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幼时幼事

编辑推荐 幼时幼事


作者:老游湖 进士,6324.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9发表时间:2017-03-04 22:44:01


   一、暑夜凉话
   婆,你郎快来嘚,还来搞么家?喊几回都不来。你郎看,又落下去了两颗。
   来哒,来哒,紧喊个么家?有你这闲?我还要安置好饭菜嘚。等下你幺爷他们要回来吃饭的嘚。
   婆,你郎吃蒿芭。专门留倒你郎吃的。
   嘿,呀,我享伢子还蛮讲孝心啊。好。好。好。
   哈,婆,你郎看那,那不是牛郎星?还有他的一双儿女。一左一右。
   嘿呀,你还知道牛郎星啦!
   嘿嘿,你郎都教我好多回了。每晚我都先看,看多了不就熟悉了。
   好好,明日读书还有点聪明。
   婆,我不读书。
   为么家?
   反正我不读书。
   你不读书你也想要象婆样成睁眼瞎?长大了娶不到媳妇的。
   我不要媳妇。我只要婆。
   可是婆已经老了。过不了几年婆要到地下去的。
   我还不要去啊。
   瞎说,呸呸呸,童言放屁。童言放屁。你呀你个年轻轻的小伢儿日子还长的紧嘞。说这断头话。呸呸呸,以后莫再说这话,啊。
   不说,不说,我再也不说了。
   那你为么家不读书嘚?
   嗯,嗯,小三子说读不得书,说他都不想读了。说他一上学老师就打他,还专打屁股,啪啪啪个不止。屁股不打,又打手心。肿得象红萝卜。
   他读书不专心呗。我听他姆妈说了的,他回家老不做作业呗。
   婆,你郎说,我读书要是乖的话,老师会不会不打屁股呀?
   会。会。会。别个老师就是喜欢乖伢儿。
   好。那,我就读书。
   嗯,你老子他带信来说这几日就来的。
   噢,噢,噢,我小爷要来了噢。婆,你郎说,那牛郎的儿子姑娘读不读书啊?
   他,他们还要去追他姆妈去又哪能读书呢。
   那,那他小爷应该把他们放在他婆家嘚。就象我一样。
   我说了的嘚,牛郎没得爷姆妈,只有兄弟俩个人。
   婆,你郎再讲一遍牛郎的故事吧?
   好,我讲。从前……
  
   二、我不吃花饭
   又到了吃早饭的时节。婆喊了几声嘞,我都没动弹。背着书包,倔强地站在大门口。幺爷也喊了,没动。可那喊声却还是不绝于耳。听烦了,我闭上双眼,一字一字大声吼道,我,不,吃,花,饭。吼完,撒丫子跑去学校了。身后,再没听见响声。
   花饭,可不是现在餐馆里的那种。而是瓜菜代时期的饭食。菜叶子都要喂猪了。至于米粒,放大镜放大了,看能不能寻到三两颗。婆为了吸引我,才美其名曰花饭。新鲜花饭下咽难,吃进口里有股菜腥味。现花饭蛮香。
   其实,像婆家还是好的。至少还看到了几粒米星子,有的早都去吃南瓜糊糊了。
   中午,我回家,已是前胸贴后背了。悻悻走进厨房,看到桌上两个碗,气馁地准备转身离开。却瞥见一抹白光,好奇地走过去一看,米饭。雪白。喷喷香。那香气,直冲鼻子。馋得我涎水都流出来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碗,拿起筷子,一阵猛扒。腮帮子两边即刻隆起两座小山。吃完,却还舍不得放下。瞅见碗沿还有两粒,伸出舌头,舔食干净。待确认再没得了,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碗。打着饱嗝,抚摸着滚圆的小肚子,一摇一摆地走出了厨房。满足地上学去了。
   晚上,见到了父亲。身子粘着父亲,嘴里不住地嘟囔,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父亲笑着问,这里不好?有婆。有幺爷。还有隔壁的山子叔。
   我急忙回答,不好不好不好。
   父亲问,为么家?
   我毫不犹豫地答,老吃花饭。
   父亲敛去笑,一把抱住我。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父亲一声长长的叹息声。又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听父亲说,过几天叫你哥哥来接你回家。
   我一听,即刻挣脱父亲的怀抱,不住地汪嚷,噢噢噢,哥哥来接我啰。来接我啰。
   至于婆婆,幺爷,早借故走开了。
   高兴了会儿,我又不放心地来到父亲跟前,问,你郎说的是真?
   父亲一笑,答,还跟你说假话。
   我略微松了口气。却还是不放心地追问,你郎不骗我?
   父亲显得有些不耐烦地说,还能骗你个小伢?
   我说,那我们拉勾。不待父亲有所反应,我即刻伸出右手小指,又勾住父亲的小指,嘴里念叨,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反悔。说完,又伸出大拇指按在父亲的大拇指上,这才满意地放开,做作业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放我在婆家,是借故缓解一下婆家的粮食紧张的问题。可见父亲的良苦用心了。
   但我哪知这些?我只知,我不吃花饭。
  
