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汾之河(散文外一篇)

精品 【流年】汾之河(散文外一篇)


作者:候建臣 秀才,103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9发表时间:2017-03-03 11:49:24

逐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类的足迹。人离不开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水,所以人们把水称为生命之源。目前的人类所说的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都傍在几条大河之畔。仿佛是那大河里的水溅出了人类,溅出了文明。
   我敬畏水,也敬畏河流。我敬畏所有能哺育生命的东西,比如乳汁,比如母爱,比如我们村子外边的那片沙棘林结出的小沙棘果……
   我接触过的最早的河流,是我出生的小村旁的那条小河。它没有名字,我把村子里人的名字都想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名字适合当成它的名字;我还想了别的好多名字,想想都配不上它,于是也就作罢了。小河不小,那时候一条清澈的小河是我童年梦的温床,也是我存放快乐的地方。平日里温顺而安静的小河,一旦下了雨,会在某一个夜里咆哮如雷,把我所有的记忆打碎。然而还没过去多少年,小村前的小河消失了,就像是出走了的孩子,一直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十里河是故乡较大的河流,曾经还有一个较大一点的水库,经常有野鸭子、海鸥、水鸟等各种各样的鸟类在上面翻飞嬉戏。但是十里河也没了,水库也成了一片荒漠,野草们在观望了若干年以后,慢慢地就爬满了那片空地。还有御河,据说是一条穿过一个朝代都城的河流,据说曾经轻舟晚渡、凌波映月……然而在某一天或者某一年,水却是小了或者没了,走在那河之边,垃圾飘飞,黑流泛臭。而且是,一栋栋高楼替代了水,像是倒立着的固体河流。
   那么,我到哪里去朝拜,去朝拜一条河流。
   2016年的初秋,我走近了那条河,那条名汾之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两大支流,一条是渭河,在陕西。另一条,就是汾河了。像是要滋润这个古老的省份大部分的区域,汾河从管涔山的某一个小泉出发,就一路向南,汉子一样甩开了胳膊,山都不在话下,沟都不在话下,连许多坚硬的石头都让它的脚步劈开了。更多的时候,却是柔柔的,袒了怀环顾着周围,看那山,看那谷,看那两旁的树和草黄了又绿了,绿了又黄了;看那风荡着民谣把村村庄庄的炊烟变成唱词,唱出河两边的兰花花。而那些调皮的小溪,从山缝里钻出来,从村庄后边跑出来,从悬崖上跳下来,“浅浅浅浅”地笑着,汇入了这暖暖的胸怀,再也找不着影子。似乎是一下子就藏起来了,偶尔喊一声说我在这儿,却是不知道在哪儿,等急了那顾盼着想要寻找到它们的目光。
   便就流着,流过了汾阳。牧童遥指之处,结满杏花的村子飘出了诗,飘出了歌,也飘出了一股浓浓郁郁的酒香。这酒之香,把那唐诗宋词香了,把那山南海北香了,把那酒肉朱门香了,也把那寻常巷陌香了。许是太绵长了,那香竟然让幽深的历史也飘出一股厚重而醇绵的酒的味道。
   一直流着,或者是,要去一个什么地方,要去寻找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一棵树在河之畔站了好多年,是站了好多年吗?确实是。当一棵树站成一种思念的时候,那些从树下离开的影子,那些越来越远的影子,把一个民族的乡愁也带走了,让云一样飘到四面八方的梦都有了一片有着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树叶。而那根却是长久地在一个地方立着,哗啦啦的汾河水也就一点一点地滋润了一段历史,也滋润了游子们永远不变的记忆中的家园。从老远的地方走来,蹲在河之边,捧一抔清水,喝下去,是暖肠的情;洗把脸,便洗去了风尘和过往的伤痛。
   那个叫丁村的地方,就在河畔。那一群人在汾河边的断崖沟壑中,采集着阳光,和风嬉戏,野象和野猪是他们的玩伴儿,河边的水草插满他们晒得紫红的身体。那些像玩具一样的石头陪着他们一起做着过家家的游戏,过着过着,就把一个地方过成了遗址。他们肯定是一群浪漫的人,估计是,他们把那河、那飘在黑夜里的水的声音当成了枕头,于是他们的梦也闪着点点星星的影子了。而那个叫放勋的先生,玩起了高级游戏,在这条河旁,他领着人们种田、狩猎、捕捞、采摘,偶尔还玩玩人打人、人杀人的游戏,因为他比别人更强大,更会玩游戏,于是人们把他叫成帝尧,把他住的那块地方叫尧都。若干年后,一座尧庙像一个钉子,紧紧地把那段历史的绳头钉住,使得人们的记忆不会飘远。
   确实是,它是要寻找另一条河流。它带着许多条河流,而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心声,它带着许多个心声,走了好远好远的路程,就是要把那所有的心声都汇入那另一条更大的河流。它把所有的浪都系在腰上,转了一个弯,又转了一个弯,在转了若干个弯后,以为还会很远,以为路还很长,但在又转了一个弯后,就看到了那条更大的河流。
   接纳需要胸怀,而融入则需要勇气和坚持。
   一条已经接纳了许多河的河,努力地去融入另外一条河。它们只是去赴某个很久以前就确定了的约会;或者,是为了去完成一次或者许多次更大的融入。于是,在“秋风起兮云飞扬”的地方,在生长阳光和文明的地方,它和它、它们和它们合奏出了一曲永恒的相融相合的绝唱。
   站在那条名汾之河的面前,我似乎是站在一条长长的叫做历史的走廊面前。我感觉那河流就是一截长长的历史,它清过浊过,它宁静过暴躁过,它苦过乐过;它从一个低处流向另一个低处,然后还在流。看着那些水们,我似乎是在看着一群人,他们簇拥着把一段历史流成一条长长的河流。
  
