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买单(杂文)
买单(杂文)
作者:兵心
今天,我想说的“买単”,不是日常生活中相互买卖的关系,而是事关人伦天理,抚养与赡养道德意义上的“买单”。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有点沉重,也有点汗颜,更有点让我们的先人蒙羞。
子曰:“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
芸芸众生,皆可以此为做人之根本,更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思想源泉。然而,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失掉了此根本,枯竭了此思想源泉。继而,被更多崇拜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拜权主义所充斥,离忠孝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越走越远,难免让人感慨深思!
远的大的道理不说,就说说身边经常耳闻目详,习以为常的人和事吧,它足以窥见一斑!
在我的亲朋圈里,战友群里,以及三五挚友茶余酒后的絮叨中,时常议论一个话题:我们这一代,至今节俭,买打折的,买低廉的,想方设法的攒下一分分的钱,然后去倾力的补贴给子女们。可是,他们能理解吗?能懂得一点感恩吗?
孩子们大了,结婚成家了,想自立门户,潜心于二人世界或三口之欢,这本也无可非议。
可在老人们眼中,他们仍是孩子。明知他们已经过着富足、前卫、潮流的生活。却依然义无反顾地,节衣缩食地接济他们。这可能就是世间难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
每次不请自来的登门,事先也不知要谋划多久。起五更睡半夜精心制作的包子,馒头,我们已奉为可口的食物,可专程给孩子们送去后,他们却放在一边,不霄一顾,更不要说声礼节性的谢谢了。
毫无计划性的大手大脚乱花钱,已成了他们理财的病态。当看着那些随处可见,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吃不完乱扔的五花八门的小食品。在我们眼里闪现出的,那就是大米白面,一大块猪肉、各种蔬菜水果。
好好的衣服,甚至还没有洗过一水呢,说是赶不上时髦,随手就扔进了垃圾桶。数不尽的化妆品,有的刚打开,说是味道不好,再扔掉重买。看了真让人心痛,这不就是白白的扔钱吗!
再看冰箱里,天南海北的东西塞的满满的,可谓鸡鱼肉蛋应有尽有。可偏偏都懒的去动手做饭,不是要外卖就是下馆子。他们虽然挣的钱比我们多,到头来还是月月光,甚至连交水电费的钱还要让我们代交。
这世上,只有无心的儿女,沒有狠心的爹娘。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为了孩子可谓一如既往,心思用尽。我们给予他们的是倾情倾心,而他们给予我们的,只不过就是一点钱,一个电话,甚至于常回家看看,陪伴吃顿饭,说说话都成为一种奢侈和期待。
对儿女的牵旸挂肚,会化成一种无声的爱的行为。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惜花钱,买当地市场上最好最新鲜的食物送给孩子。可他们却从营养学的理论教育我们说,异地的东西对身体最好。当我们利用难得的外出机会,给他们带回精心挑选的礼物时,他们的眼光已瞄准了国外的产品……
为了孩子,什么都舍得买,不惜卖掉青春,甚至于甘愿用生命去买单。因为,我们心里明白,那是一种担当和传承的责任。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知识爆炸、闪电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即使丰衣足食,也不应忘记老祖宗传下来的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优良传统。
于是乎,我在思。我们是历经国家困难时期的一代人,当然知道对当今来之不易幸福感的珍重。对节约一分钱,一寸布,一粒米,一度电甚至于一滴水,都存有一种质朴的情感。可这些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特别大多又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娇子。父母的自小娇生惯养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庭与社会的优越感等原由,给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打上了唯我独尊,唯我自大,唯我自优和唯命事从的优越感。
于是乎,我想起了那个“子不教,父之过”的哲思。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世代承先启后的优良传统的传承,不能因时代的变化而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而断挡。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怎能不汗颜,又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列祖列宗!
痛定思疼,理应反思我们的教子之过,更应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屏弃溺爱和私欲的贪婪。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更是承先启后国家的未来。
薪火相传,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单有义务为孩子的成人成婚去甘于买单。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对社会担当的责任,教育引导好孩子,成为子承父业的有为之才去买单。
时不我待呀!我们必须要尽快的教会他们放眼格局谋化未来,谋化自己的人生之路。必经,我们不能当他们一辈子的“老母鸡”,我们总有老的那一天。
当笑对夕阳西下,一个佝偻的身影,被一缕斜阳无限拉长的时刻,我眸然回首,好像明白了什么。是哬,我们这一辈子为什么总是为别人活着呢?为什么不能在有生之年,吃尽自己所想,走遍自己所去,也为自己迟来的精彩人生买回单呢?再想不明白就白活了!
我们不奢望大富大贵,只想把压抑心底的一句心里话说出来:孩子,为了扶养你长大,我们含辛茹苦地为你买了大半辈子单。在我们暮年的路上,你能否像我们对你那样,为我们的变老买单吗?

向雨荷老师问好!遥祝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