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大红灯笼遍山村 (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大红灯笼遍山村 (征文·散文)


作者:张峻 布衣,318.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5发表时间:2017-02-23 14:57:18
摘要:我们大年初二去辽宁朝阳老伴家,晚八时去承德乘火车,沿途从车窗外望,茫茫的夜色中,无论大小村镇、远近山沟,都闪现着火红的大红灯笼和放鞭炮的火花。我默想近些年山村的剧变,灯笼里承载的不仅是电光,还有许多许多……


   车窗外扬着清冷的风,枯叶、茅草滚在乡间油路上。朋友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一直扭过头和我说话。他送我回家过年,一肚子久别的话,滔滔不绝,生怕留在年这边。座座山梁、村落,闪闪而过。司机头一次走这条乡路,当然不知道我们村落。我提醒老伴:注意点儿,别走过了!老伴说:你俩就放心地说话吧,我盯着咱村和家门哩!
   车速飞快,又闪过两个村落。我一抬眼,右侧崖石林立,陡坡高耸,急喊:停车!老伴说:喊啥?还没到咱村哩!我说:都到白云山后了,少说已过村七八里。老伴不信:过啥过?我一直盯着咱家的土墙、栅栏门呢!她坚持要向过路人打问清楚。当然是她不识家门,而且已越过两个村落、十华里路,可也不能全怪她。
   我的家乡———隆化八达营,与十多年前容颜大变。那时破旧瓦屋夹杂着茅草房,不少人家同我弟弟家一样,土院墙,栅栏门;如今,21米宽的柏油路街道,座座靓丽的院落,新屋几乎全是红瓦、白瓷砖墙面,明净的大玻璃窗,屋前是宽敞、光亮的月台,院墙多是红砖到顶水泥盖帽,门楼漂亮、美观,红瓷砖饰面;一色的黑油漆大铁门,似乎家家一样。
   庄落真的大变样了!我们在“过村不识家”的笑谈中送走朋友,过午就随同弟弟去逛年货集市。挤身于人流中,边走边看。各种年货——吃的、用的、穿戴、室内装饰,五光十色,无所不有,宽街两侧摊挨摊地摆了一里多远。单说吃的,猪羊鸡鱼鹅鸭,活的、宰杀洗净的鲜货,年糕、冻豆腐全有,给钱就砍一大块,太方便了,跟城市里一样。惊喜中,让我想起从前的农村忙年,一进腊月,尤其过了腊月十五,人们忙的跟头趔趄,不要说杀猪宰鸡,单说淘黏米蒸糕做豆腐,半夜起来抢碾子、抢磨,人推碾磨真够累人的。
   现在一切都不需自己受累,集市相看中了,要多少,给你送到家。绚丽多彩的年画、楹联摊位,更是夺人眼目,乡人欣然地喊嚷着、手指着,在挑选可心的画儿、对联、“门神”与彩挂。面对这一幅幅宽窄、大小不等的精制楹联,忽想起儿时年根给左邻右舍写对联,自裁的细条红纸,字写的不成样子,还是让我写,不光写,还得去帮助各家贴,因为他们都不识字。呀!那边远远的一片红,是人头攒动地在选购大红灯笼。挤过去一看,那圆圆的大小不等的灯笼样品,大的直径足有两米,不亚于北京天安门的大红灯笼,小的也有一米二三。我问弟弟:这么大,有人买吗?弟弟笑说:各家都买,到年夜你就看吧,每家大门至少挂一对,还有挂四个的,天嚓黑,满街红火龙一般,好一个祥年盛景!从前过年,谁见过乡下挂大红灯笼?五更拜年,人们也只提个白纸糊的小灯笼。弟弟还说:现今国家保证送电到户,连山沟独户都通电了。咱家五弟张瑞,天性孤僻,搬到了离庄三里远的柳拨沟,独一家,政府专给他一家拉电线,竟花了一万多元。当时五弟开玩笑说,莫不如把这多钱装我腰包哩!可一有了电,他这山沟独户也挂起大红灯龙。
   弟弟家似把一切年货都备齐了,在北京打工的大儿子又打回电话,点名要他爸给代买猪肉、冻鸡等。转天,大儿子一家从北京开着车回来了。大孙女女婿给一个老板当助理,自己买了崭新的卧车;二孙女女婿开出租,也有自己的车,他们从车后备箱取出大包小包礼品给弟弟,有好烟、名酒,给老人、小孩买的新衣服。见我回来了,送我两盒顶级的好茶。
   节前给先人上坟祭祖,是塞外的传统习俗,我们一大家子人,开着车去北梁祖坟地,因我女儿扛着大摄影机,有人笑说:看呀,“焦点访谈”的来了!其实,乡间节日上坟也兼济野游,大家乐呵呵地逛山,拍照山村冬景——荒野草地撒着的黄牛、白羊,河川上溜冰嬉耍的孩子们……回到家又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大家说说笑笑,院里屋里瞬间红火一新。
   暮色渐近,年夜饭是弟弟家最热闹的时刻,弟媳、侄媳们各显身手,煎炒烹炸摆了两大园桌。弟弟四个儿子都已是中年,还有孙辈女婿们,加上我们回去的人,场面喜气热闹。顶抢眼的还是茅台酒,大过年的少喝点儿也不为过。饭后,侄媳们耠馅包饺子,侄儿和孙辈们看着电视啦闲篇,说着在外打工的见闻,也扯起往昔的过年。关外不种小麦,大集体那阵,过年都是每人发给一斤八两麦子,吃顿年夜饺子就去“大干”,那么苦受还是吃不饱……我也说起“一大二公”喊得最响的年月,傍年根我下乡路过家,一家人在食堂喝菜汤,没吃的,父亲不知从那儿扣出一小块豆饼给我吃,尽管上面粘满草屑,我嚼着那叫香啊!弟弟当过多年村支书,引得他也说起早年搞“忆苦思甜”:老年人忆苦常跑题,说着说着就岔到“三年困难”的苦日月,看来贫穷社会主义真是要不得呀……“春晚”节目开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满屋的欢笑与院外的鞭炮声,截断了人们的话头。
   年夜饺子刚下锅,本族的晚辈们就成群结伙来拜年……
   我们大年初二去辽宁朝阳老伴家,晚八时去承德乘火车,沿途从车窗外望,茫茫的夜色中,无论大小村镇、远近山沟,都闪现着火红的大红灯笼和放鞭炮的火花。我默想近些年山村的剧变,灯笼里承载的不仅是电光,还有许多许多……

共 19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喜庆的标题,妆点了整篇文章,全文采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文章,通过“我”和老伴回老家过年走错道,道出家乡村落的巨大变化,铺垫后文。随后作者娓娓道出老家一系列变化,其中莫过于,过年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火红的灯笼,灯笼寓意着团圆喜庆、红红火火,渲染了故乡的变化,就连村沟沟里独户都通上电,彰显国家政策利好,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朴实的文字,流畅的笔墨,蕴含深刻的意义,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2-23 14:59:28
  “我们大年初二去辽宁朝阳老伴家,晚八时去承德乘火车,沿途从车窗外望,茫茫的夜色中,无论大小村镇、远近山沟,都闪现着火红的大红灯笼和放鞭炮的火花。我默想近些年山村的剧变,灯笼里承载的不仅是电光,还有许多许多……”是呀,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象征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且寄托着大家的心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2-23 15:02:03
  国泰民安,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曾经贫困的乡村,如今生活水平都提高改善了,这是党和国家政策好!希望所有的人都远离贫困,远离落后。问安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一切平安!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