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红楼梦之歌(随笔)

编辑推荐 【山水】红楼梦之歌(随笔)


作者:花落五峰 童生,895.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1发表时间:2017-02-27 14:58:03
摘要:我认为这十四首歌是是曹雪芹先生受到屈原《九歌》的启发而阐明的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和敬意;更是《红楼梦》写作的线索和所要表达的家族悲剧、生命悲剧和哲学悲剧主题意蕴所在,而金陵十二钗之说,是悲剧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红楼梦》第五章中,曹雪芹借警幻仙女之口,唱演了十四支歌曲,我翻看多位名家的解释指向金陵十二钗的各种命运,我对此有些不敢苟同。
   我认为这十四首歌是是曹雪芹先生受到屈原《九歌》的启发而阐明的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和敬意;更是《红楼梦》写作的线索和所要表达的家族悲剧、生命悲剧和哲学悲剧主题意蕴所在,而金陵十二钗之说,是悲剧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下面请允许我细细的道来。
   从形式来讲,第一首为迎红楼梦之歌,最后一首为送红楼梦之歌。作者在第一首红楼梦之歌点明了《红楼梦》之书的写作缘由;最后一首升华《红楼梦》之书的悲剧主题,是对红楼梦大结局的总结和概括;中间十二首则通过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熟悉屈原《九歌》的人们应该可以看出,它们二者在形式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从内容上讲,配着歌词的舞蹈似乎是那样的怪诞不经,却又那样切合实际的在人间上演着。《九歌》虽然被很多学者认定为礼神的祭祀之歌,但是其中描写男女真情之间的折磨、伤害和希冀;红楼梦之歌中间的十二首则是对金陵十二钗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之间的悲剧和悲剧的挣扎。因此二者在内容上也有相通之处,因为他们都追求生命的自由,追求悲剧后的哲学思考,追求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完美结构。同时两者都是祭歌,前者用来祭奠开创楚国的伟大英雄,后者用来祭奠红楼之上家族英雄。
   红楼梦之歌第二支终身误,是对红楼梦这场悲剧的定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讲:“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这场悲剧不只是爱情的悲剧,最主要的是家族兴衰的悲剧,警幻仙女引领贾宝玉观听红楼梦之歌,主要的原因是受宁荣二公之灵的托付,归引贾宝玉进入正道,力挽家族大厦之将倾。也不得不说是宁荣二公选错了人,正如贾宝玉在婚姻大事上选择识大体、聪颖智慧的薛宝钗;而宁荣二公如要选人力扶红楼大厦应该是做事有板有眼的贾兰。只是贾宝玉的聪明灵慧迷住了宁荣二公的双眼。
   红楼梦之歌第三支枉凝眉则是悲剧的开端,贾宝玉选择阆苑仙葩只能是泪水连连,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了;宁荣二公选择了贾宝玉,匡扶红楼伟业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相闻相望难相及的悲叹。
   第四支恨无常,是对生活细节美好的着力描述,正如张爱玲曾经谈到的生活的细节是那样的美好,如在阳光下奔跑的车夫,夕阳下晒太阳的乞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小心思、怄气都是那样的美好,但是这些一旦牵涉到生命的主题,却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生活细节美好的描写表现在《红楼梦》一书中关于家族的描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回光返照。
   第五支分骨肉,是对悲剧的逃离,红楼大厦已经倾颓,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挽回的,探春在作出百般努力后,只能选择远嫁来表达自己对着腐朽到底家族的决裂。探春是红楼梦中最清醒最坚定的革命者,但同时又是最孤独无援的迷茫者,她无力改变红楼衰败的进程,更没有能力重建理想的红楼。因此,远嫁的探春没有用泪光点点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已朽坏到根底的红楼不舍和留恋,便有了分离时:“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的决绝。
   第六支乐中悲,是欢乐生活中的清醒者,众人聚欢、热闹鼎沸的场面,更是显了孤独和冷清,在不拘小节开环畅饮中,飞过寒塘,空留鹤影。构成了红楼梦悲剧主题的延伸,好便是了,了才是好的大观园结局的铺垫。
   第七支世难容,则是悲剧主题的表现形式变异,也可以称为悲剧的理想主义和悲剧理想主义的破灭。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出身低下的缘故,只好用冷傲清高和这个卑鄙的世界周旋。冰心易碎,玉壶难存,何况是生长在污浊之地的妙玉,等待他的命运只能是,宁为玉碎了。作者通过妙玉,把红楼悲剧的时代悲歌演绎到大观园的高墙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
   第八支喜冤家,中山狼,这只大怪物的出现把红楼悲剧的命运推向高潮。正是一只中山狼吼,让那个钟鸣鼎食之家的红楼圣地开始意识到地位已经衰败到如此不堪,自己家的姑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受辱,却又无能为力。
   第九支虚花悟,是红楼悲剧化解的一种方式,古佛青灯,点燃桃红柳绿、点燃韶华青春,三春看尽十里繁华,白杨树下诉别情,何如佛祖灯下唱宝树。
   第十支聪明累,悲剧英雄的无奈,尽管她有很多的不如人意,但是她始终把一颗心操碎在这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上,不是她有多高尚,而是想保住即将从手中失去的荣华富贵,似乎就像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不甘心江山易手他人,便用生命的高贵进行垂死的挣扎。
   第十一支留余庆,则是红楼悲剧中温暖的亮光,在悲剧中发现人性的光明,在绝望中给人以鼓舞。乘除加减,是生命的运算法则,也是处理悲剧的原则。或许正因为此,红楼梦才能传唱千古吧,因为他在悲剧的本身,结出了希望的果子,而这个果子,正像是西方宗教中的生命果,是人类永恒不懈的追求哈。
   第十二支晚韶华,则是悲剧主旨的升华,红楼之梦,始于功名,也终于功名。历经起伏的曹雪芹认为功名,就是封建统治者的一个圈套,网络精英之人才,读圣贤之书,打着治理国家的幌子,管理他们,控制天下。有时,为了坐稳江山,不惜大兴文字狱,杀死不听话的读书人,数十年的寒窗苦,终究抵不过一纸盖着玉玺的。在悲剧的高潮,作者告诉世人,那些不过是虚名罢了。
   第十三支好事终,则是悲剧的终结,风月之事是贯穿着红楼悲剧的主线,秦可卿是风月的开端,也是终结。警幻仙子向贾宝玉示警,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更是红楼之梦终结者。
   第十四支,则是悲剧的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为红楼梦的主角之一,也是可能撑起红楼之梦大厦的贾宝玉,又会如何呢?
  

共 23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红楼梦之歌】这篇随笔着眼于红楼十四曲,逐一分析了曲子内容与小说内容的紧密关系,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联系屈原的《九歌》的形式,得到红楼十四曲表达的是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和敬意,更是《红楼梦》写作的线索和所要表达的家族悲剧、生命悲剧和哲学悲剧主题意蕴所在。推荐欣赏,问好文友!【山水神韵:万少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gaogao高原        2017-02-27 15:52:09
  文章脉络清晰,语句清新,十分推崇这种解析写作手法。问好花落五峰友!二月二快乐!
爱好文字 喜好写作
回复1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17-02-27 16:11:28
  问好老师,感谢老师的鼓励。
2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17-02-27 16:12:57
  感谢万老师辛苦编辑,敬茶问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