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希望】西行漫记(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希望】西行漫记(散文) ——游记


作者:枫林过客 秀才,13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93发表时间:2017-02-27 14:38:00
摘要:西去成都重庆、揽胜观楼,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然却触景生情,常怀戚戚之心……

【柳岸·希望】西行漫记(散文) 一、前言
   我原以为人满花甲人生再无波澜,退休后只能窝居家里当得“看门狗”了。未曾想到正是我满花甲之年被一个政府管辖的工业园区诚聘为负责建设工作的工程师,这让我老年生活更充实,更充满了活力。令人想不到的是,上班第一天不是要我巡视工地,而是要我即刻整装“旅游”!
   真的,人生常常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会给你一个惊喜:这次园区突然宣布组织一次免费的旅游兼考察的西部之旅令人大喜过望。曾经梦寐以求的西部旅游终于在今年盛夏之季得以实现了,在征得所在工作单位的“宽容”后,老妻得以随团同行,也算了了她一生的宿愿。于是,我们“工业园旅游团”一行十五日便搭乘厦航飞机开始了西行成都、重庆,坐豪华游艇穿三峡过宜昌抵武汉的西部旅游。因为沿途所想所记纯属漫无章法,故借了某著名外国记者的书名,曰:西行漫记。
  
   二、杜甫草堂遗迹
   首站去成都,不能不寻访诗圣杜甫草堂的遗迹。据说,杜甫草堂有三处,分别在四川成都、四川三台和重庆奉节。为人所熟知的是成都草堂。可能杜老夫子本人也意料不到,他当年落魄江湖结庐而居之地,千年之后竟由后人改建后成为了一处体验诗圣吟诗作赋之感的旅游胜地了。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一个诗礼之家,聪慧过人,7岁学诗,15岁出名,漫游江南和齐鲁大地。其间赴洛阳应试不第,偶遇李白,两人结为至交。他晚年回忆漫游情景是“放荡齐鲁间,裘马颇清狂”。35岁以后,杜甫居长安10年,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杜甫先是追随肃宗北去武灵,后流亡蜀中,最后客死长沙到岳阳的船上。他的生活阅历如此丰富,再加上他过人的才情,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圣”,就不足为奇了。
   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四川8年中,有4年是在成都度过的。来到成都后,他在城郊建茅草屋,向朋友讨了些桃树、竹子、松树、李树种在房前屋后,又向朋友韦班要了些大邑瓷碗,一个简陋的家便建成了。田园、溪流、绿竹、红花、燕子、飞鸦,也算别有情趣。
   乱世中的短暂安宁尤为珍贵,所以那时的杜甫除了伤世之情之外,对生活还有一种超脱。比如晓畅如话的《江村》所言:“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当然,他虽身处偏僻的西南,仍时时关注国家命运,《登楼》一诗写道:“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杜甫在这里写下240余首诗篇。杜甫离开后,草堂破败倾倒、沦为废墟。北宋以来,有人在草堂旧址修建祠堂纪念杜甫。此后草堂屡兴屡废。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建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厅、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静、古朴典雅,又幽深谥静、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在一片耀眼的的闪光灯下,杜甫草堂的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相机内的景物定格,而诗圣杜少陵的形象也愈加清晰地镌刻于每个人的脑海。也许千多年前的杜少陵无法影响眼下这群忙碌的青年人的现实生活,但谁都明白人都是从历史中走来,而且都会成为历史的过去,这也许是一种寻根问祖情结的使然罢。建国以后,有中国文坛翘首竟考证出杜甫为“破落地主”,暗喻他的诗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当然这都是凭空揑造的伪历史,是天大的笑话,无任何史学价值。
  
