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扁豆花里的村庄(散文外一篇)

精品 【流年】扁豆花里的村庄(散文外一篇)


作者:彭晓玲 布衣,44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26发表时间:2017-03-04 09:40:15

仲夏的一天,我再次丢下手中的事情,不顾一切地赶回那个名叫石观娘的小山冲。没有任何事情要做,甚至也没有多少心理准备。
   可说到底,浸润在扁豆花里的石观娘,无时无刻不令我魂牵梦绕。
   年年岁岁花相似,石观娘的花自是如此。每每仲夏时节,旺盛的绿便淌满石观娘,家家院子里,总有一二杆质朴的干竹尾巴,撑起一蓬碧绿的扁豆藤。蓬上,团团浓绿之上,朵朵紫红的扁豆花开得灿烂,好似栖着一群紫蝴蝶,将飞未飞,却有淡淡的细细的清香味。像水草浸在清溪里。像思念飘在月光下。可是于人世间最初最率真的感悟?
   当踏上石观娘似陌生又熟悉的土马路时,扁豆花的淡淡幽香悄然而来。我的心刹时安宁下来。是的,不管从哪个方向回到扁豆花里的石观娘,我都有一种归来的感觉。三三两两的村人,迎面走来,一眼瞧见我,和善地招呼一声:小元,回来了。淡淡的问候,微微的笑影,我却默默地感动半天。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我很小就离开了,但时空又怎能割舍我与石观娘天然的情结呢?
   我是一只风筝,不管飞多远,老家这根挣不断的线老是牵系着我。当我漫步于老屋跟前,这种感觉尤为分明。多少次,我站在那扇开启了我人生之门的木格窗棂前,仍旧不大相信,它后面幽暗的空间,曾盛满了我最初的啼哭。这是一幢简陋的土砖屋,每当看到它,我总能感觉到它温和的目光。我觉得这是全世界最古老最慈爱的目光,因为它来自我生命的源头。
   比如,今天吧,我,不停地在老屋跟前转悠,莫名的沉重缠绕着我。虽然阳光很好,整个世界沉在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里。
   就在这时,一蓬浓密的绿色,不折不挠地冲击着我的视线。我豁然一惊,心痛痛地跳。不由再三凝望,真是一蓬碧绿的扁豆藤。
   扁豆蓬由整整三根粗壮的竹尾巴撑起。藤自竹尾巴脚下,蜿蜒而上,尔后,恣情舒展,重重藤蔓笼满整个竹尾巴。如一棵年轻的树,活泼泼地生长着。朗朗的阳光下,片片绿叶神情欢快,呈浪漫的心形。杆是罕见的紫红,泛着晶莹的紫光。最妙的还是,杆长到一定高度,又生发许多小枝桠,小枝桠上又有小枝丫。无数枝小枝丫,皆为嫩嫩的绿色,串着小巧的嫩嫩的还未成形的叶。无数枝小枝丫,或长或短,不安份地四处游动。在未跃欲跃的瞬间,或直直向上或斜斜向左或弯弯向右,似乎一心想脱离母体,飞向未知的远方。
   倘再细瞧,活活的枝丫之上,绽放着朵朵紫花,似栖于枝上的紫蝴蝶。仿佛不经意间会飞入茫茫云海,倏忽不见了。花瓣上,点点黑色的斑纹之上,润有白色的光晕,象蝴蝶的眼睛,还眨呀眨的。而丛丛密叶间,若隐若现地举着一只只船儿似的扁豆,浅绿中泛着紫红的光芒,坦露着几许机灵。
   站在那儿,久久地,我一动未动,眼里浮着泪光。
   也是僻远的小村,也是仲夏时节。日落时分,炊烟四起。常常,某一栋青瓦砖墙的小院子里,奔出来一个小姑娘。她扎着羊角辫,穿着花布衣,手提小藤篮,匆匆奔向扁豆蓬。心里怨妈妈安排了这么个差事,两眼则紧张地在扁豆蓬上搜索。她没功夫理会扁豆花,得快点摘些扁豆回家,妈妈在等着做菜,妈妈还说今天会做好吃的。扁豆却好象故意和她捉迷藏,全藏在绿叶之间。她踮起脚跟,脖子都仰酸了,哦,一串扁豆小船,又一串扁豆小船,又一大团扁豆小船。她笑了,伸手便捋下一颗扁豆小船又一颗扁豆小船。很快,浅绿的船形的扁豆躺满了篮底,任性地挤成一团。也不再恋战,匆匆跑回家,将篮子往妈妈跟前一搁,就风一般跑到屋外,融入了伙伴们游戏的圈子。
   太阳下山了,在妈妈的呼喊声中,小姑娘意犹未尽地跨进家门,不情不愿地端起饭碗。抬头一瞧,桌上,搁着一大碗蒸青椒,还有一大碗蒸扁豆,也没有什么诱人的香味。哪有什么好吃的呀!小姑娘筷子一丢,撅起嘴坐在桌边一动不动。一直盯着她的妈妈急了,柔声地说,女儿,吃了扁豆,长大了就能坐上大船,想去哪就能去哪!真的么?能去江西能去外国吗?小姑娘不相信地看看妈妈。当然能去呀!你快吃吧!说着,便不由分说地挟了几块扁豆放在小姑娘的碗里。小姑娘将信将疑地挟起一块扁豆便往口里塞,有丝丝缕缕的甜,还点点滴滴的辣。可到底是什么味儿,却说不清楚了。之后,她便再也不肯吃扁豆了。最后,妈妈只得让步,给小姑娘特地做了一碗油灿灿的酱油拌饭。以后的不少日子,小姑娘都百思不得其解,扁豆花是那么美,扁豆的味道怎么只是淡淡的什么味都说不上呢?
