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杯】呼兰河源头落日下的情思
设若,不是萧红的一部《呼兰河传》,呼兰河,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吗?会让我们这些喜欢游走在文史之间的写作者们这么心驰神往吗?由是,我们不知道该说是呼兰河沾了萧红的光儿,还是这条母亲河滋养了萧红的灵气。
记得,到哈尔滨参观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的同时,就有了要亲眼目睹萧红笔下的呼兰河真实面貌的渴望。那是带着一种近似于朝圣者的虔诚,因为萧红“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的名气,也因为她坎坷、寂寞、不幸福多舛的命运,更因为她豪迈的,战斗的,革命的而早逝的英年。
因为行程紧张的原因,在哈尔滨,我们几乎是与呼兰河擦肩而过,经过呼兰河时,车速快得让我相机的镜头里只留下桥的栏杆和一片恍惚的白……感觉挺遗憾的,也在心里暗暗地埋怨司机为什么不稍微停车一会儿,让我们与呼兰河能有那么哪怕是几十秒的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好啊。
殊不知我们采风的目的地是伊春市的桃山庄,这里素有“兴安之巅,呼兰之源”的称谓。原来,我们从哈尔滨到桃山,相对呼兰河而言,其实就是一次逆流而上的溯源之旅。
当得知呼兰河发源于桃山,我们当时在萧红故居与呼兰河擦肩而过时产生沉郁的遗憾竟然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竟然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尽管我们桃山的采风里没有呼兰河源头观光这项内容,但是桃山林业局的文联褚主席亲切地告诉我们,没关系,呼兰河就流经桃山庄,很容易看到的。
在参观完桃山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当天晚饭之前,我和几个爱好摄影的散文作家就约定好了,一定要在日落之前赶到呼兰河边,拍摄呼兰河日落的景象。看看天色,我们几个胡乱地扒拉了几口饭,背起相机便匆匆忙忙地赶到了目的地。
看到呼兰河了!尽管没有在哈尔滨时看到的呼兰河那么宽阔和壮观,视觉中,它就是一条极其普通的河流,既不汹涌澎湃,也不滚滚而来,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河水舒舒缓缓地安安静静地从桃山庄流过……但,我兴奋的程度却丝毫没有减弱,这里就是养育那个艺术生命不死的杰出作家萧红的母亲河的源头!
安静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树林,树的影子在黄昏的光景里很清晰,清晰得如同生长在呼兰河里,呼兰河随即变成了一片平整安静的土地,呵护般地生养着这些默默无语的生灵。那些树也排列整齐地经年累月地注视着呼兰河,难说不是一种深度的沉浸。我说不清楚这种沉浸是那些树们对呼兰河表达的敬意抑或是感恩,还是深度的一种依恋。可是,依着我善于胡思乱想的思维习惯看来,这种沉浸一如桃山人对这条河热爱和保护的程度。于是我们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水质,有捧上一口就想喝的冲动;还有河流上那些闲适的鹅群们有序地排列着各种方阵嬉戏的场面,成为呼兰河源头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
手里的相机,跟随着不变的步伐,更是追随着心灵的方向,在不停地转换着地点,不停地变换着角度,欲拍摄出最美的呼兰河落日,也无愧于这条自己心仪已久的河流,不愧对这条河流滋养的伟大女性萧红。我追随着落日,像追随着自己的偶像;这样想着时,心里油然而生出对这条河流敬重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凝重而深刻的,没有丝毫的矫情,那是真实而真诚的的敬重……
而拍摄呼兰河上的落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也许是遭遇了多日的干旱,河道里的水明显地少了许多,那些裸露的河床证明了这一点。多少个角度的转换都不起作用,眼看着西天的太阳渐渐下沉,我的心也跟着下沉……为了在更宽阔的河面上,拍到即将下沉的落日,我加快脚步顺着河提向上游行进,不曾想上游河面宽阔的地方竟然看不到落日的影子,望着西天还在下沉的太阳,我心里焦急情绪开始蔓延,大脑也在高速地旋转……也许真的应了那句成语“急中生智”,我突然间想起,来的时候观察到河道的一个拐弯处能够看到水面上落日的影像,尽管落日的效果并不理想。可是,有,总比没有强啊。于是我急转掉头、带着小跑向河道的拐弯处奔去。
河面上,落日影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的清晰、那样浓重。那是些橘红色的碎影,好像一碗金黄色的染料泼在河面上残留的痕迹。可是我不嫌弃,或者说我已经不再奢求更完美的落日了,只要能在呼兰河上拍到落日,哪怕是落日的余晖,我也感到欣慰不已。于是我蹲着、半蹲着甚至是趴着,可是那落日似乎像跟我捉迷藏一样,我越是尽量寻找最佳拍摄的角度,它越是偏离我的的拍摄路线,逼着我实在没办法了,就是循着它的轨迹,能拍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吧。
许是想法上的变化,当我顺其自然地拍摄的时候,那河面上的落日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竟然变得乖巧起来,不躲也不藏。就在我不停地按动快门的瞬间,它含羞却并不遮掩地走入了我镜头。想想,是我心太急的缘故,并不是落日不配合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真是绝顶的哲理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盯着相机视窗的眼睛开始发酸;落日可能也是累了,眼神也开始逐渐地黯淡了下来。后来,终于沉不住气,从我紧紧盯住它的视线里迅速地逃离。我的感觉里,它是突然那么一下子便滑落到地平线的下面。留下的余晖在云层的间隙处闪射出金子般的光芒,西天红了,从绯红到浅红,最后是暗红……当最后的一丝红衔接了暮色,那暮色,起先是很沉稳、缓缓地下落,之后便像巨大的帷幕,垂直状地急速下落,以汹涌的方式在提示着呼兰河夜晚的降临……
说心里话,呼兰河源头上的落日并不是很美,相对于其他那些名震天下的河流上的落日那种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景象而言,它,的确有了小巫见大巫之感,或者说连小巫都谈不上。可是我却还是极度地钟情于呼兰河上的落日,它尽管不壮美,但却有着婉约般的凄美,它以碎金的形式散落河面之上给人以丰富的遥想——前尘往事中,些许失落,些许感伤、些许的憧憬……它不浑圆,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美,却散射着一种汇聚智慧的启迪,一种超脱凡尘的潇洒,一种跨越世俗的力量。而这种美是直抵心灵的,它跟心灵中积淀的人文与历史交汇,凝结成一种始终坚定的信仰。
似乎,有河发源的地方总是跟文明的发祥有关,尼罗河、亚马逊河、塞纳河、黄河……无一例外地成为一个民族繁衍发展的标识。那么呼兰河呢,在桃山发源,让这个不起眼的桃山小镇的文化发展状况以及文明程度大大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况且,呼兰河,那可是滋养着赫赫有名的中华杰出的女性萧红的母亲河啊!由此,我又怎么能不出示深深的敬意——给这个文化氛围浓郁的林区小镇桃山!给这条孕育文明滋养文化的历史之河——呼兰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