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组诗)
《岷山的雪》
那年十月,红军来到岷山脚下
第一次看见这个白色巨人。四姑娘山的云海
西岭的千秋雪,扭角羚与白唇鹿的闪电
使它更加险峻
一群年轻的勇敢者,不惧饥寒交迫、单衣草鞋
舞狂雪,斩骤风
红旗不倒,意志不灭
终将神话抛在身后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座
中国式的纪念碑
浮雕上
那些长眠在雪山的小战士
他们的眼睛
不停地望着我们,好像在说什么
《访腊子口战役旧址》
涅甘达娃的神女
没有离去
在甘南杜鹃与迭部网蛱蝶之间
依然讲述,朵里寺曾经的太阳
曾经的白龙江,第一次握紧了拳头
为坚强的铁尺梁,不再世代流泪
大声呐喊
红色铁流的涌进,让卡郎山峰
看到春天
看到黑耳鸢展开更自由的翅膀
枪与手榴弹的硝烟过后
年轻的勇士们,鲜血染红了
峭壁悬崖
我们都叫他生命之花
这其中有杨积庆
甘南藏区第十九代土司最美的桑格花
仰望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不知从何方传来一阵洮岷花儿
不忧伤,不华丽
只想还岁月以沉香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若提起二战历史
就应该提《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的伟大著作
他就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一个美国记者
年少时曾爬在明尼阿波利斯老家的树上
眺望世界
明尼苏达精神
给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给了他红色震撼
他决定要重走长征路。一九八四年
他以七十六岁的年纪与七十岁的妻子
夏洛特,怀揣心脏起搏器、带上打字机
趟激流、过草地、爬雪山、越关隘
历经七十四天,从江西到陕北
完成了两个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善于和时间赛跑的他
呕心沥血、披星戴月。写出了轰动世界的
巨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书页读着:
“红军战士觉得,哈达铺就像是他们的家。”
仿佛回到了
阿訇对红军伸出大拇指的
那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岁月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世界反法西斯的勇敢斗士
二十世纪象征正义自由的文胆
我们还念他
就是怀念一个时代
《哈达铺纪念馆》
不管谁,在哪个地方,在哪个年代
一提起毛泽东这个名字
就会让人立刻热血沸腾
由他导演的一部大片,在这里整整播放了八十年
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转折
是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①
开始的
展厅里,我与一个女孩擦肩而过
她的泪水不小心一下滴湿了我的心
注①百科:《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在《党必须指挥枪》一文中称哈达铺一条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201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