》,《三对面》,《辕门斩子》,《周仁回府》,《五典坡》,《二进宫》,《劈山救母》等这些古典戏剧的背景内涵,自己拿出省吃俭用的零花钱,到县城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名家名戏荟萃》一套四册,仔细阅读并通过收听,好多部戏曲唱词,我都铭记在心,不时地哼唱起来;有时候,还将从书本上看到一些戏曲故事,不厌其烦地讲给村民,提高他们知识阅历。
   前两天,自己冒着寒冷,去山城淳化办完事,步行至梨园广场时,发现广场内人头攒动,乐声阵阵,于是驻足打问听,原来是县剧团,在这里举行文化惠民演出。尤其是听到了老薛保的浑厚的“三娘,请你上前教子……”的唱腔,自己的戏瘾又发了,推迟了回家的时间,快步走向舞台下面,全神贯注地看起秦腔戏《三娘教子》来。尽管阳光懒洋洋地照射着山城大地,可冬日的寒意不减。同舞台下面那些戏迷老汉一样,我完全陶醉在“王春娥,手执家法将儿打……”的剧情之中,以至于家中的爱妻打来“啥时候回家吃饭”的电话铃声都没有听见。
   还有那一年春季,风和日丽,春和景明。我和妻子到西安,在儿子的安排下,我们一家人放飞心情,慕名来到曲江寒窑遗址参观。凭票进入景区,但见景区内小桥流水,奇花异草,竟相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走近王宝钏居住的寒窑,通过悬挂在墙壁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我自己不由自主为宝钏女那种“平日野菜充饥,苦苦等待夫君薛平贵十八载”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耳畔不由得回想起那段荡气回肠的《五典坡•探窑》片段来:
   “老娘不必泪纷纷,
   听儿把话说原因,
   我的父在朝官一品
   所生我姐妹共三人
   我大姐二姐早婚配
   与苏龙魏虎结了亲
   单丢下苦命宝钏女
   绣球单打讨膳人
   虽说是家贫如洗无悔恨
   只求我夫妻情意真
   世人都想把官做
   谁是牵马拽蹬的人……”

共 12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说着对于秦腔的喜爱,字里行间彰显出一种执着和严谨。行文自然,情感真实,内蕴饱满。【编辑:文如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如烟        2017-02-16 09:49:03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赐予我一双明净的眼睛,来欣赏美丽;赋予我一颗温柔的心,以保留纯净……
2 楼        文友:老土        2017-02-16 14:34:58
  岁月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记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消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却并不多。祝您再创佳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