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来的爱
要说故乡山水的美,那确实是美极了,山青水秀人美。
当我把蓝天的白云摘几朵下来,酿着芬芳的美酒时,心曾是无比的激漾,此时,我常常想起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全诗气势豪迈,大气磅礴,豪气冲天“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一生写了很多很豪迈的诗,犹其是喝了酒,更是豪气万丈,诗气冲天,尽呈无限的浪漫,天上的月倒映在水中,都敢去捕捞,“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真的是很浪漫的。
说真的,李白谓之“诗仙”,实则不过。其实诗人的性格,很大程度在决定了诗人一生诗的风格。诗人放荡不羁,写的诗就有可能放荡不羁,诗人虚怀若谷,诗就写得深邃幽远。诗人的知识和沉淀,很大程度地决定了诗人所写的诗的浅薄与深远。厚积而薄发,蕴含就这里。博览群书,兼收并蓄,积点点滴滴泉水汇成江河,汇沟壑溪涧之流捐成大海,寓理在此。
可是,我现在认识了很多诗人,知识的沉淀和积累是多么的浅薄呀!我常说诗的后面是人,人的知识涵盖程度,很大地决定了诗的程度。诗人如果厚积了,知识沉淀深了,其实立意就自然幽远,意境的深入自然,就如海深千丈。还有诗人如果是意气风发,豪迈高扬,其所写的诗,读来肯定是浪漫潇洒,奋发向上的!知识厚实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自然就显示出这个诗人,这个作家积淀的厚重,匀实。
在人类灿烂的求知当中,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每天都拥有思考,每天都拥有学习,人才会在不断完善、不断学习中进步。日本人的肯学、好学和赶超,更证明了这一点。遥想当年日本人,能把魏源在《海国图志》的一句哲思的妙语:“思夷长技以制夷。”贯彻到国民教育和军事教育当中去,经“大化改制”“明治维新”两次变法,进行了社会制度的两次大跨跃,日本经过为时不是很长时间的努力,赶超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想要称雄东南亚了!
唐贞观年间,日本还有“23次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诸多领域先进的东西呢!肯学别人先进的东西,并且孜孜不倦,执着地学习和追求,外加团结向上,这就是日本人后发而制人。先是落后,而后赶超并且越过别人的史实。
在人类漫漫的旅涯中,求知有的是靠自学的,有的是进高等学府学来的,但不管是从那一个途径学来的知识,如果是真才实学,都是令人无比钦佩和折服的!
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我记起了唐朝诗人崔颢写的七律《登黄鹤楼》里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很好的一首诗,黄鹤虽然远去了,白云也千载空悠悠了,但黄鹤楼还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些景物还在,可日暮乡关又何处是呢?烟波江上总是使人愁的。
人的一生,贵在求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每天勤奋地学习,总会有进步的,兔子跑得再快,如果骄傲满足,不复跑动,大意酣眠,也会被爬得比它慢的乌龟赶超的,何况说中国历来就是个弱肉强食、吞食和兼并每天都在发生的国度。“厚今薄古,古为今用”,这是毛泽东主席告诫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很好的东西,是一定要弘扬和传承的,并且加以发扬光大,谦虚勤勉、学而不倦的人,不仅能赶超别人,也一定能够战胜别人的!并且战无不胜!这就是莫言能够战胜李存葆(《高山下花环》的作者、全国此篇中篇小说优秀奖得主,当年莫言曾与李存葆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生,并且还同住一个宿舍,李存葆扬名时,莫言还默默无闻呢),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