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佳节来临忆“年火”(杂文随笔)
佳节来临忆“年火”
过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子孙们独有的一种年事祭祀活动,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和结晶。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些农家的孩子就早早地盼着快过年。因为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改善几天好伙食。才能走亲戚挣上“压岁钱”,才能看到红红火火的耍乐、秧歌。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如今过年的“年味”也不次于儿时,甚至比儿时更隆重、更红火。但人们却留恋着儿时那“年味”的感觉。现在,农村家家户户过年依然架“年火”,但架“年火”的来历大家不一定还记得。所以,我把儿时常听老辈人传下来的架“年火”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腊月三十,吃罢早饭第一件事就是架“年火”。我和邻居的几个小伙伴,负责到村南松山上拖来“年火柴”,然后再到打谷场上背来“豆圪结”放在院子中心。看我们把“年火柴”准备好了,父辈们把我们拖回来的松枝一根一根地整理好开始架“年火”。为了逗我们开心,父辈们让我们偷偷地到别的院落看看他们的“年火”是否架好。因为我们老院落户数多自然人口也多,所以每年架的“年火”一定要比别的院子要大些。一是“年火”架大些感觉会带来好运气;二是“年火”架大些燃烧的时间长,便于起得较晚的邻居们烧香祭神。父辈们在架“年火”的时候,他们把夏天就准备好的桑柴拿出来,稳稳当当地放在“年火”中间。为了让“年味”的气氛更浓烈,各家各户还要拿些炮竹塞进架好的“年火”里。
父辈们为什么在夏天,就要早早地准备好架“年火”的桑柴呢?据当地民间传说:古时候,大年初一烧香祭祀并没有架“年火”的说法。后来,为了抢烧头炉香,人们祭祀的活动就一年更比一年起得早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便燃起柴火用来照明。“火神”感到很憋屈,再怎么自己也位列仙班吧?为什么各路诸神都在供桌上享受人间烟火,而我却忙里忙外地给他们干活呢。凡间的人们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于是,本来就是爆脾气的“火神”恼羞成怒。他施展法术,大火气势汹汹地直扑首阳山。炎帝在神龙城,看到“火神”危及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急忙拔起一根桑木砸向火神。火神看到炎帝在此,吓得急急忙忙地落荒而逃。从那开始,人们架“年火”时放桑木就一直流传下来。
后来,炎帝带领人们开荒种黍。使用火的时候,经常告戒人们要敬重“火神”。虽然他老人家脾气爆燥,但“火神”是个通情达理的好神仙。只要得到人们的尊重,“火神”会不计个人得失给人们做事。因此,人们把过年架“年火”称作请“年火”。并且从初一到初三,每天早晚烧香供奉“火神”。最后,才毕恭毕敬地把“火神”送到三叉路口。再烧香、放鞭炮,让“火神”舒舒服服归位安寝。
随着新春佳节来临,人们在新时代的滚滚大潮中,已经把过去的“年味”逐渐地过得扭曲了。其实,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才是真正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丢失的瑰宝,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