   三、回家路上
   哥哥终于来接我回家去了。
   我家早已搬迁至沙湖游湖。听说那年是四清运动结尾。家一搬,父母一走,祖父母膝下开始荒凉了。父母因之放我在祖父母身旁,用以缓解祖父母的孤独。至于内里还有没有深层次的用意,我就难以揣测了。当然,这也不是我个小伢所要了解的了。
   哥哥的到来,令我脸上又堆烂了笑。我拿出珍藏,码放在哥哥面前,催促哥哥吃吃吃。哥哥却只是象征性地拿起,看了看,又放回去了。摸着我的头,夸赞道,我家享伢子已懂事了。
   哥哥那年也才十一岁。但哥哥的言行举止无不流露出一股稳重。而哥哥这种风范令家族后辈莫及。由此,哥哥也成为家族后辈的楷模。
   我抱着哥哥的手臂,问这问那,哥哥都一一笑着予以解答。问到最后,我不满地问,么才来,我都吃厌了花饭。连放出来的屁都是菜叶子味。许是为了验证我的话语,适时崩出道屁。我耸了耸鼻子,连声叫嚷,你闻你闻。
   哥哥只是笑笑,说,你呀,哪知大人们的艰辛啦。说完,也不再理会,拉着我的手去了厨房。桌上,哥哥扒出碗里的米饭,又扒给了我。我吃的那个舒爽啊!
   晚上,我和哥哥早早睡去了。睡梦中,我还喃喃叨念,哥哥,哥哥。
   这温馨的一幕,人见人羡慕。可谁成想到成年后的我们竟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想想都令人唏嘘。
   第二天凌晨,祖父叫醒了沉睡中的我们。吃过早饭,就上路了。我却眯合双眼,一跌一跌往前行。倒也不担心跌跤。早有哥哥牵引我的手臂。祖父送到机帆船上,放下物品,就上岸了。祖父却没有急于回家,站在岸上,静静地等待。直待船驶出了老远,扭头眺望,还见祖父那道模糊的身影。现在想来,那道身影竟还是那样的清晰。
   七十年代的交通,远不能用发达一词来形容。能有机帆船搭乘,已是一种奢侈了。当然,这也仅指水陆天然便利而言。有的地方还是步行为主。至于那机帆船的安全,那也只能说呵呵了。
   此时,太阳已升多高。抬眼望去,感觉竟比圆规划的还圆。却没了往日的刚硬,毒辣。竟有了几分柔软。两岸的绿树,房屋,倒映在清水中,晨风吹拂,波光潋滟,仿若仙境。阳光铺撒上去,更添了几分神韵。
   但这一切,我却已无缘享受了。一上船,我便倒头睡去。补回那远没有睡足的磕睡。至于物品,自有哥哥在旁照看。也不担心旁人顺走。直待哥哥连番呼唤,我才悠悠醒转。
   沙湖到了。
   兄弟俩吭哧吭哧抬上岸,咚的一声放在路边,再想挪移分毫,已是难难难了。至于家,还有五六里之遥哩。中间,还被一条天河阻隔。望着那朦胧回家路,哥哥犯了难,我却浑然不觉。仍在饶有趣味地欣赏河两岸的风景。最终,还是哥哥做出了决断。望着哥哥渐行渐远的身影,我却浑不在意,坐在物品上,静候。至于那五六里的路程,在我想来,也就是喝完一盏茶的功夫。
   当我风景看腻味了,都要打磕睡了,却还不见家人的踪影,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了。屁股上也象长针刺样,难耐。屁股也不由两边晃动了。这时,不知从何处游窜来条恶犬。恶犬象跟我有仇样,瞪着血红的双眼,呲牙咧嘴。我吓得头发炸起,哇的一声大哭。身子不由得弹跳起来。恶犬呜的一声,夹紧尾巴,没命地奔逃。逃出多远,才惶急地察看。见我没有追赶过来,才放弃另寻它处了。我再也坐不住了,盲目地疯跑。嘴里哥哥呀,姆妈呀乱喊。跑了阵,感觉不对,又往回跑。跑到渡船码头,停住脚步,望着哥哥消逝的那条路。远天近影,哪见到那熟悉的身影?眼见的只是一片朦胧。渡船已停靠。摆渡人已不见了踪影。我哇的又往回跑。嘴里还是大叫。至于那物品,早没了心情去照管。至于过河,那是都不敢去想。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只觉得人开始疲乏了,嗓子也开始嘶哑了。再跑去渡船,又失望地往回跑时,一只大手抓住了我的胳膊。我的身子一下子前倾,待稳住身形,也不辨明,只拿双泪眼愤怒地看着那人。另一只手紧握拳头,作势要拚命。却听那人喊道,享伢子呀,是我,你姆妈。我飞快地擦拭泪眼,瞪大双眼,果然。我一下子扑到母亲的怀里,嚎啕大哭。身子也软了下来。母亲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拍着我的背,不住的叫唤,我的儿。我的儿。泪水直往外涌。又恨恨地叨叨,搞个么东西嘚,看把我儿骇的。丢了么搞?丢了么搞。见我情绪安稳些了,母亲才站起身,拍去屁股上的灰尘,牵着我的手,去寻找物品。
   我虽忍住了哭,却还在一抽一抽。
   来到地方,却早没了物品的影子。我愣神了。也不知道说么家。
   母亲却也不急,笑着四处打探。终在派出所见到了。
   母亲千恩万谢离开了。背上物品,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回家去了。
  