   三、游历三峡
   十七日晚餐后在朝天门码登上客船后,原定九时开船,却被告之“还需等几位重要的客人”而延误至十时才“好事多磨”地响起了启航的气笛。中驿号穿过两岸光怪陆离的市区夜景驰向迷蒙而神秘且早己入眠的三峡。甲板上(船顶)早己聚了许多在夜色中欣赏三峡夜景的人群,其中不乏国际友人。伫立栏边,晚风拂面,古峡夜景如一轴轴水墨画依次展现于眼帘,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之感,其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船过夔门,在此就将进入三峡了,游人纷纷挤往船头。江面雾大,远一点就看不清楚。船慢慢地朝前开,只见江面越来越狭窄,雾色中望见前面一段江面突然变窄,两岸的峭壁尤其是右侧的,犹如刀削一般,直插在江边。这时船上广播告诉我们前方峭壁就是夔门了。船头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闪光灯不停地闪,我们也匆忙留影。船进入瞿塘峡后,沿江而下来到了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
   瞿塘峡又叫夔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黛溪,全长八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中,虽然它最短,却最为雄奇壮丽,长江在这里形成陡峭的峡谷,断岩峭壁,蜿如刀砍斧劈,湍急的江流穿过夔门,在狭窄的山谷中奔腾咆哮。瞿塘峡的名胜古迹颇多,峡内有惊险万丈的古栈道,神秘莫测的风箱峡,历史岁月的沧桑,雕刻着巍峨山河那千古不灭的雄风,此时此刻方知“夔门天下雄”。这些名胜有的只能在游轮上隔水相望,有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像含羞的少女,有的让你不识“庐山真面目”以此增加你的好奇心和种种欲望及冲动。孩提时背诵得滚瓜烂熟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这里得到了深刻体验,由于被夔峡多姿雄壮的青山绿黛所吸引,短短几十分钟,“大舟”早已越过万重山了。
   进入三峡后,两岸的峭壁也高起来,江面上的旋涡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猛,不时地有浪花溅打上来。
   进入巫峡,游人更是欢呼雀跃。巫峡风光绮丽,流水清澈碧透,两岸树木青葱,苍翠欲滴,这是长江三峡又一处绝妙的景观胜地。巫峡无处不苍翠,流水飞泉,船行驶在峡中,仿佛荡漾在百壁画廊中,巫峡幽,可谓幽深莫测,它山重水复,云天一线:巫峡奇,奇在绝壁雄风粗犷的阳刚之美,巫峡秀,其秀色让人心醉。
   巫峡,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地跨渝,鄂两地,绵延四十多公里,是三峡中最长最整齐的一段峡谷。巫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两个峡谷。巫峡幽深秀丽,两岸峰峦奇形怪状,姿态万千,巫峡两岸青山连绵,那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神女峰了。巫峡中有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十二峰、孔明碑等著名景点。船在江中航行,两岸峰峦叠嶂,一峰景色赛过一峰。只是船上的人都不知哪座为神女峰,一会儿说是这座,一会儿又说是那座,结果最后谁都不知哪座才是神女座。
   游轮中途停靠了一次,为的是去瞻仰一下如雷贯耳的丰都鬼城。在我们心目中的丰都鬼城一定是阴风习习,令人毛骨悚然之地。下船时有女同胞甚至还高喊着要帅哥们到时别走快了,免得她们被鬼拖脚。未想到,一踏上“鬼域”,不但未曾感觉半点恐惧,反而被当地卖“鬼牌”的山民三三两两纠缠着要买他们的“东西”。真是,如今的鬼也爱财啊。令人厌恶的是,人流如贯而入“鬼域”,不时有人将塑料袋食品纸盒抛向山道两侧,道旁垃圾成堆,不忍目视。看来,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还得有一段路要走。
   进入西陵峡。
   西陵峡,因西陡山而得名,它西起秭归香溪口,东到宜昌南津关,全长七十六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它由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所组成。这里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流急,以险著称。
   西陵峡显得格外幽美。两岸怪石嶙峋,有的地方的峭壁上有状如书卷之物,此段名曰兵书宝剑峡;又有的地方的壁岩上垂着两块巨石,这段名曰牛肝马肺峡。
  
