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顶梁柱

编辑推荐 顶梁柱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0发表时间:2017-02-23 12:07:58
摘要:鲁大明、梁长芬夫妇决定背乡离井,前往沿海城市去打工挣钱。

顶梁柱 梁长芬,只有20出头,身材,婀娜多姿;脸蛋,沉鱼落雁。这在鲁纯乡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百里挑一的俊俏姑娘。曾经招来了本乡本土那些单身汉,垂涎三尺,不少单身汉明里暗里追逐着她,一时间弄得她六神无主,似乎慌了阵脚。后来经人撮合,她与离她家二十多里的精壮小伙子鲁大明结成了伉俪,成就了百年好合。
  
   一
   农村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民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很多人是一场梦一样,发生这么大、这么深刻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农民的温饱和整个国家过去都是实行配给制,要粮票、油票、豆腐票,现在都没有了,不用拿票了,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
   梁长芬与丈夫鲁大明,眼看家乡不少男女都纷纷跳出农门,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打工,大把大把的钞票带回到鲁纯乡,盖起了高楼大厦,正如那时流行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他们亲眼看到邻居家的穆士武临出门时,怀里揣着母亲还带着身体余温的几张百元大钞,乘着那开得特慢,逢站便停的绿皮车,带着梦想,南下淘金去了。第一次进大城市,那时那景那感受,有点象《有没有人告诉你》歌里所唱的,有些凄凉,有些伤感,还有些迷茫。
   后来听穆士武打工回到家乡,与鲁大明在一起日白粉经时得知:打工的日子是辛苦的,那点微薄的收入在吃饱了饭,交了房租后便所剩无几了。身上除了有力气,什么都没有,在广州这座繁华的城市里苦苦挣扎着,期间也学会了一些东西。穆士武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装修公司当小工,若干年后身边渐渐有了一些积累。回到家乡还是很风光,那个神情,令他们夫妻俩羡慕不已。
   于是,他们俩也在积极筹划着。准备背乡离井,到沿海城市去打拼打拼,也赚它个盆满钵满,衣锦还乡,把那土砌瓦盖的大瓦房推掉,换成别墅似的小洋楼,也在鲁纯乡人前风光风光。
   虽然这样想,但是就这样离开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心里酸酸的,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
   这是一个封闭的山村,他们家住的地方四面环山,从靠东山墙走一条横路转一个弯,一眼望去,两山对峙,高高的山坳里涌出白练般的山泉,奔涌着、激荡着,汇成了巨大的水流,咆哮的瀑布忽然变得温顺委婉,眼前的景色如同梦境一般。这个美丽的山谷让这里的人惊叹!这就是巴中村。
   在鲁大明、梁长芬家住的大门前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公路下边的梯田,起伏有致,线条明快,四周云雾飘渺,奥儿山和笔松山自北向南相切期间,长龙河纵贯全境,这里山高水深,沟壑纵横,形成封闭式的地理环境。
   那柔和的灯光,低吟的昆虫,远处汽车的驰骋,家乡特有的夜的寂静,一切默默地陪伴着他们及全村人无眠。
   平时他们看到了故乡小河升腾的雾,在山腰缠缠绵绵,若即若离,那是河的柔指在把山的思念轻轻抚平。虽封闭他们对故乡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舍和不离。
   为了生计,为了改变家庭面貌,为了能活得风风光光,他们只得做出这样一个重要决定,夫妻俩趁现在还年轻,虽然结婚成家,但还尚未生育,正好出去闯荡世界,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别人能大把大把的钞票带回来。如果有了一儿半女,负担就来了,再想出去,那就不是现在这样一种情景了。鲁大明、梁长芬他们在心里这样想着。
  
   二
   转眼春节也过完了,时间如梭,已经是正月十五。按照过去的说法,把把年也过完了,该出门打拼也要出门了。但是,鲁大明、梁长芬看着家里的老父老母,总忍不下这个心,又有点不舍不离的情感袭上心头。大明老父鲁光荣看出了儿子、儿媳的心事,催他们快快上路,不要误了那边的大事,安慰他们放心走,家里由他们二老在家料理,不会有大的问题。既然老爸把话也挑明了,鲁大明、梁长芬两人也没有什么话说,收拾好出门所需换洗的衣服等生活日用品,就告别家中二老,走出了大门。
   他们也与邻居家的穆士武临出门一样,怀揣还带着体温余热的几张百元大钞,迅速沿小路来到了长龙河边路口,才站定回转身,深深地凝望着家住的土瓦屋,看见老父老母倚在门槛旁远送着他们,于是缓过了神儿,双双挥动着手,再一次向父母大人,作临出远门前的最后一次告别,转过身踏上了搭在长龙河上的杉木木桥。这是共有十一渡杉木条搭成的小木桥,人走在上面,由于跨度较大,上下颠簸的厉害,梁长芬走到河中心,看那桥下哗哗流动的河水,似乎感觉整个桥在旋转一般,于是赶快蹲下来,不敢继续往前走了。鲁大明无意的回过头来,一看到这种情景,迅速走过去,搀扶着妻子,挪动着碎步,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座杉木桥。
   刚走上公路边,见有一辆巴士车是开往到鲁纯乡客运站方向的。于是挥了挥手,巴士停下来了,他们夫妻双双上了车。
   “你们是要去哪儿呀?”巴士司机和颜悦色地问。
   “去鲁纯乡客运站。”鲁大明回答说。
   “多少车钱?”梁长芬问司机。
   “一个人五元,你们两个人一共十元。”
   鲁大明给司机递过了十元钱。司机加大油门,小车顿时像离弦的箭飞也似的穿行在山区弯弯曲曲的狭窄公路上。大约过了两单烟的功夫,他们就来到了鲁纯乡客运站,他们迅速打开车门,各自提着个帆布款包,挥手向司机致谢下车了。
   近年来,随着上面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公路交通的配套设施,这个农村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发挥了积极作用。只是客运站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乘客大多候车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鲁大明没有多想,迅速与妻子长芬进了一辆马达已经启动,准备出站的大巴客运车上。他们是准备乘车到三元市,再转乘到广州的火车的。
   客车车厢内人太多了,鲁大明觉得自己快被他们挤扁了。
   可司机为了抓生意,只要路边有乘客挥手,司机又开门让底下的人群上来。整个车似乎超重了,开得非常慢,就象乌龟在缓慢的往前爬。三十多公里路程,整整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要三元市长途客运站了,可是车后门被很多人堵着,他们艰难的下了车。
   Ⅳ
  