   四、上学
   都六岁了,我却还没得地方上学。并非父母吝惜那几个学费钱。说起来,那学费钱拿现时的眼光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才人民币两角伍分钱。可在当时,却也是笔不菲的钱财了。看着我成天盘泥巴,掏雀窝,摸进别家菜园子里偷瓜果,父母急得把脚跳,走出走进唉声叹气个没完没了。其实,在父母心里也难存光宗耀祖一说。那要等祖坟冒青烟了才行。父母只是想着,自己的儿女莫象自己样睁眼瞎,扁担倒下来了连个一字都不认得。还说是一咵吔。
   后来,父亲跟队里几个有威望的人一商量,请出了一个人来当先生。那人姓许,操业医生,略通文墨。大人们也没得蛮大的企图,只是粗识几个字就行。
   教室选在队屋,开办两个班。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桌椅自带。
   许先生不赚钱,只拿工分。照头等劳力靠。十分。
   至于说教室里的光线,保暖,通风,都是奢望。甚至可以说连想都不敢去想。即便有人想到了,却也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了,会有人指着鼻子大骂。说是地主家的狗崽子,吃不得半点苦。与贫下中农隔心隔肺。
   有学上了,于我也带不来蛮大的惊喜,无非就是多出几个玩伴罢了。也不在父母眼皮子底下,少了诸多羁绊,可以更加随性放肆地玩耍了。至于书本,也只两册,语文,算术。薄薄的,没得半点份量。背在身上,轻飘飘的。风大了,都可飞到天上去。
   早上,吃过早饭,背上布书包,邀朋唤伴一大群,嘻嘻哈哈,疯跑逗打上学去了。大人见了,也不阻止,反而咧嘴嘻笑个不止。口中还忍不住念叨,要是我也这大,多好。那份羡慕,溢于言表。仿佛不这样,还显现不出儿童的心性来。
   上课了,也不教a,O,e,只教点,横,竖,撇,捺。所以,我们这代人,于拼音,谈不上精。只能说会,但这也是后期逼着去自学的。老师上面说一句,我们在下面学一句。完了,各自实践去了。
   时光也悄然流逝。
   上学,放学,上课,日子过的倒也惬意。
   只是,刚咂摸出点滋味来,许先生说不教了。说忙不过来,说行医教书两头都顾不过来。学堂也就撤销了。我也重新变成了自由人。泥巴再次盘起来了。
   后来,又请了位冯先生。冯先生也不赚钱,也不赚工分。后来才知道,大队每月要为冯先生写份证明。证明冯先生是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冯先生不开伙,由学生家供饭。每生一星期。班级多出了个三年级。冯先生教书倒也认真,也挺会使唤人。冯先生选三年级成绩好的学生教授一二年级。冯先生只教三年收。冯先生倒也落得个轻松。
   我也得以又上学了。只是那书本又要重新购买了。而这之中的诸多趣事,不说也罢。倘一味追寻,那也仅是伢儿的天性使然罢了。
   这样的情形也坚持了一年有余。直待大队办起了学校,冯先生才回家。我也得以正规上学。
  