   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曾是小姑娘的我也长大了,扁豆蓬却仍盛行于今日的村庄。且仍以一种蓬勃之势,以一种质朴的气蕴,或繁荣或枯萎。因此,我想,只要看看扁豆,就能知道,于石观娘而言,时间虽如水流淌,质朴者兀自质朴,人迷失自己却是悄无声息的。
   啊,在南国许多许多偏僻的村庄,其实也蓬勃着一蓬蓬扁豆藤,可又有多少人关注扁豆蓬,又有多少人能感知扁豆花的奇异呢?知道的只有蝴蝶与蜜蜂,至于农人及农人后代则不得而知。但蝴蝶也好,蜜蜂也罢,全都不懂人语,不能言语。农人及农人的后代能言语,于扁豆却始终说不上几句公道话,虽年年岁岁少不了它。
   我,地地道道的农人后代,也就有了幸运,生我养我的扁豆花里的村庄,常常以种种质朴的方式启迪我警醒我。我想,我已用心记下了一蓬蓬扁豆藤,还有,它给予我的感悟。
  
   花落谁家
   主人当初栽下这树紫荆时,并没有想到宅院的破败和坍落,但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原有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只任朵朵紫荆在春风中寂寞地妖娆。
   一个仲春的下午,我与友人在一个古老破落的大屋场散步,恰巧走进了一座还剩下一堵前墙的庭院。走进去,是因为透过敞开的大门,我们看到了那树紫红的紫荆。本是看花而去,谁知一走进去,却被庭院荒废与隐隐约约精致的风格所吸引,于是,所有的惋惜与遗憾滚滚奔涌。
   友人在一旁讲述着有关浏阳河畔韩家港及这大宅院的故事,模糊地知道了宅院往日的风光。因为那时候,这大宅院的存在,是以韩家港的繁荣为背景的。韩家港背山面水,曾是浏阳河上最繁华的港口,宽阔的河道水流平缓,点点白帆与碧水演绎着流动的风景与热闹。任潮起潮落,古老的麻石街、灵巧的吊脚楼及荡漾其间的莺歌燕舞精彩登场,牵引着人们怀揣着某种渴念在这里涌来涌去。当然,人们对大宅院建造时的盛况到底如何其实是语焉不详。只知道,大宅院的祖先在京城做官,告老还乡后,一所大宅院便风风火火矗立于人们的眼前,大门顶上,巨匾高悬,″耄龄传玉″四字金碧辉煌。它是由一个个独立又相连的庭院连缀而成巨大的院落,其画梁雕栋,青砖灰瓦,汉白玉门框极尽堂皇大气。其雅致的花格窗,富贵的红木家具、泛着瓷光的木地板洋溢着雍容华丽。紫荆也是那时就栽上了,与大宅院交相辉映。
   当年宅院方圆有几里地,大半个村子,一条条纵横其间的小圆石路婉转畅达。后来,时间的流水无情地流过去,威严的大宅院慢慢缩减成小小的庭院,现在留下的仅仅只是一栋三进三出的房子,和几堵破烂的门墙。不计其数的人曾在这里活动过,留连过,而后来或许只有一些孤寂的母亲携带着孩子,相依相伴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再后来,孩子们长大了,离开了。再后来,连那些老人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只有空空的庭院,和这棵紫荆花,以及紫荆花旁边的残损的院墙。
   是谁家院子,又是谁家花?沉静无语的庭院,沉静无语的花,似一幅水墨画沉静于灰蒙蒙的春天。连我们长时间在其间行走,也未惊动它一点点。我们行走着,希望听到有小鸟在春风掠过的枝头啼叫,啼叫着春的旋律。希望能够看到翩翩的蝴蝶,在勃勃的紫荆花丛间飞上飞下。更希望尘封的岁月还隐藏在庭院的记忆里,以一种新生命的姿势潜滋暗长。那么,我们或许能窥见岁月的内质,能抵挡这破庭院的寂静。可,没有,什么也没有,我们无法触摸逝去的点点繁华,也无法捕捉今日落寞的沧桑。