   月华池
   该说说月华池了。
   早些年,我奶奶在院子里种花。她在院子的中央,搭了一个台子,台子的中间装着土,四周用砖围了起来。春夏时节,我奶奶在里边种满了东西。她种的最多的是朝阳花和红姑娘。朝阳花长得很高,春天里每天都在蹿个子,让人充满期待;到了夏天,一株一株的杆就都举上花盘了,那景致,感觉满院都是阳光。红姑娘不开花,但它那红红的果也是会把院子醉上一个夏天的。看来我奶奶是一举两得的高手,她不仅要让院子好看,还要在秋天有所收获。我们把我奶奶种东西的那个台子,叫花池。
   花池是装花的,水池是装水的。城池呢,应该是装人的。
   我听过的与池有关的名字,最富有诗意的,要数月华池了。月华池,该就是装那皎洁月光的了!
   有好多次,我总在想。我想象着某一个形状像池子的地方,盛满了月光。它们聚集在一个地方,像是来聚会的,彼此要见见,说说话,或者只是要看上对方一眼。它们是流动的,它们流动的方向,是相互融化的方向。当然,还有声音,说不上是什么声音。是金属的声音,但绝对比金属的声音要脆;是流水的声音,但肯定比流水的声音要悠长。更多的时候只要我一想到那情景和那声音,脑子里就会出现一辆胶皮马车,行走的胶皮马车,和它发出的综合的声音。那声音,包含着马蹄的声音、车辆的声音,还有挂在车辕上面摇来晃去的铃铛的声音。当然,也还夹杂着坐在车上的人呼吸的声音和打鼾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吗?肯定还有。
   有好多次,我只要一想到一个充满了月光而且是有着复杂声音的叫做月华池的地方,便会被那大片大片的月光和特殊的声音所感动。那种感动,会让我的心里一下子也充满月光。
   其实,名字叫月华池的地方,是长城边上的一个小堡。
   是在左云,是在威鲁,是在一片长着小老杨、刮着西北风的黄土地上。那一条蜿蜒着穿过中国北方的长墙,由东边来,到西边去,把悲壮、把忧伤,把故事和传奇撕扯成杂草和月光,让伤痕累累的身体碎成许多截记忆的短章。
   威鲁是曾经的一个大堡,在离长城二里远的地方。月华池,就在威鲁北边的长城边上。在长城边上,像月华池一样的小堡很多,但叫这么好听名字的却不多。于是,像我一样,人们对月华池就有了许多许多的想象。
   跟长城边的许多堡子一样,月华池也是先用泥土筑起来,然后又包上了砖,像是穿了一身漂亮的铠甲。我见到月华池的时候,它已经脱下铠甲了。当年,它肯定是威武的,冷峻的,充满了男人力量的。那时候,它坚强,生硬,像模像样地肩负着防御与抵抗的责任。如今,它已经老了,或者说,它经历的那段历史老了。它再也承担不起那一身的沉重,于是脱下了铠甲,连自己身上的骨肉也在一点一点地剥落。它倒是更像一个池子了,如果有水,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水池。我很希望在它的里边,能够盈满清水,不时有水鸟轻点一下水面,然后落到残缺的长墙之上。不过这么多年了,我去过若干若干次了,也没有见到它的里边有过水,哪怕很少很少的雨水。我倒是见到过威鲁村的人曾经在里边种满了土豆或者胡麻。土豆和胡麻开花的时候,齐刷刷的碎点白花或者蓝花很好看,但我更希望人们在里边种满朝阳花。朝阳花开的季节,一大片发着碎光的“太阳”努力地探着头,肯定能把那堵长了斑的长墙映照成太阳的颜色;或者,月光的颜色。
   如它的名字一样,月华池给当地的人留下了许多许多谜。有人说作为一个屯军的城池,看不出它有过门。我想门是肯定有过的,可能在某一天岁月把它封死了。岁月制造谜的方式,就是把门封死,让谁都找不到进入谜底的入口。
   我也经常会回到我曾经对月华池的想象中,但这么多年了,也没有选一个有月的夜晚,站在月华池的边上去,看一看月华,听一听什么东西流动的声音。那样的夜晚,月华池肯定会很好看,但绝对不会如我的想象一样。
   有一天,我明白了,其实月华池承载的是生活,流动的是时光。我当初对月华池月光的想象,是对岁月的想象;我对月华池月光所发出声音的想象,是对岁月流过时的声音的想象。在我所有对生活的感悟里,岁月,就是那辆我爷爷或者我爹或者另一个什么人赶着,从庸常日子里走过的胶皮马车。

共 36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汾之河】读这篇文,读出了一份庄严、一种敬畏。水,是生命之源。有河流的地方,常常蕴育着生命。解读一条河的历史,往往可以见证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文明史。这篇文章,作者从对水的敬畏、对故乡小河的怀念入笔,引出了对那条名汾之河的描述。汾河的起源,汾河的文化,从帝尧即始的文明,如涓涓之流沿着这条名汾之河流淌,汇成一条历史的长廊。作者以河起兴,借河抒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和思想的荡迪。【月华池】月华池,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能引起人许多美好的联想和想象。这个位于长城边上的小堡,沉淀了生活的脚步,也厚重了岁月的流光。文章由奶奶的花池入笔,引出对月华池的描写和想象,字里行间注入了其生命的篇章。两篇文,都是由此及彼,由小及大,于浅淡的生活中抒写对生活的感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05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7-03-03 11:50:03
  拜读美文,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03-03 12:23:50
  我们山西作家吧。写的亲切而厚重,河是人类最原始的文明!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03-06 10:52:4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