   四、三峡大坝
   我们继续东行来到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
   兴建长江三峡工程是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据说此议仍存颇多争议,大坝建与不建,双方争执不下,各陈利弊,而反方领头人竟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他提出修坝的十三大预言,甚至惊世骇俗地宣告:大坝若修成,终将被炸掉。真是石破天惊!据他当年的助教回忆说,黄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耿直,敢说敢言,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针对谁,他都是照说不误,有时可以说是口无遮拦。在他对三门峡工程的意见中,这种性格得到了体现。毫无疑义,1957年那场“反右”中,那顶右派“贵冠”理所当然不大不小正好戴在黄先生头上。帽子一戴二十余年,他仍不改初心。令人感动的是,他临终前的遗言不是家事子女而是七个大字“三峡大坝不能上!”
   就如“罗马的竞技场永不相信元老院”那样,那颗己石化的智慧头颅总不如政治领袖那充满张力的诗意。江流依旧,河山静好,十三凶谶永锁,唯愿神女真无恙,这才是中华炎黄子孙的福祉。我等小民虽不免心怀戚戚自是无慧眼明理,莫衷一是,此事再说也无益。
   还是说说这己建成的大坝:大坝坝址选在三斗坪,整个工程由栏江大坝,泄洪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2335米,坝高185米,蓄水位175米。三峡建坝后,据说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水位的抬高可大大改善上游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由汉口直达重庆。沿江两岸到处都有“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的巨幅标语,到处都在开展移民工程,百万移民,这数字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吧。
   被称为“世界第一坝”的三峡大坝的坝址——毛公山,我带着多年的企盼,随大伙转乘大客前行来到了三峡工程坝区的制高点——坛子岭。坛子岭位于三峡工程左岸,是一座独立的山体,矗立在工程坝轴线上,是饱览三峡大坝全貌的最佳观景台。坛子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一览三峡大坝的壮景,现在已经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与我们一起在坛子岭上参观的人还真不少。岭上有的景物颇为引游人注目,一根高近两米的“三峡坝址基石”,据说取自于大坝河床的花岗岩岩芯,是三峡大坝坚实的地质条件的铁证;一块造型奇特形状怪异的石头,据说是1997年三峡工程第一次截流时从江底捞出的一块时代久远的奇石;还有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四面体,是用来填江的人造石料的原型,造型简明流畅,雄浑遒劲。
   我在坛子岭上频频按动快门,为同伴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为自己留下几张“倩影”。正如“坛子岭揽胜”那本“大书”上所言:“三峡工程凝聚着几代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和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辛劳,其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船上用过午餐,船到宜昌,我们在这里将登车东去武汉,继续“游而考察”之旅。回望三峡,礁石江滩,激流泡漩险浪恶水,奇峰屹立,雄奇险峻,秀丽多姿,烟波浩淼的壮丽景色,令人回味无穷。
  
   五、登临黄鹤楼
   来过很多次武汉了,也数次登临黄鹤楼,每次来,幽幽思古之情总绵延不铯,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古人登楼,就像李白写的《菩萨蛮》中所述“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楼就是愁,愁就是楼,登楼远眺,愁怀愁绪泉涌而出,楼是愁的一种现实依托。虽然后人考据此词多半是晚唐五代人的伪作,我却以为这是古人登楼的一种基本心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等,或慷概激昂,或宛转悱恻,都发人深省。古人似乎一登楼,妙言妙语就层出不穷,而现代人在物质欲望的冲击下,这方面的功能似乎也就退化了。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难说不是一件好事,少了一些无用的感概,多了些赚钱的买卖。
   黄鹤楼的由来,历来有“因山说”和“因仙说”两种。据最早的文字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夺取荆州,并于公元223年修筑夏口城(今武昌城),“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矶是指黄鹄矶,鹤鹄古音近。所以旧楼址应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南引桥的基础,而并不是今楼的所在地。后经一千七百多年历朝历代的沧桑变迁,屡遭战乱、火灾、雷击等劫难,屡毁屡建,兴废建毁竟然多达二十余次,其形制和规模也日趋奇特宏大,由一个最初用于军事守望的楼哨终于发展成为文化沉淀极深的“天下江山第一楼”。此是“正史”,但正史多不传,流传的是“野史”。世俗往往更喜欢故事,野史总是让人津津乐道,流传得广阔而深远。唐《图经》载“昔费韦登仙尝驾鹤返憩于此”,后来还传有仙人子安在此乘鹤、吕洞宾在此跨鹤登仙的传说。崔颢诗也用“仙”典,借事抒情,借题发挥,借他事说己事,既别具一格,也迎合了世俗的喜好。

