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难忘的一碗面条(散文)
面对城管执法的几台摄像机,泰然自若地吃着面条,我想,今天我可能要成为全世界最为淡定的人。
春天是偶遇的季节,在狭窄的小巷里吃碗面条,没有碰上长发及腰的可人女子,却碰上了城管清除占道经营的执法。
我只是个顾客,一面旁若无人的,悠闲的享用着自己点的面条,一面不停的玩着手机。
在小巷吃早餐是我养成了多年的习惯,听火车呼啸而过,与陌生女子面对面吃碗热面,偶尔的四目相对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既丰富了生活的内容,又愉悦了心情。
忙碌的生活再苦,青春都会有几分曼妙的想象力。
小巷,不是舒婷笔下的江南雨巷,只有匆匆而过的人面,没有桃花,即使一盆植物都会因有涉嫌堵塞交通的嫌疑而被匆匆拿掉。
勿庸置疑,面摊硬生生地堵塞了半条街道,过往车辆经常被堵成缓步的蜗牛,进不是退也不是,行人像鱼一样游离在两车的缝隙里,女人们左手捏着包,右手提着长裙款,忽左忽右,像极了穿针引线般凌波微步。
或许是由于开门就可以吃到面条,省了下厨的麻烦,几年下来,附近的居民们竟然对这女人占道经营没有任何的牢骚和意见。
一碗豌豆汤,一碗面条,热气腾腾的,温暖了乍暖还寒的清晨。
街上人来人往,我埋着头,一如身怀绝技行走江湖的侠客,独自大口吃着面条,喝汤的声音呼啦啦作响,惹得对面的女孩盯着我多看了几眼,那眼神有着太多难以解读的话语。
这时,我发现,小巷似乎比往日宽敞了许多,平日的算命先生、修鞋师傅、卖水果的小贩、担挑卖菜的大爷,莫名地不见了踪影,只有这面摊孤独地矗立在街中央,冒着滚滚的热气。
面摊老板是个中年女人,自从下岗后一直在小巷内以卖面条谋生。
丈夫,小孩,老人,一家老小的开销成了她必须要承担的重负。
由于什么都是纯手工制作,面摊生意一直很好。
一群城管的出现引来了居民们的围观,闹哄哄的声音,让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碗筷,停下来见证一场声势浩大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女人没有引起慌乱,依然娴熟地下面条煮面条端面条,笑脸迎客送客,丝毫不敢怠慢就餐的顾客。
城管围了过来,几个人在灶台旁围住了女人,还有人手持摄像机全程记录。
我敢肯定,刚才埋头吃面的画面肯定被拍摄下了。
带头的工作人员很有礼貌,请女人理解并配合他们的工作,马上收拾起摊子离开。
女人免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种笑其实非常免强,甚至是不快。
她没有辩解,只是埋怨城管为什么不通知她今日要大检查,来来回回收拾一大堆桌椅,太累太麻烦。
城管职业性地陪着笑脸,没有做任何更多的解释,几台长枪短炮认真记录着整个执法过程,可怜的女孩正喝着滚热的豌豆汤,也被摄入了镜头,她哼了一声扔下十块钱扬长而去。
女人追了出去,“幺妹儿等等,还要找你钱!”
几个城管迅速拦住了女人,催促她赶紧搬走摊子。
女人低声哀求:“能不能摆到中午收摊?”
队员一口回绝了,双方无声地僵持起来。
一个领导模样的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满脸微笑地告诉女人:“爱护城市形象人人有责,既然一个人收摊有困难,城管队员愿意帮助你收拾摊子。”
女人脸色苍白面无表情,淡淡应了一句:“好吧!”
话语间有几分说不清楚的无奈与无助。
几个城管走了过来,捞脚挽手收拾起桌椅。
“等一下!”领导模样的人用眼色制止了城管队员的行动,他示意队员等所有的顾客吃完了再帮助收拾。
此刻,我若镜头外的观众,一面端起碗不慌不忙地吃着自己点的这一碗面条,一边欣赏着这一部关于“猫与老鼠”的片子。
女人不再说什么,静静站立着,似在静静地等候什么。
也许,这是她在小巷卖出的最后一碗面条!
我悠然吃着面条,城管没有催促我,女人也沒有催促我。
我从容地吃完面条,付账离开,女人轻声对我说了一声“谢谢”
这是我吃得最久也是最难忘的一碗面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