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征文】世界上最疼我的两个人老了(送别散文)
从上大学起,常年离家已经四个年头了。虽然学校距家不远,也有为期不短的寒暑假,但我总会在课余做做兼职,获得些许报酬。一年至多也就回家两三次,每次三五天,家于我而言,倒像了驿站。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年底,有幸在本省地市级媒体找到工作。自从获悉除夕才放假,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心酸。刚过腊月,就提前抢到返乡的车票。距离回家的日子越近,我就越容易失眠,辗转反侧,像热恋中的的男女,彼此魂牵梦萦,月光守候着相思。
故乡在陕南边陲,穷山恶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也可以找到都市的影子。闪烁的霓虹,醉了巴山汉水!在大城市,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但是,不是故乡!故乡能唤起希望,能够温暖到骨缝的忧伤;故乡充满了纯真的欢笑,故乡也泊满了成长的泪滴,故乡叫醒的温暖记忆,那里潜流着我少年的时光之水,那里有最疼我的父母。
刚到单位不久,父母就催我提前落实好过年返乡的车票,一直等到我肯定的答复,这才作罢。父母没啥文化,总会根据家乡的天气情况提醒我防寒保暖、带上雨伞、多喝开水、小心感冒。真可谓无微不至。工作不顺心时,我总会不耐烦的说上几句就挂了电话,而后,我又会深深自责,不该如此无礼,我甚至想到了电话那头父母的无奈和失落。第二天,正当我想打电话道歉时,父母的“唠叨询问”又如期而至,每天都不间断。有时,我会想,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离我而去,只有我的父母会永远支持我、鼓励我、关心我。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多么的冷漠,只要我回家,就一定能得到慰藉和温暖。
每次回到家,我都明显的感觉到父母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他们正在以我成长的速度老去。一晃,都到了我的本命年,父母都上五十了。记得小时候,母亲在我不听话时,总会拿着藤条打我,以至于我多年都忌惮母亲的威严;现在,母亲饱受高血压的折磨,常年离不了药,爬一趟秀屏山,已经走得很慢了,还上气接不上下气,回来好几天都不适应。那时的父亲,干活儿是把好手,起得早,休息的晚,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现在,积劳成疾,经常腰疼背疼,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我再也看不到往昔父亲的矫健和高大。儿时,崇拜父母;大些了,厌烦父母;而现在,对父母有着无尽的感恩!
父母确实老了,记忆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刚从手头放下的东西,转过背,已然记不起来。着急着四处寻找,找了半天,就在手边。我笑了,内心也真切感受到父母老了;父母也笑了,像做了错事的孩子,看上去很不好意思。过年,最忙碌的是母亲,春节假期,母亲从起床到休息,几乎一直在厨房忙碌,母亲烧的菜稍稍咸了点,干活没以前麻利了,变得毛躁,经常把物品碰落地上。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正月初六,我就要启程回单位了,下午四点的火车。父母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出发前一直提醒我不要落下了重要东西,光提醒我装好手机充电器就不下十余次,他们忙前忙后,给我带了很多吃食,苹果、橘子这样哪儿都能买到的水果也没放过,一股脑儿地塞满了行李箱。看着已经老了的父母还要为这个家努力奔波,自己还不能分担责任,羞愧、心疼、心酸都融在泪水里,几次躲在房间哭泣。下午出发时,父母执意要送我到车站,以我胖要锻炼为由,早早步行过去。我知道,父母是想再多跟我处半小时。
我指着路边开得正好的桃花,感叹花儿的漂亮。父亲说:“你看那桃树,长满了虫,谁知道还能开几年啊?你到那边单位了,要好好表现……”
一路上,父母给我讲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一一听着,虽然很多话很市井,很世故,但我感觉很适用。突然发觉父母懂得的并不少。母亲对我说:“我们不像别人的父母,能为你提供太多,你只能自己好好努力……”我“嗯嗯……”地回应着,我是多想对她说:“妈妈,您为我付出太多太多了!我想让您早一天能够享福!……”从家到新城,二十余分钟就走到了,总觉得那天的路短一些,没一会儿就到了。整个路上,我的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最后,上了车,给爸妈发了短信,我把自己关在洗手间,任泪水在颊边簌簌滑落……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身在外地,心系故乡。父母真的老了,工作稍有闲暇,我定不在乎千山万水的阻隔,多回家,对着父母:把心酸苦涩收紧,把欢笑快乐诉说。
(记于2015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