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我与《精置生活》 (随笔)
来京汉两年有余,对公司企业文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公司的刊物《精置生活》了。
《精置生活》忠实地记录了京汉人前进的足音,书写着几代京汉人的梦想与努力。在全访位扫描房地产界重大新闻的同时,而又不失温情,图文并茂,用大量笔墨描写人生情感。是企业员工、业主展示文采,吐露心声的园地,于是自己被深深吸引了......
2007年9月好友吴珍因病离世,悲伤之余,为她写了一篇祭文《怀念吴珍》,发表在公司的刊物上。当我将刊物拿给吴珍的家人,他们在感动之余提出疑问,这是你写的吗?这真是你写的吗?只有感情丰富、情感细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啊。我知道自己一向以粗犷、豪放示人,是我们的刊物让朋友们了解到了我的另一面。去年教师节,恰逢自己的散文《写在教师节的往事》在公司刊物上发表,于是将刊物邮寄给在西北的老师,老师打来电话激动不已,说这是他在所有的教师节上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又是我们的刊物给了我向老师表达感恩的机会。今年十一回家,将自己写有《妈妈的粽子香》的刊物带回家,由于母亲是老花眼,我便将文章读给她听。妈妈听完后热泪盈眶,妈妈说,难得你如此有心,有多少人吃过我包的粽子,只有你把它写到书里,只有你这么夸奖我的粽子好吃啊。我想,其实不是别人不愿表达,而是没有这样的机会。
在这个读图年代,作为我们这样的“文学青年”发表文章是不易的。而公司的《精置生活》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的创作热情洋溢,几乎每期都有文章发表。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当深深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油墨香,当听到同伴们的赞美之声,那种满足与成就感如沐春风。
与此同时,我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的网友,他们同样有优秀的作品。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刊物,应该发表题材更为广泛的优秀作品。宣传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杂志的品质。
摄影师楼敏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门》被选为首次进藏列车餐车装饰画,是去南极拍摄过作品的。于是很忐忑的与楼敏联系,可否将作品发到我们的刊物上,谁知他很快寄来图片小样。于是便有了《与天山春天的约会》、南极摄影图片《迎着巴塔哥尼亚来的风》那如诗如画的摄影作品出现在我们的《精置生活》上。当我将刊物和稿费寄给他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一个地产公司,同时对一个地产公司会拥有如此精致的杂志赞叹不已:“这样规模的公司很多,但拥有自己刊物的实在太少了,令人钦佩。”接着从未谋面的楼敏又给我寄来了制作精良的他的摄影作品集《走进西域》,其中作品如油画一般美丽,叫人叹为观止。后来相继有网友雄鹰、长空等的作品发表在公司刊物上,我们的刊物也飞向了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由一本杂志相识,通过对作品的认同升华至对“人”的认同,《精置生活》带给我的收获无以言表。
感谢《精置生活》让我赢得尊重与认可,换来友谊与信赖,表达感谢与感恩。如果说物质能给人以享受和欢乐,那么,文化将能给人以回味和充实;如果说物质终将会因消耗而殆尽,因发展而变迁,那么,文化则将会因沉淀而厚重,因积累而创新。愿我们的《精置生活》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产出文化,在提供作品的同时,展示文化,让文化伴随着作品成长,让作品跟随着文化提升,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集团整体形象,提升品牌、凝聚人心。让京汉置业的“作品”在这种文化两翼的鼓动下,持续、快速、健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