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 最初的日子 (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 最初的日子 (随笔)


作者:若水一生 童生,70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8发表时间:2017-02-21 09:01:12

有些东西,丢失了,如果运气好,能找回。
   有些东西,流失了,就永远离你而去。时间,岁月,消逝就回不去。于是,白云苍狗,再回首,已是百年。
   也许我从来就不是个安分的人。总不甘心自己过往的日子像一股青烟,随着时间岁月的消逝而无影无踪。于是,我经常喋喋不休,经常滔滔不绝,在茶余,在饭后,将自己在江永当知青的经历,将当年的那些委屈和困惑,那些艰苦和痛苦,那些不甘和恐惧……那些,我的知青岁月,当故事,当笑话,说给身旁人听。我很清楚,自己是想凭籍那些回忆,拖住时间的尾巴。
   最初的日子,我们年轻。大的十八九,小的十五六。除了向贫下中农学习怎样持锄握刀,怎样习惯粪香之外,高中的学长学姐会去办识字班,而自己还须补充文化知识的初中小子小妞,则会去教歌,让村姑们掌握很多新歌,以便她们在迎娶送嫁时尖着嗓子,用原生态的假音显摆,去将对方打得溃不成军。
   最初的日子,我最讨厌的是每周一次的知青民主生活会。最讨厌那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攻讦。那是第一次生活会,一位女生对我说:“***,我给你提个意见。你为什么要总是昂起脑壳,好像很了不起。”靠,那时的我,身高1米51好不好。自小家教,要尊重别人,与人交谈时,要看着他的眼睛。当时队上知青,是人都比我高,为显尊重,费力昂头已很吃亏,竟受批评。难不成要低下“高贵”的头颅,去关注别人的下档。再说我又不认识你,连名字都不知道。
   最初的日子,我因无知而缺乏同情。那一天,出牛粪。同队的高中学姐挑着担子,半途突然将其卸下,蹲下去,脸煞白。我从她身边走过,三四十斤的牛粪挑子直晃悠。心里:哼,想偷懒。
   真是无情啊。至今我都深深愧疚。长大后知道,学姐那天“月事”,我还算人吗?学姐,我今天向你鞠躬道歉,请宽恕,当时我真不懂。
   最初的日子,我们给爸妈写信:“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我们写日记:“我要向**同志一样……”写信,好好好,让家里大人少牵挂。写日记,满纸豪言,句句假语,那是时刻准备着,那是想人家看。那个年代啊,太多人将真话日记写在心的深处。谁会把真心话写出?谁敢!
   最初的日子,出工时,会好奇。小憩时,村姑和学姐坐在一起,而我,会死死地盯着村姑的头,怎么有些白色的小虫虫,在她(她们)的发丝中钻出潜入?我研究,但不敢问。后来知道了,那是头虱。
   最初的日子,我们曾饱受骚扰。一到晚上,总有不速之客。那突如其来的痒痛,会将刚刚入眠的我惊醒。看不见,抓不着,来无影,去无踪。第二天起床,身上又添新疙瘩,疙瘩上有个小红点,痒得钻心。终有一天,给我按住一个,小小的身躯长长滴腿。捏紧,死劲掐,几分钟后松开,想仔细了解了解。妈的,我留着神,它却一个飘移。穷寇都不见了,我再有剩勇,咋追?日子长了,知晓那侠客叫跳蚤。也找到对付它的办法:身上、腿上一有动静,不要慌,手指头沾点唾沫,一按一个准。
   其实,单兵战,漏网者太多。幸亏咱有文化,找来“六六六”,在铺床的稻草上撒上一层。从此告别跳蚤,从此一眠不觉晓。长大后,我就了解了它,“六六六”有强毒,过多接触,会致癌。
   那最初的日子,我背过树。尝过山道弯弯的崎岖,尝过树尾撞在峭壁上的弹力,尝到过因反弹摔倒头撞青石昏迷的滋味。我割过青,尝到过割青后全身红斑高烧七天的滋味——误砍漆树,不幸,我对它过敏。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抄上一段:“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他在辛勤的工作中,他在艰苦的劳动中,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歌词励志,旋律动人。殷秀梅的歌喉更是穿透力强悍,直抵心扉。
   可是,秀梅小姐,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在我(们)最初的日子里,我真没感到,在那晶莹的汗水里,有我的幸福。
   最初的一年要过去了。我也快满16岁。那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初中小子小妞们,那些跨进十九、二十的学长学姐们,想到了什么?
   明年,我们要吃自己的了。今年用工分换来的粮食,能让我吃饱吗!
   最初的日子,我们尝了,痛苦,好玩。我希望,这种痛苦和好玩,不要让我们的后辈去尝。我也坚信,他们不会尝到。有我们尝过,够了。