   三元市火车东站位于花都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三元市,交通性干道花都大道和干湖路的交叉口,北靠沿江铁路与北部山地丘陵连接,三巴高速公路从南侧经过,分别与花都路、城东大道立体交叉,三元东站为三元标志性建筑,既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火车站,也是三元市重要的交通中心,还是三元市重要的对外门户,是三元市的城市名片。
   9路公交车到东站路火车站点停下来了,鲁大明、梁长芬夫妇从打开的车门大步跨下来,又淹没在了如流水般的人群中,他们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来到火车站售票大厅,只看到售票大厅里面,有好多人在排队买票。大厅里所有售票窗口全部开启,偌大的售票厅已被“挤爆”,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广场外,几条队尾甚至拖到了外面的围墙。等鲁大明他们随人流流进踏进大厅,售票处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拿着钱的,焦急的等待着买票;无数的黄牛夹在队伍之间,嬉皮笑脸的问着乘客要不要买票;工作人员不停地走过去和乘客协调,有些保安也跑过去治理现场;座位上的人巴望着售票口,希望早日拿到票。鲁大明已经到了售票处的窗口,大明对售票小姐说:
   “请帮我买两张到广州花都的火车票。”
   “好,好好,不要拥挤。”售票小姐温和地说。
   鲁大明从窗口递进去钱,售票员把钱还在验钞机里面过了一下,然后又把钞票拿在手上反复看了又看,确认不是假钞,才正式给他办理。
   不一会儿,鲁大明从售票小姐手里接过火车票,兴奋地跳起来,和妻子梁长芬相互拥抱着,向站台走去;泡方便面的,倒茶水的,喝药的……不停地穿梭于大厅之间。整个火车站都不停地人流涌动,仿佛下了一锅饺子,只可惜饺子放得过多了。
   他们绕过人群,直奔候车厅,随便找了两个空位坐下来,鲁大明这才感到浑身的骨头就像要散架一般,大腿、胳膊都有些酸疼。他和妻子在座位上坐下来,长舒了一口气,才拿出火车票仔细端详起来。是L开头的列车,这是站务室根据乘车的旅客人数,临时加开的一趟旅客列车,是广州铁路公司的列车5301-5500,五号车厢,座次5A、5B。而且是一列特慢,逢站便停的绿皮车。
   梁长芬对丈夫鲁大明说:
   “管它是绿皮、黄皮,火车再慢总会把我们带到广州的。”
   鲁大明听妻子这么一说,努着嘴向梁长芬扮了个鬼脸。
   火车进站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鲁大明、梁长芬拿好车票随人流接受进站口站务工作人员检票,检完票,然后,当站台服务员把他们领到一辆破烂不堪,锈迹斑斑的绿皮车面前时,鲁大明夫妇前后跑找5号车厢,还是一位好心人,告诉他们5号车厢在火车头的方向。他们找到了5号车厢,走进车厢后,发现车内设施破烂陈旧。然而,美女的列车员只是向每一位乘客笑笑。
   就这样鲁大明、梁长芬带着梦想,乘坐特慢绿皮火车启程到广州花都淘金去了。
  

共 35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颇接地气,呈现山村农民的生存状态。勇敢的人先走向城市,挣到钱,对乡亲无疑是一种启示与诱惑。鲁大明夫妻怀揣梦想也走了出去,等待他们的是茫茫未知。欣赏佳作。感谢赐稿。【编辑:至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        2017-02-23 12:36:30
  欢迎。期盼新作。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2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2-23 12:52:57
  谢谢编辑至简老师点评、鼓励!丹水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2-23 16:41:04
  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中:一时间弄得她六神无主,似乎慌了阵脚。后来经人撮合,她与离她家二十多里的精壮小伙子鲁大明结成了伉俪,成就了百年好合。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2-23 19:36:09
  谢谢借双慧眼看世界老师点评、鼓励!学生丹水诚望老师不吝赐教,祝老师鸡年每天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