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韵】过年纪事(散文)

编辑推荐 【清韵】过年纪事(散文)


作者:建仕 童生,8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5发表时间:2017-02-19 20:47:31

今天是公历的二月十二日,再过两天便是农历的正月十八日,吃了落灯面,轻轻将岁月的日子翻过,新的日历将开始新一年的生活。突然感叹,岁月竞然如此匆匆,过年,已然成为了回忆!
   记得公历二零一七年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下午二时,单位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年终表彰大会,不同岗位的先进个人作了发言,领导作了年终总结报告,宣读了来年的工作计划,布置了春节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宣布放年假了。干部职工分取了一些年终福利,大家欢欢喜喜回家过年了。
   当我回到老家时,父亲正在门前院子外劈着柴禾,九十多岁的祖母在灶门口烧着火,母亲正包着馒头。超前几天,我就与母亲说了:今年就不要在家蒸馒了,我到街上加工好带回来就是。母亲已是七十五岁的人了,身体也不如从前,我要她多休息才是,可她又舍不得父亲从地里挖上来的那么多萝卜,说还是在家做一些馒头吧,这样也有一点儿过年的味道。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四,父亲与我说:要是往年,你祖父在世时,他要进行祭灶神。而现在我就只是点点清香向灶神拜拜而已。我告诉父亲:如今人家条件都比较好了,许多农民都居住到小区或城郊去了,有的人家也没有大灶了,谁还敬神呢!再说年轻人也不相信这些,只要自己心地善良,多做一些好事,自然会吉祥平安的。父亲又告诉我:今天也是掸尘的日子,上午,已将家里与前后的院子大几上打扫了一下,有的地方要到三十再说了。我又关照他:要注意安全,窗户上够不着的地方就不要上去擦洗。在我回媳妇店里时,父亲又将从豆腐坊里买来的豆腐切了部分让我带到街上的店里,说是比街上买的要有味道实惠些。这不由得勾起我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豆腐坊磨豆腐的情景来:
   那时每当过年前,祖父会早早泡好自家种的黄豆,挑着两只桶到村里一家专磨豆腐的人家去磨豆腐,先用磨子磨好后,再到大灶上烧浆,然后是点卤,再一勺子一勺子装到豆腐模框中加压,卤点得不大不小,压得不老不嫩,切好后,用两只大筛子挑回家,回来一块一块放到腊水中,一直可吃到春天都不坏。现在都是机器加工,虽然技术先进了,但再也找不到那半夜祖父把我叫醒,喝那又香又甜热气腾腾的豆浆感觉了。
   腊月二十五,由于我工作工种与别人不一样,又去单位忙碌了一会。这天天气很好,母亲在老家把被褥拆下洗得干干净净,并将祖母与我的床铺都整理得清清爽爽,其实,我也只有除夕与初一在老家住上两宿。但不管是从前生活贫困拮据,还是如今生活条件优越,母亲总是要以洁净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让我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感受到那焕然一新的温暖!
   二十六这天下午抽空去理了发,关于童年的过年洗澡就不说了,一个冬天,只有到过年才去洗一次,现在在家随时都可以洗到热水澡。关于理发,说起来好笑,小时候应该叫剃头,那时是用一种老式的推子,一般都是用剪刀剪,用刀刮,剃头师傅将剃刀在衣服上擦一擦,或在挂在门上的长皮革上刮几下,然后按住头,将头发一刀刀刮下,看着那闪着寒光雪亮的刀,我心里会害怕,所以,小时候到过年就怕剃头,总是在父亲,母亲的哄说下,才跟着祖父去剃了头,再到街上唯一的一家名叫“老虎灶”的澡堂去洗澡,随着年岁的增长,过去的一切似乎很久远了,现在只留下一份对逝去岁月的感怀和深深的眷恋。
   从二十七到三十,我都在媳妇的店里帮着做生意,大街上人潮涌动,人来人往,红红的灯笼,吉祥如意的对联,各种各样的福字(年画却少见了),人们为自己,为亲朋物色着一份份浓浓的心意,处处洋溢着新春佳节到来的喜庆。二十八的下午,按照礼节,我给岳父母送去一些年礼和红包,又给舅侄与姨侄一人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这也是我每年都会做的一件事,我认为这是一种深情的关爱与希望。
   二十九的晚上,做完一天的生意后,来店里的人慢慢稀少了,我在店里的正厅中间放一贡桌,在贡桌上放好早晨媳妇早就准备好的一只鸡,一条大青鱼,一块长方形的肋条肉,今年是鸡年,把鸡放在中间,再把不知何年长辈请来的财神菩萨请到贡桌的中央,在菩萨前面左右蜡烛台上点上红红的蜡烛,中间香炉上点上香,这是前辈每年年底必须郑重完成的事情,磕头,以表心愿,这是一种美好的祈祷,但求年年生意兴隆,事事顺利!
   大年三十,做生意忙到中午,我与媳妇要回老家祭祖,只得将店门临时打烊一会。祖母已在院里盼望我们归来,弟弟也从远方放假回来了,孩子们也早已到家,我与媳妇一到家就整理好桌椅,端上父母早已做好的饭菜,同样点上高高的蜡烛与香火,全家一一向祖先嗑头,然后烧上纸钱,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习俗,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社会如何变迁,这个习俗至今都还未改变,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
   下午,媳妇做着生意,我将店前后的八扇大门上贴上福字,灯笼在腊月二十时就已挂上,接着按照媳妇吩咐,又来到原来的酒店里敬一下观音与弥勒菩萨,燃放了两只鞭炮,看着那袅袅香烟,虽握不着,但我知道,年来了,但究竟什么是年,都没人能说清,但不过,这里曾是我创业之初的地方,我不会忘记,这里曾是我艰苦和希望之所在,它与我已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傍晚时分,天已黑了,我与媳妇换上去年过年时的新衣与鞋袜,在人家的烟花爆竹声中回到老家,此时已灯火辉煌,父亲已贴好了福字,家中窗明几净,楼上楼下大门上的“金童玉女”作辑微笑着,我们一家八口,上有祖母与父母,下有儿子儿媳与孙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饺子,我分别给长辈和晚辈每人一个红包,这也是我每年三十必须礼到的事项。晚饭以后,便是举行敬菩萨的仪式,楼上是送子观音与华陀等菩萨,楼下是福禄寿喜财以及住宅菩萨,厢房有灶神与猪圈菩萨。我与母亲摆放好水果盘与糕点盘,父亲点上红红的蜡烛,分别点上三柱香,三嗑头,祈求新年一帆风顺,四季平安!儿子带孙子燃放鞭炮,希望上天给家人,给世人带来幸福和安康!接着是看春晚。我又查看了一下大人与孩子们新年要穿的衣着,关照父母亲正月来人要发的烟与礼品,直到近十一点才安然进入梦乡。
   初一早晨,我按平时的日常习惯,六点不到就起床了,先到祖母房里,喊一声“奶奶”,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又来到父母房里,叫一声“爹妈”,祝愿双亲健康快乐!早餐以后,我与媳妇带着孩子们到邻里间相互拜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祝愿长辈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在手机微信里互发着吉祥如意的话语。下午是去舅父母家拜年,以往都是初三去,今年年前十几位表兄妹约好在初一下午,免得你来他去,让舅父母天天忙,这样集中也比较热闹些,如今都有轿车,来去也较方便。
   按照规矩,初二是去岳父家,媳妇的门店靠近娘家,我去拜了岳父的年后,就开店门营业了,到不是为了挣钱,一年到头,大部分来店做生意的都是熟人,为方便正月里来去拜年走亲戚的人们,正好互道“新年好!”
   初四,是我最难忘怀最开心的一天,这天,我参加了高中同学三十年聚会活动,让我又见到了失去几十年的老师与同学们,我本来就容易动感情,见到老师与同学们后,更是控制不住自己,说了许多感谢的话,我深深知道,饭后一别,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再能相聚,也许今生不会再重逢,那种久别重逢后又依依不舍之情,在这里我真是难以形容与描述。
   过了初五财神日,初七按国家规定,政府与银行等单位就正式上班,我虽不是什么公务员,但初七也去单位报道了。初八,中层以上的人员参加了开工典礼大会,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昨天的元宵节也没往年的丰富多彩,而年就这样过去了,新的日历将开始新一年的篇章。我想:每年过年都有写不完的事,虽然如今物质丰富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年味”也在不断演变中,但只要人们对家的爱,对乡土的眷恋没有变,那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望将会一直存在。而往年的“年味”将会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飘在我的记忆中!
  
