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游览叶氏庄园(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游览叶氏庄园(征文·散文)


作者:竹林小贤 童生,93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5发表时间:2017-03-04 19:01:02
摘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当年叶氏耗尽家资打造辉煌居所,那时他们肯定认为这是可以绵延子孙,造福后代的吧,可岁月无情,几经劫难,最终却只留下了这么一处仅供后人观瞻的景点,这也肯定为叶氏祖先所始料未及的吧?


   昨天晚上,朋友巍打来电话,想要去邓城叶氏庄园一游,虽说是心血来潮,但也是一个绝妙的好主意。还有一个让我们很兴奋的地方,我们师范时的同学华竟然在那里客串导游!真是喜出望外啊!
   今早,9点整,我们两家人骑着摩托车准时出发。到了邓城后,先去了华家小坐片刻,然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直奔目的地了!
   下了车,顿觉眼前一亮,震撼于叶氏庄园的青砖灰瓦,一股子厚重、大气扑面而来!我赶紧掏出相机咔嚓一张。但是,这情景偏偏被儿子看到了,于是,他俨然成了一个小摄影师,相机被迫地成了他的玩具!
   很喜欢这里的感觉!原本我想认真地听听华的精彩讲解,再多拍几张照片的,但儿子拿着相机东跑西窜,我也只得跟着他东跑西窜,时刻都在提防他磕着碰着,或者把相机摔在地上,至于身边的景物,竟然无暇顾及了!真是伤心至极!
   但总不愿白来一趟,所以,就百度了一下叶氏庄园的资料和图片,然后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儿关于庄园的印象和记忆稍作描述一番。
   有关资料记载:叶氏庄园位于商水县城西北16公里的邓城镇,是一座气宇轩昂、遐迩闻名的仿故宫样式建筑。叶氏庄园始建于明末,以后规模逐渐扩大,至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据记载,主体建筑一宅三院,一院三节,每院楼房69间,共207间。宅西100间群楼,又名转厢楼,系叶氏当铺院;宅南100间群楼,系叶氏粮库。总共有楼房400多间,均系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占地100亩。整个庄园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实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感。民国时期,叶氏庄园是商水县第三区政府驻地、七区联师学校校址,大部分楼房已损坏,拆除后改建为瓦房。主宅三院仅存一院,至今完好,共有瓦房17间,楼房70间。据称,邓城叶氏庄园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
   从资料里,我还知道,据说叶家先祖叶邵逸勤勉本分,晨起爱在沙河边拾粪。某天,在拾粪时,捡到一个装有很多东西的褡裢,叶绍逸找不到失主,就坐在原地苦候,直到日落时分,骑马人才满头大汗赶来。“你可救了我的命。”骑马人说,他是禹县陶瓷商会的会头,褡裢里面装的都是商会交易的票据、账单凭证等,一旦丢失他倾家荡产也赔不起。骑马人要重金酬谢叶绍逸,但叶绍逸坚辞不受,并殷勤邀请会头到家留宿。几个月后,几艘装满石货的大船停泊在叶埠口,船老大找到叶绍逸签收,叶绍逸未明原委,坚决不签,船老大无奈硬着头皮卸下石货而去。叶绍逸无奈,只好看着石货,丝毫未动。几日后,会头带人而来,说明原委,叶家收了意外之财从此开始做起生意并渐渐富裕起来。这个解释当然充满附会之说,意在教化后人多行善事,还是逃脱不了“因果报应”的怪圈。
   叶氏发迹也有另外一个版本。叶氏先祖叶绍逸,明末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当时沙河航运发达,邓城镇与沙河毗邻,行旅商贾多在此留宿中转。叶绍逸夫妇二人便在沙河码头开小饭店维持生计。一天晚上,有一陕西珠宝乘船来到邓城,宿于此店。第二天早晨珠宝商仓促开船西去,遗忘一包裹于店内。叶绍逸发现后遂把包裹放置起来,以待客商来取。第二年该珠宝商又宿于此店,叶绍逸将包裹取出归还珠宝商。珠宝商呆望着叶绍逸,异常惊讶地说:“此包裹遗失何处,我已忘怀,不想遗失在你店,真是天大的幸运。”商人将包裹打开,光芒四射,满屋生辉,珠宝玉器,无一遗损。珠宝商深为叶绍逸忠厚诚实感动,遂与叶结为异性兄弟,从此常来常往,亲密无间。后屡赠巨款为叶氏置田建宅,并资助其他经营,以表感谢和结义之情。加之叶绍逸夫妇勤劳持家,善于经营,遂成当地巨富。
   在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地方能够见到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确实让人很惊叹,惊叹于历经多少次的劫难,叶氏庄园依然能够存活至今,这真是一个奇迹!
   叶氏庄园的大门很有几分“深宅大院”的威风。门楼雕饰虽已破败,但是仍然有种颓败的华丽,充分显示了主家生活的富足。踏上庄园建筑群午门走下那层层的砖石台阶,仿佛时空倒转,一下子跌进了历史深处。
   洁净的院落,曲折的回廊,高高翘起的屋檐,这就是中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凡目之所及皆是精美的砖雕,尽管时代久远,砖雕已经斑驳陆离,坑坑洼洼,但是更显岁月的久远;而木雕,拥有着繁复细致的花纹,因为高超的油漆技术,至今基本保存完好;还有那窄窄的室内木梯,每一个台阶都很陡峭,走上去尽管颤颤巍巍,但是古朴无比,无不投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灰尘。
   一进又一进大院,一扇又一扇大门!庭院深深,可以想象出当年的浮华!在这样一个大院里,应该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怎样的悲欢离合?怎样的沧海桑田呢?
   第一座院和第二座院之间有一条窄窄的小巷,也是青砖铺成,放眼望去,到处沉淀着浓浓的历史气息,有种凄凉孤寂的味道。我在想象,从那样一个深宅大院里,走出来了一个穿着黑色短袍的姨太太,就在这条似乎看不到头的小巷里款款前行,一副贵妇人的模样。她是高不可攀的,雍容华贵的,但谁又能想象得到此时此刻她的内心里是何种想法呢?越是声名显赫的大家庭,封建专制制度就越是根深蒂固,伦理道德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则必遭来杀身之祸。而这位正走在小巷深处的贵妇人是不是正在心甘情愿地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牺牲品呢?
   我特别喜欢这里的床,每一进院落里都会有一张或两张枣红色的床,颜色很深,上面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做工精细,显得古老而神秘。据华讲,除了最后一进院里主人正房里的大床之外,其余的都是从各地搜集来装点庄园的。主人正房里的那张大床,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无论是高度还是宽度,都比其它的床要气派得多,仅床帐就有三层!同样做工精细,但是床沿上的雕刻却是镂空的,因此更觉巧夺天工!因为小孩哭闹,我没有来得及细看上面的图案,也没有细听华关于图案的传说故事,实在是遗憾得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当年叶氏耗尽家资打造辉煌居所,那时他们肯定认为这是可以绵延子孙,造福后代的吧,可岁月无情,几经劫难,最终却只留下了这么一处仅供后人观瞻的景点,这也肯定为叶氏祖先所始料未及的吧?

