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二十五年后老龙故乡

编辑推荐 二十五年后老龙故乡


作者:湘西古痴 秀才,24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6发表时间:2017-02-19 10:27:15
摘要:我写的长篇故事《德山老龙》已经定型,到老龙故乡拍摄相关的照片,结果……

87年10月分我到老龙的故乡时,那里是个山里的小乡镇,坪坝地方小而且少。大部分村民是居住在大山上,偏远、希散、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困难户较多。不过,这里的土家族人热情好客是很少见的。乡政府、供销社、学校、医院、乡企都是70年代的建筑,简单不美观。那个时候“丁”字形街道初步形成了。不过都是些低矮狭窄、参差不齐的木房。主要是小商店、餐饮、缝纫。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龙洞、十二坪、雪花山、诡使洞、五姊妹隗。还有那“丁”字中心口边的朴树。六十多年前,贺龙、肖克在这棵树下发表演讲,号召土家兄弟参加红军,是历史的见证,有很深远的纪念价值。八十年代初乡政府在树根周围用水泥砌起一个圆形的台,围着这棵参天大树。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也方便了游人在树下留影。
   2013年12月30日,天气晴好,我趁着老爸在县城还没有回来,有点时间,上午11:30钟,顶着冬日的娇阳,骑着自行车去老龙的故乡。想这次认真地拍下魂牵梦绕的老龙景点。从千工坝一进去,山就极狭,人车在公路上如一双手掌捧着伺机而逃小动物,虽然是水泥路面,但公路不宽,上下坡多,弯道小而急,骑在车上汗水不停地冒,我不停地告诉自己“小心,小心啊”。经过艰苦的骑行,14点才到老龙洞。累得一双脚麻木、疼痛难忍,人快要瘫倒在地上了。
   不来还好,来了是“冰棍捅屁眼——冷了一阕腰”。原来。老龙洞外的公路旁新修一座长方形的木质凉亭,挡住了老龙洞,也毁掉了老龙井。我只好把自行车停放在凉亭里面。下老龙洞的沟旁倒是多了一块青石小碑。铭文为“酬谢龙恩”,是北溶人立的。我没有仔细地看铭文就拍下了。下了沟,朝洞口望去,不见了当年的“老龙洞”三个狂草字,而是新修了一条龙头状洞口。我连拍了几张照片,几度惋惜地走出来。新修的洋楼挡住了十二坪的视线和角度,到十二坪去又不方便,我矛盾了好久,决定不拍十二坪。
   我推着“沉重”的自行车,缓缓地上了去乡政府的斜坡,“丁”字行的街道已经定型,两旁都是这几年新建的洋楼,多半是两层的。这天恰逢学生来上学,街上的人很多。临街的都是门面,多数是商店、超市、餐饮,显得繁华富足气派,和二十五年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溪的两边防洪堤也完工了。乡政府和老供销社还是七十年代的建筑。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一个都不认识。
   我扶着单车,站在乡政府前面的停车场里,观看“丁”字口边的朴树。原先想拍一张照的,现在心正凉着呢。这棵富有纪念意义的朴树夹在新建的洋楼缝隙里,仅仅只能让树杆艰难地伸出来,光秃秃的枝干似乎早就没有生命。我凝视着好像在挣扎、在哭诉的朴树,我的心也好像刀在扎,像在流血。
   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不可能让历史永远停留在某个时期。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淹没古代文明也是必然的。谁也没有力量阻挡社会的发展。然而,我泣血疾呼:快速发展的今天,给历史文化遗产留出一点立足之地吧。
   我心里阵阵涌出莫名的伤感、刺痛、悔恨。“早知道是这样子,我不该来的。”我放弃了其他景点的拍摄,怏怏地骑车往回赶。一路上走走歇歇,到了苟家坪,公路旁边有一栋单独的木屋,岩塔边坐着和我一般大小的男人。我向他打听当地的几个熟人。他问我说:“你到里面做点什么呢?”我真的不好回答。“我说了,你会觉得十分好笑,来回用了六个多时候,仅仅只是为了拍几张照片。而且事与愿违,只拍到一张老龙洞。”
  
   2014年1月6日记录于家乡
   2014年2月18日发表于珠海

共 1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介绍了作者故乡老龙的状况,突出了这里藏着的具有文化价值的“遗迹”。到了2013年,作者回家,兴致勃勃地寻找这些遗迹,希望拍摄到有价值意义的照片。文章写了作者一路的见闻,这些见闻表现出了老龙的变化,变化中现代物质的富有表现得鲜明,可是对文化文化遗迹的表现却很淡了。作者在文章结尾部分发出的号召,是值得今天的建设者们思考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2-19 22:08:59
  “谁也没有力量阻挡社会的发展。然而,我泣血疾呼:快速发展的今天,给历史文化遗产留出一点立足之地吧。”是的,社会不发展不行,但是,发展中必须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根和人类的发展历程,从中去获得营养。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