   落笔于农历丁酉年正月十六日
  

共 31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见文友细腻的笔墨,顿觉熟悉而亲切,娓娓道来的风格依旧。是呀,关于过年的种种已成回忆了,可回忆中的年味却是深刻的。每次读文友的文章,那种家的感觉和温馨特别浓烈,孝道在文友的文章里尽显其中。还有每次提到的单位、同事、师生之情,总是让人感动其中。看起来琐碎,其实是文友对于人生的解读。所有的所有源于我们生在繁荣的祖国的怀抱中,才使我们的生活按部就班,一年更比一年好。在此祝愿文友来年文笔丰腴,佳作连连。好文欣赏,力荐佳作,敬请品读。【编辑:项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7-02-19 20:56:11
  岁月匆匆,一年一年成为过去,但对新生活的向往依然不变。
项梅
2 楼        文友:项梅        2017-02-19 21:03:40
  文风依旧,倍觉亲切,感恩您一路的支持!
项梅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2-19 22:42:57
  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中:宣读了来年的工作计划,布置了春节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宣布放年假了。干部职工分取了一些年终福利,大家欢欢喜喜回家过年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清韵        2017-02-20 10:35:31
  欣赏了同名朋友的大作,赞赞赞!
5 楼        文友:清韵        2017-02-20 10:35:45
  欣赏了同名朋友的大作,赞赞赞!
6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02-20 15:48:17
  亲情满满忆过年,
   温馨和谐成华篇。
   但愿人间春常在,
   文化传承到永远。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