共 24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朋友巍邀请一起去邓城叶氏庄园游览而执笔,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采用空间方式,详细介绍了邓城叶氏庄园的外观,一股厚重、大气、古朴的感觉呈现于脑海中,亲身体验加上作者对邓城叶氏庄园提前做了功课,因而更加直观展现邓城叶氏庄园的悠久的历史背景。纵然现在叶氏庄园门楼雕饰有些许破败,但那种颓败的华丽和主家生活的富足的气息依然存在,突出古代贵族的建筑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存留着宏伟气派,这就是历史的印记。朴实的语言,充满历史的韵味,文末道出叶氏庄园曾经辉煌的历史,可惜今天只供后人瞻仰。也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给后代留钱和财产,并不能保证绵延子孙,造福后代,因此,家族兴亡,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篇颇有韵味的游记散文,具有警示和教育的意义,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04 19:05:37
  叶氏庄园给人古朴、庄严、气派、豪华的感觉,可以看出曾经叶氏家族多么富有,拥有着许多历史故事,大院里就是一个时代,充满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沧桑无奈,这就是时代的印记。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04 19:06:33
  “想当年叶氏耗尽家资打造辉煌居所,那时他们肯定认为这是可以绵延子孙,造福后代的吧,可岁月无情,几经劫难,最终却只留下了这么一处仅供后人观瞻的景点,这也肯定为叶氏祖先所始料未及的吧?”一席话道出许多思考,令人深思。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