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换位(随笔)
立冬了,寒意渐深。
清晨起床,寒风的侵袭与热被窝的诱惑,双重的阻力,按时起床难免会打个折扣。早点是来不及从容吃完上课铃就响的。于是,塑料袋里的葱油饼肉夹馍面包稀粥豆奶,甚至热面皮凉面,便会尾随莘莘学子登堂入室。一时间,满教室的的葱香醋香酱油香,牛奶味豆浆味鸡蛋味肉味。书香先得靠边了——油手总得擦擦才能去翻书。还有嘴里满满包着的吃食,总得咽下去了才能对讲台上激扬文字的师者颔首微笑或发表见解。
斗转星移近三十载,当年讲台下听讲的学生换位到了台上,成了喋喋侃侃的讲者。
当年也曾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嘴里衔着包或酥饼——多数时是酥饼,它价廉物美,6分钱比脸盘还大的一枚,外焦里脆,咬一口,碎末儿轻轻往下掉。而面包,价格比它整整多1角,虽一月国家补贴十几元伙食费,每天拿它做早点还是觉得太奢侈,即便它的果酱夹心香甜美味到家了。
咬着大饼进教室时,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已先一步到达了。黑格尔马克思李白孟浩然,美学抑或文学的气息弥漫整个课堂。大饼的脆香是格格不入这一氛围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饿着肚子哪有心思听课,酥饼余温尚存吃起来口感才好,放凉了咬起来硬梆梆不说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教授们深谙青年一代更要尊奉“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这一真理,大度地对领土内埋头啃大饼的景象视而不见,甚至温和提醒慢慢吃别噎着喝口水之类。
教授们真的是大师风范虚怀若谷,对上课迟到的吃东西的同学少有责备不说,上午最后一节课,总会留出十多分钟给饥肠响如鼓的学生奔跑去食堂买饭。课程是不会耽误的,学生们自愿放弃课间休息时间,教授们不辞劳苦地争分夺秒讲,一边在性急顽皮的男生放肆地敲响课桌里的饭盒瓷碗时,慈爱长者的好脾气温声细语:“还有一小点内容,放心吧,会如期下课,不耽误大家买饭。”这样的安抚总是很见效,满教室青春的面容顿时舒展开来,而食堂饭菜香气已蒸腾于脑海了,米饭选哪样菜好吃又省钱?要么2两面条加一个肉饼?或者炒面皮吧让师傅多放点辣椒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境与教授亲切的面容一起模糊遥远……
当年教授们讲台上俯瞰,为我们的浮躁少礼,摇头叹息忧心忡忡过吗?当时没去站在他们角度想,只略略惭愧不安,低头匆匆吃掉食物,顾不上也不好意思仰头直视他们的目光。就算对视了,以当日的懵懂浅陋,也只会是轻吐一下舌头,大而化之的歉意表情回报教授的豁达放任。
时光飞度,几十载岁月磨砺,而今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教室这一张张青春面孔,恍然年少的自己就在其中,注视台上中年的自己。突然就笑了,不必杞人忧天,少年们自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