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 你的口是心非小孩子真的不懂(外一篇散文)
记得弟弟七八岁时,有一次,他去邻居家玩,太投入,忘记回家了。
父亲母亲及我在村子里到处找,找了好久才找到弟弟,因为担心,见到弟弟时,父亲的眼睛都气红了。
我看着都替弟弟害怕。
弟弟太小,却浑然不觉自己面临的挨打危险。
父亲喘着粗气,对靠在炕沿边上的弟弟说:“天黑了都不知道回家,在别人家好,是吧?那你干脆背着行李卷儿去人家住得了!”
意识到这是父亲发怒的前兆,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谁知弟弟一听,却像得到了圣旨一样,哧溜一下上了炕,在被窝垛上开始翻找,不一会儿就拉出来他的被子,旁若无人地叠起来,跳下地,抱起被子来就要朝门外跑。
父亲像老鹰抓小鸡那样,猛地拎住弟弟,接着就是一顿胖揍。
说良心话,当时,我也替弟弟抱屈,因为,他根本听不明白父亲的口是心非。
其实,如此教育孩子,绝非我父亲这个个例。
我认为在教育小孩儿的时候,如此这般,除了让孩子误解再就是给自己徒增烦恼。最好想表达什么意思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能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太有限,你的口是心非小孩子真的不懂。
《过不上团圆年也没什么》
年最早是邪魔的化身,后来成了吃香喝辣穿新衣的借口,一直延续到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吃和穿不愁,它就成了团聚的借口和一个纪念符号。
如今交通和通讯发达了,咫尺天涯的遗憾也几乎不存在。
条件不允许一起过年不用强求。
在一起过年,图的是和乐,可硬求,不是求的人不痛快,就是被求的不开心。
有事在身,抓心挠肝的,任谁也笑不出来。
再说了,希望谁在身边,就是喜欢谁,愿意自己看到的人和自己都快乐,而看到的人皱眉了,这不就是事与愿违了?
那些距离不远的亲人,过年能团聚最好,而距离远又假期短的,脱离不开的,就不要强求了。无论是否团聚,都是希望看到亲人平安健康,如果保证不了这两点,团聚也不会真正开心。
儿孙过年能回到身边是最好不过的,如果能到工作繁忙的儿孙身边过年也不错,如果这两种情形都不存在,那就顺其自然,互道问候和平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比如,儿女结婚了,不可能同时与双方父母一起过年,除非亲家们对共度达成一致了。僵持不下,难为子女,不快乐的也有自己。
今年是女儿结婚第一年,我们实现不了共度,我们首先大度地对女儿和女婿表态,由着他们,我们没挑儿。
抱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心态,无论是否能够在过年那几天有个团聚都不重要了。
——————————————————————
感谢。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