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刘姥姥的生存智慧(传统·随笔)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绝对算不上一个主要人物,而且还是“豆芥之微”。她与四大家族来说,根本没什么血缘关系,只是女婿祖上和王夫人家认了一门干亲而已。这位出现在贾府的不速之客,应该说与贾府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的生活极不搭调的。曹雪芹通过塑造刘姥姥这样一个形象,我的理解,无非是通过社会底层的市井人家的小人物来反衬封建豪族的奢华,她三进荣国府也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成为贾府由盛到衰的客观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然而,刘姥姥也绝对是小说刻画的众多人物中特别精彩的一个,她以她特有的穷人的生存智慧,演绎了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她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风趣幽默的语言,憨态可掬的举止,老谋深算的心计,装疯卖傻的表演,特别是她作为底层劳动人民身上具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善良的本性,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也为小说平添了许多情趣,成为小说中别开生面的一道亮丽风景。关于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她身上展现出了的人格魅力和个性光辉,许多专业人士已做过许多论述,也基本定格,我在此单从刘姥姥的处世哲学这个小角度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如果大家还能从中得到些什么的话,实属本人之幸。
一,穷则思变,大胆尝试。她本是个“积年的寡妇”,“只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后来被女婿狗儿家接去“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一家人生活贫困,衣食无着。刘姥姥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的窘境,不再整天埋怨女婿的无能,而是主动放开思路,积极寻求脱贫致富的途径,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苦思冥想之后,她终于寻到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现在就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足见她敢想敢干,试图攀上贾府这门高亲。作为一位神经世故的老人,她不会不知道“侯门深似海”的掌故的,然而,可贵的是不甘贫困的心驱使她走一条希望渺茫的途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姥姥想出这条前途未卜的希望之后,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空想上,也不等不靠自己不争气的女婿,而是身体力行,大胆尝试,说干就干,有枣没枣先棒一杆再说。这便是刘姥姥脱贫致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对于那些正在故步自封,安于现状;只会空想,不敢实践;坐失良机,盲目等靠的人们,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吗?有句话说得好:穷人不是穷,而是不富。只要你敢于冲破保守僵化的观念,解放思想,主动寻找机会,勇于实践,那就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
二,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时真的需要一些幸运。比如我们初次到某机关办事,明明是办事人员举手之劳的事,由于你人地两生,他却要故意刁难一些时日,让你费尽周折。从这一点讲,刘姥姥就要幸运得多。她初到贾府,跪在地上,提出要找周爷(周瑞),一个家奴便搪塞说让她到某个角落等候。如果听了他的搪塞话语,刘姥姥很可能一进荣国府就此画上失败的句号,自然也不会有后面精彩的情节。可幸的是,另一位惜老怜幼好心的家奴,一句话指点迷津,让他们找到了周瑞家的。此刻,又有两种结果摆在刘姥姥的面前,而且两者比例分配各占一半。其一,就像好些发达的市侩一样,周瑞家的一眼看出他们的来意,非常看不起他们,假装想不起来,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自家夫妻不管贾府认亲之事一推了之。那么,刘姥姥将会吃力地背着熟睡的板儿,一路骂骂咧咧,抱怨着豪门家族的为富不仁,回到家里,数落着女婿的无能,接着过一种贫困潦倒的农家生活。北京郊区的菜地里,依旧会有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太太,带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外孙,除草捉虫,和临地的另一位农妇大声畅谈,不时有几个灰段子晒出来,田野上空便会飘荡一阵阵爽朗的笑声。然而,幸运之神再次偏向刘姥姥,当年王夫人的陪嫁丫头,现在贾家实权派人物的周瑞家的,被没有忘记当年王家对他们的恩德,再加她也想在外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在贾府的显赫地位,主动承担了为刘姥姥牵线搭桥的角色,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战告捷。如果刘姥姥就此罢手,见好就收的话,那么她很可能利用从贾府讨来的二十两银子为本钱,开个“小卖部”,地里活做完后,卖点针头线脑贴补家用,衣食无忧,平平淡淡。无妨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情节:刘姥姥在自家小卖店正和邻居相谈甚欢,这时进来一位孩童来买针线,刘姥姥一边询问为什么你家大人不来买,一边认真地付货找钱。然后,小朋友连蹦带跳转身回家,结果不小心摔倒大哭。刘姥姥赶忙上前扶起他,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哄道“宝贝,是不是捡到姥姥家钱了……”然而刘姥姥并没这样做,她利用新鲜蔬菜刚下市的有利时机,投其所好,摘了一些新鲜果蔬,以回报为名,扩大战果,二进荣国府。这一次,幸运之神造就的百分之十(或更低)的机遇再次光顾到她的眼前。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上演了一场她人生中,也是《红楼梦》这部作品中的一个小高潮。当然,这一切幸运的前提必须建立在第一点上,因为不去尝试,你就连输的机会都没有。
三,有的时候,我们的脸面真的不值钱。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把她世故圆滑、诙谐幽默的表演完美到了极致。为了达到取悦贾母为首的一干人等。为了取悦她们,她不顾老脸,宁肯让她们在自己头上插花变成不伦不类的“老妖精”;宁肯违心的把贾母的眼聋耳花说成富贵标志,把姐妹们中数不上号的惜春说成“神仙托生的”;为取乐众人,她情愿做一个小品演员,装疯卖傻,表演了一场笑翻全场的“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滑稽戏。至于用那双硕大的筷子夹鸽蛋的情节,我此处准备了三个备选答案供大家选择:1.刘姥姥不知道大家在捉弄她,既不会用大筷子,更不会用它夹起圆滑的鸽子蛋,因此丢了丑。2.刘姥姥知道大家在捉弄她,出于无奈,丢了丑。3..刘姥姥知道大家在捉弄她,眼不聋手不抖的她完全驾驭得了那双大筷子和圆滑的鸽蛋,只是为取悦众人而卖出破绽,故意丢丑。答案可能见仁见智,而我宁愿相信第三点。很浅显的道理:小家雀斗不过老家贼!与其说是众小姐丫鬟们拿刘姥姥开心地涮了一把,不如说刘姥姥靠她的超凡脱俗的人生大智慧戏弄了她们一番,从而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无论在职场上或是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有求于人的时候,正所谓“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低头不是屈服,而是以退为进;恭顺不是虚伪,而是委曲求全。这个时候,只要在不损害自我人格的底线的情况下,自己的颜面真的不值钱。为取悦对方,达到自己的目标,面对对方的冷漠、高傲、鄙视、疏远、甚而尖酸刻薄、羞辱,你更有必要主动示弱,随声附和,见风使舵,装聋作哑,忍气吞声,甚而一定程度的低眉折腰都是必要的。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因为人总是有劣根性的东西,如果你此时卖弄你的所谓高贵的气节,那么,你会到处碰壁的,不信试试。从这一点讲,还是学学刘姥姥这位农村来的老人家吧。
四,善良是人们最好的退路。刘姥姥一辈子行善积德,因此在濒临绝境时抓住了贾家这颗救命稻草,不能不说是上天的恩惠;刘姥姥受到了贾家的恩惠,心怀感恩,在贾家破败时救助了巧姐,自此过着平淡的农家生活,善始善终。王熙凤心狠手辣,飞扬跋扈,害的人很多,她的下场可以说是应有的报应;然而她却有恩与刘姥姥一家,因此在她惨死,女儿落难时,得到了刘姥姥的倾力帮助。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个帖子,名字叫“善良是人们最好的退路”,真的,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人心如何叵测,这句话却是个颠覆不破的真理,你不相信都不行。不光是一部《红楼梦》,不光是一个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