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文品与人品(征文·随笔)
有人说文如其人,也有人说字如其人。中国的文字外方内圆,横平竖直,一点一撇一奈都是非常讲究的。从字到文不难看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炎黄子孙宽厚待人,忠诚坚贞,昂扬向上,乐于助人的美德……
不管是文也好,无论是字也罢,都是当事人心灵流淌出来的最自然纯真纯洁的情感,都是作家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以及聪慧的发挥的产物。从作家写的作品或者字形里面是否能看出他们一些内心世界以及为人处世的风格?不言而喻是可能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那些文字带着作家的基因,是作家情感的延伸,枝枝节节都保留着作家的气质和灵魂深处的情感,就像犯罪心理学研究一样,没有犯罪动机,没有利益冲突,没有新仇旧恨是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矛盾冲突一般。
一篇作品的形成,是作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作品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希望,或直白的,或隐晦的,或旁敲侧击,或直面人生,或画龙点睛,或蜻蜓点水……应有尽有。只要不违背执政党的服务宗旨,只要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对人类健康发展,科学研究有益,符合刊物发文的要求,达到发表作品的质量就可以发表。作品是表达作家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别人通过作品了解作者,品评文字,和作者内心世界交流,产生共鸣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作家对待文字的态度和展示的手法一目了然,更是作家文学修养的一面照片墙。历史上作家文不惊人死不休者比比皆是,为了一部作品千锤百炼,字斟句酌,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他们的作品虽然并不多,甚至一生一世只出为数不多的几部传世巨作孜孜不倦。可是,那些作品确一鸣惊人,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经典之作,成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的智慧。
关于字如其人,有几种说法,从每一个人写出的字的公正程度,棱角分明,是草是隶是篆,是正楷,是攀龙还是附凤还是龙飞凤舞……每一笔一画,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文学水平和心理睿智或愚钝,是淳朴还是狡诈。这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无法诠释的科学,只有心里学者才能领悟其中的妙处。可是,无论你怎么的看,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内心世界你是无法看透的。
传说宋代才女苏小妹就有着观字识人过人的特异功能,她因此在选择夫婿两难的时间,正是看了许许多多的才子们的作品和字迹,最终确定了秦少游作为自己的白马王子,幸福的度过自己的美好人生。她的经验之谈虽然没有著书立传传与后人,可是,却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
笔者觉得,文如其人之说有一定道理,譬如说那些文抄公,明明知道自己抄袭了别人的作品,还去引经据典的辩驳,这样就是错上加错。每个人未必都知道抄文是一种错误,但是,只要知错必改,也是一种态度,一错再错,强词夺理也是一种表现。抄袭他人的作品,说明自己喜欢作者的作品,“帮助”推广一下也无可厚非。可是,当作者指出了这些错误追究版权的时间,主动的承认错误,勇敢地承担责任,只要只是为了学习,为了表达对作者的那种敬佩之心,并非“拿来主义”据为己有,我想这样的错误也是可以谅解的。
明知道自己错了,还去信誓旦旦的证明自己正确,确确实实将别人辛勤写作的作品换上自己的名字变成自己的了大作,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的读书人窃书不为偷。孔乙己是在误导文人,那就是不可饶恕“文抄公”,文贼。这样的行为,不但证明了这个人的人品,更证明了这个人的根本。
笔者做网络编辑也几年了,我总觉得那些作者都是善良的,真诚的。编辑中,有过两次失误之处,将抄袭的作品编辑发表了。我觉得失职,觉得脸红,我总想亲自问问这些作者出于什么目的抄袭?是图名还是图利?说图名吧,网络文学就是有再多的精品绝品又能有多大名气?说图利吧,那些V币更是和写作的初衷大相径庭。与其这样提心吊胆的发表别人的“名作”,大言不惭地改名,被别人口诛笔伐,还不如咱老老实实写点自己想写的作品,不管长与短,不管好与害,哪怕一辈子没有将自己的文字变成一个铅字,没有在纸媒上面一展风采,心里是踏实的,堂堂正正。用文字,真实的表达一下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悟,不管她是丑是美,是高大还是低矮,那是咱自己的“孩子”,孩子都是自己的亲啊,这样光明磊落的做人多好,何必“狐假虎威”的讲那点可怜的排场,到头来偷鸡不着蚀把米。
因此,我觉得,做人与作品还是有许许多多联系的,至于字是否如人,先天和后天是可以修行的,你看了这一阶段写的文字,也许过一阶段就会因为练习,字就会发生改变,单纯看字和人紧密相连就显得肤浅了。在目前无笔书文的时代,你如何知道对方的墨宝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看淡功名利禄,努力奋进才是人生成功的真正的秘诀。至于那些成功者,别只看到那些人光鲜的一面,更要注意他们是否是靠下绊子,挖墙脚,踩着别的肩膀,甚至是用亲人和朋友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那样的人生就是“荣华富贵”也一样不会熠熠发光。
三字经里面说: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天性都像一张白纸,都是美好的,善良的,纯真的,关键看后天的修行和习为。
文也好,字也罢,我觉得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一生一世的为人处世,更不能因为一篇好文,一手好字就界定他们一生的情和爱的真挚与虚假,那样,也许一样是误导,也许是诱导。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一个人或者事,在实践中识别,学习,提高,警惕才能善莫大焉。
简简单单的一个人字,其实并不是那样简单,为人处世,别只看到别人怎么说得好,更要看如何做得真。作品也好,书写也罢,那都是可以作秀的,正应了那句画虎画龙难画骨,知山知水不知深。如果在这些身外之物的处理上就那样尖酸刻薄,看见什么都想据为己有,就是他(她)的作品再好,文字再秀,话说得再甜,人格肯定会令人质疑的。做一个光明磊落,襟怀坦白,正直无私,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一颗公平正义之心的人,才是最有前途的人。
一篇条理清晰的文,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