   五、一毛五分钱过早
   爹爹来我家了。
   时年一九七二年秋。正是果实成熟时。
   爹爹(注:指祖父。江汉平原一带,叫祖父不叫爷爷,叫爹爹。)只休息了半天,第二天吃过早饭,拿上物什,去了外滩。
   所谓外滩,只是我们这些的叫法。实则是条季节河。外滩南北筑有大堤。相距二十多里。可拦截三十二米的洪水。外滩南堤叫洪湖大堤,北堤叫沔阳大堤。我家就住在堤下。离堤有五佰米之遥。外滩盛产芦苇,泥嵩,蒿草等。同时,也是珍禽的天堂。不然,怎么会辟为沙湖湿地公园。只是,可惜,时至今日,都未见人来雕琢。至今还保持着原生态。大有藏入深闺人不知之态。但外滩也是血吸虫窝子。
   直到天擦黑,爹爹才回家。显现出一脸的疲倦相。肩上,自然多了点东西。近前一看,草籽。内里间杂些许紫色小花,香气冲鼻子。却已没了早先的淡雅,飘逸。有的只是成熟后的凝炼。晚秋忙完,农人将草籽抛撒在水田里,待来年生长,沤肥,滋养地土。在此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稻谷,颗颗饱满;碾出来的大米晶亮;做出来的米饭喷喷香。不用菜都能吃上两碗。稍一咀嚼,口齿留香。可惜,这种大米只存留在记忆里了。爹爹将草籽码放在场院一角,上面苫上塑料布。再覆上木棍,防止大风吹走。阻隔雨水的侵入,霉变,烂掉,白费了一番力气。

共 21815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幼时幼事,记叙了童年的点点滴滴。那样的童年,和现在来比的话,在生活上,是特别艰苦的。但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人爱着他,关心着他。那时的生活,具有一种特别的意蕴,而且,是复杂的,而人们,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变得小心翼翼。但对一个孩子来说,无论那种童年都是美好的。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欢笑,还有生活的艰难和辛酸。但我们走过来了,那些充盈在心底的回忆,都是甜蜜而难忘的。小说具有地方特色,而且,也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使得小说读起来尤为亲切,充满了乡音乡情。另外,在语言上,语句凝练,没有过长的句子,这样,就和小说的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童年,单纯而干净,美好而难忘。欣赏推荐佳作。【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3-04 22:45:08
  问好作者,感谢投稿短篇栏目,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05 07:59:23
  多谢鼓励。问好了!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05 23:37:55
  感谢精彩点评。问好了!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7-03-04 22:46:25
  方言的运用,让小说读起来亲切感人,增添了别样的魅力。欣赏了,期待更多精彩!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05 08:00:18
  感谢光临。问好了!
回复2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05 23:39:01
  谢谢。问好了!
3 楼        文友:林小白        2017-03-06 11:47:15
  苏童在回忆起他早期作品时说过,少年时的回忆,是一个作家的巨大财富。我想,用在这里也合适。童年的点滴,都是我们挖掘的点。好文,欣赏了。
回复3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06 18:55:47
  感谢精彩点评。问好了!
4 楼        文友:老土        2017-03-07 07:09:08
  漫步在你的文集里,感动在你的语言里,沉思在你的过程里,领悟在你的氛围里,着迷在你的感慨里,渴望在你的真诚里,分享在你的无私里,羡慕在你的人气里,愿您写作愉快,佳作频频!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3-07 19:42:27
  先生的精彩点评,让在下惭愧;先生的优美语言,让在下自愧不如;先生的殷切期待,让在下惶恐!在下只有殚精竭力,多写了!也只有如此,才能回报先生的高抬了!
   问好先生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