共 16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回味了当年自己初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的一些往事,那最初的日子让作者饱尝生活的艰辛痛苦,至今回忆起来仍是不堪回首。好在,这些痛苦我们尝过了,这一段历史也不会再重现,我们的后辈们也不再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会有他们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这是那个特殊年代大多数城里青年人的经历,读来令人深思共鸣。推荐共赏。【编辑:草原白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7-02-21 09:04:05
  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有共同的感悟。
   愿若水先生健康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1 12:25:56
  知青生活,是一段别人有意抹去而我们无法忘却的经历。有一些关于知青的小说和电影,都掺杂许多的“假”,看过后令人很不是滋味。谢谢白杨的编辑、留评。
2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7-02-21 09:05:16
  期待作者更多佳作丰富柳岸,灿烂江山。
3 楼        文友:老百        2017-02-21 10:23:31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呀汇成歌。
   曾经的过去,难忘的记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1 12:28:03
  真羡慕现在的孩子,比起他们的长辈,实在太幸福。
4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7-02-21 10:29:56
  最初的日子,痛苦,好玩。那段特殊的岁月,不愿、不忍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娴熟、幽默的文字将特殊的经历娓娓道来,妙棋横生,意味深长。欣赏若水老师佳作。问候若水老师,写作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1 12:32:40
  有过的经历,稍稍打开记忆库,便会如潮水般涌出。谢谢默默--一个后生晚辈,却能越过代沟,仔细阅读我的文章。谢谢鼓励。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2-21 23:07:17
  那会儿你们真是太苦了
回复5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3 12:51:08
  肉体上的苦,是劳其筋骨,人生必经之过程,但实在提前得有些早了。精神上的苦,才是折磨和摧残,才真是苦。
6 楼        文友:枫林过客        2017-02-23 09:18:18
  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一段历史,也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个人记忆。作为过来人,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泪水,也与知青们演绎着许多鲜活的故事。于今,很多影视剧在广泛地表现这一题材,其实这是局外人在消费知青这二字,显得笨拙虚假啊!知青影视由知青自己写,一定更生动鲜活,而若水一生的文字正是有益的尝试。
回复6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3 12:53:59
  正视历史,勿忘历史,不是几句空洞的口号就行。历史需要细节去演绎,才会有真实。
7 楼        文友:雨片        2017-02-23 15:01:41
  在记忆里寻找那些牵挂的事物跟永不褪色的情长。
在蓝天下,在太阳的故乡边,梦境又像一扇门,我进去了。
回复7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3 15:51:02
  多谢雨片驻足留评。
8 楼        文友:远山暮雪        2017-02-25 07:28:18
  我们这代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同感共鸣。相信以后是绝版了。经历就是财富,我们失去的是深造升腾,但却锻铸了正义不屈的人格,人的人格与人的地位或金钱可能画不等号。一个蹬三轮车的老人白方礼,从70多岁一直到躺在病床前,20多年把他挣来的30多万辛苦钱几乎全部捐给了苦难的孩子,自己每天就吃方便面或啃几口没有菜的冷馒头。再看看已经揪出来的大小老虎们,白方礼感到中国,让多少人为之动容泪下。对那些老虎们人人喊打,口诛笔伐。人格卑微与高崇差价就这么大。敬佩老师的人格,学习老师的文风。
回复8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5 08:23:59
  经历过苦难,饱受过歧视,我们被岁月的石碾挤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坚韧不拔,没有所谓的红基因,活得并不差。
9 楼        文友:梓郁        2017-02-28 23:03:43
  作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将当年做知青时的经历以及那些委屈和困惑,那些艰苦和痛苦,那些不甘和恐惧娓娓道来,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热激情背后的艰辛故事和痛苦感受,读来令人深思和唏嘘。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9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3-01 04:00:39
  谢谢梓郁留评。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长辈经历过什么,因为许多真相都被有意掩盖。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