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小渭庄轶事

精品 小渭庄轶事


作者:风也悄悄 秀才,172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5发表时间:2017-02-19 19:18:28

小渭庄处于深山之中。两条山溪在庄前汩汩流淌。一溪从高高的关山之巅飞泻而下,气势磅礴,狂涌的山溪夹裹着松软的泥沙,把河水揽合得混浊而又放荡。另一溪从幽远的山谷源远流长而来,情景截然不同,水流平缓、波平浪静,途经山谷之中,历经沙石的一再澄清,一再过滤,水清如镜,游鱼可数,即便是在暴雨山洪的季节也能独自的保持着那份清幽与纯净。两川溪流经过无数年的沉淀,各自的秉性更加明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渭庄前狭窄的沟谷强行地揽合在一起,互不融洽的秉性经历了数千年的磨合方才无可奈何地汇成一江激流。这时那放浪的声响恰似浊者的狂啸,又如清者的哀嚎。
   渭庄主人原来的住宅离此有十数里之遥,那已经算得上是一处华贵的豪宅,四合天井,曲径通幽,亭台楼廓,无处不体现主人的殷实富有,是许多人向往而又望尘莫及的所在。主人早年从江西迁移而来,过惯了流亡生活,对突然拥有的安定居所自然十分珍惜。节衣缩食,勤巴苦挣,几年下来也小有积蓄。由此,主人更是勤勤恳恳,开山垦荒,购置田地,很快富甲一方。可主人毕竟是外来户,无根基可言,屡屡受当地土著人的欺压。主人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强龙难压地头蛇,要想立足不在地方上建树些势力日久天长将无立锥之地,于是他一边忍气吞声与当地土著人周旋,一边遍访名师,企图把自己初晓世事的儿子调教成才,将来谋得一官半职,以光耀门庭。
   受聘执教的张先生系平越府余庆司龙家坝人氏。早年师从江阴书院黄老先生,对《四书》、《五经》颇有研究,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张先生却秉性孤傲,深居简出,不好招摇。庄主初顾庐舍,张先生避而不与其相见,只让家人告之自己早已外走他乡。庄主为子求师心切,随后又携子数度往先生府上相邀,精诚所至,张先生终于应允了。
   张先生为其弟子起名“旭”,取旭日东升之意。实则是他真正的看重了旭的聪慧与睿智,认定是可树之才。旭自幼职慧过人,才思敏捷,先生教导课目,过目不忘,恰逢当此时时兴新学运动,张先生倾其己之所能,不仅教授国文,也附带教授其算术、音乐、美术之类的课程。旭刚过十岁,便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后由张先生保举并陪读于县立中学堂。旭在县立中学读书期间,张先生不负老庄主之托,始终不离左右,兼顾旭的饮食起居,兼督德行修为,因而,先生与旭情同父子。旭中学毕业之时已介一十五岁,出落得眉清目秀,修行也斯斯文文,好一介儒雅后生,真是人见人爱,县国立中学的校长十分器重他,又举荐他到省立黄齐琛先生的达德学堂深造。旭果不负厚望,在达德学堂读书期间,专心致志,全心全意钻研书本,学习成绩始终居于同年级之首,还与当时的王若飞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达德学堂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向学生传播新思想,旭在与王若飞等一批进步学生的相濡以沫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怀着无比的敬仰之情。
   可旭最终未能走上革命之路,北伐革命斗争进行到艰苦卓绝的时候,旭也曾立下了投笔从戎投身革命的志向,岂知他的这种思想与其父一心光耀门庭的想法背道而驰,于是老庄主千里迢迢差人前往省城把他招回罗卜汝家中,以自己年迈为由,硬把若大的家业交附与他执管。旭的心中苦不堪言,本想求救于教父张先生,岂知张先生原本就崇尚中庸之道,对新的思潮也大加抨击。旭见报国无望,心灰意冷。被动地从父亲手中接管了那方圆数十里的田产和家业。
   旭二十岁那年,凭媒妁之言,与当时全县颇具名气的白老爷的千金联姻,并仰仗白老爷与县长郭天爷的特殊交情,为旭谋得了区长之职位。可旭志不在仕途,自然对区长一职不当回事,被动地应酬于其中,虽在其位却少谋其政,与官府之内的那些勾当更是格格不入,当郭天爷下野为民,他的区长之职自然也就不了了之。旭并不沮丧,反庆幸无官一身轻,那时老庄主已然撒手人寰,于是他自作主张大兴土木,新建华宅于两溪交汇处的开阔地带,起名曰“小渭庄”。渭庄之意原本不与人知晓,后是张先生看出了其中端倪,悄悄与人言说,那时张先生年势已高,经过对旭前前后后所经历世事的思考,也为当初没有随旭的意愿而悔恨不已,今日旭的行为显然有归隐山中,自享清闲,以待天时之意。
   张先生好引经据典,他说当年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最终得武王重用,助其成就一番霸业。而关山、石笋二溪交汇之地,虽非泾渭,却又情似泾渭,两条奔流的山溪,一清一浊,泾渭分明。旭退隐山中一隅,闭门休客,等待明主垂青,与当年姜子牙之志无异,目的自然是施展一腔宏才大志。起名小渭庄,足以见其志向之明晰,清者自清,大有不与混浊世风同流合污的深刻寓意。

共 18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简洁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小渭庄”的由来。从庄前泾渭分明、一清一浊的两条山溪写起,描述了老庄主从江西迁移来之后,为在地方上立足,大力培育子嗣,望其光耀门庭的经过。其子聪慧,老师尽心竭力教授知识,并保举陪读县立中学。后省立学堂深造学成,本想投笔从戎投身革命,却被父亲“骗”回家中,接管家业。再后来,任区长,终因不愿走仕途道路,变得“无官一身轻”。老庄主过世后,其子在两溪交汇处的开阔地带,建造华宅归隐,起名“小渭庄”,寓意不与混浊世风同流合污。叙事完整,寓意深刻。拜读欣赏!【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2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2-19 19:23:48
  文笔很好,祝作者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2-19 22:01:33
  谢谢编辑老师!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20 23:09:06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2-21 17:44:00
  谢谢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