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土地里种出的千万富翁
文山这块祖国西南边陲神奇的红土地,因特产三七而闻名海内外——享有“世界三七之乡”的美誉。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三七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
前些年,打工经济的浪潮席卷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也同样波及到了文山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于是,勤劳朴实的文山儿女纷纷放下手里的农具,走出祖祖辈辈耕作的田地,一窝蜂地涌向沿海开放城市打工去了。
我们村的青壮年劳力几乎一下子就走光了,好大的一个村庄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让人觉得心里酸酸的空牢牢的。
大姑家的入赘女婿长生当时没走成。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夫妻二人没有跟随“大流”而去,最终选择了坚守。
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家人开始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搞起了三七种植。
起初只是几亩,后来发展到几十亩……
再后来,干脆就把村里那些因农户外出打工而闲置下来的土地廉价租了过来,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现已种植了上千亩。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一些农户搞起了连片种植。
天道酬勤,它同样会庇佑坚守故土的人们发大财的!
今年初冬,长生他们家光是出售三七(红籽)一项就收入了500多万元,银行存款超过一千万,家资将近5000万。几年下来,他们就这样在红土地里打拼成了全镇的首富。
如今的长生一家,住着全村最洋的楼房,开着全镇最豪华的轿车——这让那些只知道只有外出打工才能挣到钱的人们看了,一个个两眼直直的,心里痒痒的。
他们家那两个不曾像其他打工家庭里的留守儿童、少年那样缺少了父母关爱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异,都考上了全州最有名气的重点高中。
大姑和大姑父也因此成了全村所有留守老人最最羡慕的对象,大伙都说他们才是有福之人。当然,大家羡慕的不是大姑家里有钱,而是他们有儿女时常陪伴在身边。
现在看来,先前农村流传着的那些“留守遭贫穷,致富靠打工”的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论调,就这样被大姑的女儿女婿给改写了,纠正了。
还是故乡的红土养人啊!它能让你在陪在父母的身边尽孝道,还能让你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能够做到尽孝与挣钱两不误,这才是做人的根本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