共 72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好精彩的文笔。一气读完,虽有囫囵之嫌,却深感震撼。心中有无,文章可窥。洋洋洒洒一篇长文,卒读之时,只觉满目珠玉,唯恐不及暇接,错漏妙处。一边鼓掌欣赏,一边承教消化,几十分钟下来,的确使人在收眼后有累的感觉。或人,或物,或景,或文,庞大的信息量一股脑涌入,胀得人脑瓜子满满的。 一堂一楼,虽是翻修重建,经枫林过客的“胸中有楼,则无楼而楼在;胸中无楼,楼虽在犹无”这一番巧解,古韵豁然。三峡一坝,则峡为天工造化,坝是科技所成,现如今,峡已无故老时的那般奇险,那凛凛威风不减半分。而一坝拦江,尽显英雄豪气,硬是与大自然斗了高低。 枫林过客行文,人文典故,提笔就是,山川美景,信手拈来。文中涉及成都、重庆、丰都、宜昌、武汉,全由长江三峡串联,宛若璀璨珠玉手链,处处被写了个精彩,足见功底深厚,运笔如有神助,一文展开,若大河浩荡,呼啸直下,磅礴大气。遥想当年徐霞客,以步丈地,写下的游记流传千古,若能与枫林过客在现代汇合,一边公费,一边切磋,二人合作,怕是要有更多更好的传世之作。 本文提到诗圣杜甫,对“才子”老郭颇为不忿。只为迎合某人“扬李抑杜”,老郭在《李白和杜甫》一书中,对诗圣的贬斥做到极致。比如杜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被郭先生骂成“他居然把贫下中农子弟诬蔑为盗贼,可见他的阶级仇恨有多深,是可忍孰不可忍”,杜诗“日伐楠竹三千根”,亦被老郭考古成“能够每天伐竹三千,至少是个大地主。”呜呼,联想到其在“四人帮”倒台前后四个月所填的意思完全对立的两首词,文人没了风骨,下作到如此地步,该鄙?该悯?相比本文中提及的黄万里先生,文豪被称文痞,实在有理。三峡大坝已成,多说无益,但那必降电价的惠民承诺,如今如被风吹走,诚信在这里拐了个弯。 一篇游记,说是散文,内中又多有考证;说是考证,内中又趣味盎然。只好说,枫林过客带着我们,免费旅游一趟,又给大家添了不少启迪。旅而有游有思,行万里必有所得。倾情力荐,好文!【编辑:若水一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7 14:41:27
  读你的文章,见识涨了不少,对“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思故我行
2 楼        文友:若水一生        2017-02-27 14:43:32
  祝愿佳作连连,在《柳岸》落地生根。致谢。
我思故我行
3 楼        文友:老百        2017-02-27 17:12:24
  当今旅游热,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人喜欢走出自己固定的小天地,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大自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壮丽图画,有雄奇秀美的高山名川、有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遗迹、有饱经沧桑的文化名城……
   可是,许多旅游者跟随着旅游团,一路奔波,一路走马观花,加上时差,饮食不适等因素,竟然感到外出旅游是在遭罪。有顺口溜戏说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这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这样的人的确不少。在景点排队,用数码相机匆匆忙忙照了一大堆照片,到家中却懒于整理,过些日子,心血来潮,回首再翻阅,茫然竟不知在何处留的影了,这样的旅游,有多大的回味和意义呢?
   像枫林过客这样,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不仅给自己留下纪念,也让志同道合的文友们共享。一篇精彩游记散文,推荐点赞!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2-27 22:17:27
  辛苦了,写着么多字的精彩的游记
5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7-02-28 09:41:28
  欣赏佳作,很大气的散文,读来获益多多。这次的出游可谓大快人心,令人心向往之。
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3-01 21:46:07
  欣赏枫林老师佳作,跟老师游祖国山河,受益匪浅,情趣盎然!恭祝老师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7 楼        文友:梓郁        2017-03-07 21:37:54
  一篇精彩的游记散文,将杜甫草堂、三峡大坝、黄鹤楼等景点做了详尽介绍,散文有游有思,有考证有趣味性,行万里必有所得,读之必有收获。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