   庭院深深深几许?花落又谁家?这是我无法想象的。也许曾经有一个在庭院中徘徊的老太婆。她一身纯黑,一丝不乱的白发在脑后挽了个精致的圆髻,踮着一双玲珑的小脚,悄然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她幽深的双眸如一潭深水,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似乎在企盼什么奇迹突然出现。太阳刚刚爬出东山,阳光象一层光滑细腻的金粉涂抹在她脸上,辉映出纵横交错的皱纹与一种失落的俏丽。从紫荆花上飞下来几只蜜蜂,在她身边绕来绕去。多少年了,她,还有儿女们,曾经耀眼的光环消失殆尽之后,跌进生活的底层,而载沉载浮。多少年了,她用幽幽的眼光抚慰儿女,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风雨。儿女们长大了,如一只只孤独的燕子,不得不飞向广阔的天地,也就不得不离开她。于是,因了命运的无常,她便在庭院间反反复复圈个不停。小小的庭院于她何其幽深,她总也走不出庭院的无限绝望,成了被庭院深深包围的人,只能将所有的情感和愿望寄托在如紫荆一些细微的事物上,获取一些自由的感觉。
   也有沉醉的时候,三月溢满花香的空气里,朗朗的阳光如期而至,她站在紫荆花跟前,身边有一本本弥漫着陈年往事的旧书摊在阳光下,旁边一口灰不拉叽的黑皮箱大开着。看不见的风将发黄的书页轻轻地翻过来,又轻轻地翻过去,耐心地咀嚼书中的内容。此刻,她饱盈心事的目光试图越过庭院上空,触摸远逝的往昔,可明亮的阳光软软地挡住了她期盼的双眸。她无奈地收回疲惫的视线,无奈地看着墙角那点点苔藓的苍色,任黄昏肆无忌惮地笼着寂然的庭院,任落花也无声。
   在这深深的庭院中,这忧郁的女人曾辗转不已,而今,穿越茫茫岁月,不时牵动着我的心。
   花落谁家?这其实并不重要,岁月流失总要带走一些什么,掩藏一些什么,也会遗落一些什么。这残破的庭院,留下了什么暗示呢?我不知道。可此刻,我眼前仍飘渺着老太婆孤寂的身影,她想告诉我什么,但她又不知以何种方式才能与我接近,与我亲密。
   此刻,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似乎嗅到了她,还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孤傲而又坚强的灵魂。那是一种清高的味道,还带有紫荆的熏香。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选取扁豆花这一具体对象作为情感载体,一咏三叹抒发对故乡的热爱,对已逝往昔生活的怀恋。扁豆花开,如蝶小憩,于是往事也如将飞未飞的蝶,翕然颤动双翼。小村、落日、炊烟、母亲和我……往事浮现,清晰如昨。在作者清丽的笔墨下,村庄如一幅画徐徐展开。《花落谁家》一篇,是一篇游历所得。一所破败的院落,唯有一树紫荆尚自妖娆。但是这所破败的院落,依然能让人窥见它昔日的恢宏,以及那恢宏背后的繁华,还有那繁华与寥落里伊人徘徊的身影。两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虚实结合。前者把现实与回忆结合,后者把眼前所见与想象结合。虚虚实实,为情感抒发拓展了空间,也使笔墨得以信笔游走,收发自如。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石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06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语        2017-03-04 09:44:32
  这两个题材都是我感兴趣的,有很大的构思与生发空间。谢谢分享佳作,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04 09:50:39
  拜读老师美文佳作,认真学习品读:没有任何事情要做,甚至也没有多少心理准备。可说到底,浸润在扁豆花里的石观娘,无时无刻不令我魂牵梦绕。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03-06 10:54:0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